如何理解四聖諦,苦聖諦的 憂苦

時間 2021-06-03 20:44:02

1樓:

巴利經藏中部解說聖諦經。

「賢友們,什麼是苦聖諦呢?

「生是苦的,老是苦的,死是苦的,憂、悲、苦、惱、哀是苦的,求不得是苦的;簡略來說,五取蘊是苦的。

「賢友們,什麼是生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在當中投生、入胎、成形、出生,五蘊出現,取得六處。賢友們,這就是稱為生了。

「賢友們,什麼是老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年老、衰弱、牙齒掉下、頭髮轉白、面有皺紋、壽命減短、身心退化。賢友們,這就是稱為老了。

「賢友們,什麼是死呢?無論哪種形式、哪種類別的眾生,身壞、命終、逝世、死亡、五蘊散壞、屍骸被遺棄。賢友們,這就是稱為死了。

「賢友們,什麼是憂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憂傷、憂愁。賢友們,這就是稱為憂了。

「賢友們,什麼是悲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悲傷、悲痛。賢友們,這就是稱為悲了。

「賢友們,什麼是苦呢?各種身體的苦,各種身體的不快;感受各種由身體接觸事物所帶來的苦和不快。賢友們,這就是稱為苦了。

「賢友們,什麼是惱呢?各種內心的苦,各種內心的不快;感受各種由內心接觸事物所帶來的苦和不快。賢友們,這就是稱為惱了。

「賢友們,什麼是哀呢?面對各種不幸,受各種苦惱的事情影響,生起哀傷、哀痛。賢友們,這就是稱為哀了。

「賢友們,什麼是求不得是苦呢?眾生心有所求:希望自己沒有生,希望生不會到來。但是,生是眾生的自然法則,不能因為有所求便可以達成願望,這就是求不得是苦了。

「賢友們……老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賢友們……病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賢友們……死是眾生的自然法則……

「賢友們,眾生心有所求:希望自己沒有憂、悲、苦、惱、哀,希望憂、悲、苦、惱、哀不會到來。但是,憂、悲、苦、惱、哀是眾生的自然法則,不能因為有所求便可以達成願望,這就是求不得是苦了。

憂受巴利語:domanassa vedanā)特相是體驗(自性)不可喜(或造作至不可喜)的所緣;作用是體驗所緣之不可喜;現起是內心遭受痛苦;近因是心所依處。。

巴利文domanassa(憂)源自du(惡)與manas(意),指「心的苦受」。此受只與嗔根心俱行,而這類心也必定與此受俱行。由此「憂」或「心的苦受」永遠是不善的。

於這方面,它跟在業上屬於無記的「身的苦受」不同,也跟在業上可以是善、不善或無記的悅受與捨受相異。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

色是無常.變易之法。厭.離欲.滅.寂沒。如是色從本以來。

一切無常.苦.變易法。如是知已。緣彼色生諸漏害.熾然.憂惱皆悉斷滅。

斷滅已。無所著。無所著已。

安樂住。安樂住已。得般涅盤。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悲.苦惱。

雜阿含與巴利經藏不僅有【憂】苦,還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以成就一法故。

不復堪任知色無常。知受.想.行.識無常。何等為一法成就。

謂貪欲一法成就。不堪能知色無常。知受.想.行.識無常。

何等一法成就。謂無貪欲成就。無貪欲法者。

堪能知色無常。堪能知受.想.行.識無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成就不成就。如是知不知.親不親.明不明.識不識.察不察.量不量.覆不覆.種不種.掩不掩.映翳不翳亦如是。

如是知。如是識解。受.求.辯.獨證。亦復如是。

如貪。如是恚.痴.嗔.恨.呰.執.嫉.慳.幻.諂.無慚.無愧.慢.慢慢.增慢.我慢.增上慢.邪慢.卑慢.憍慢.放逸.矜高.曲為相規.利誘.利惡.欲多.欲常.欲不敬.惡口.惡知識.不忍貪.嗜不貪.惡貪。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欲愛.嗔恚.睡眠.掉悔.疑.惛悴.蹁躚.贔屓.懶.亂想.不正憶.身濁.不直.不軟.不異.欲覺.恚覺.害覺.親覺.國土覺.輕易覺.愛他家覺.愁憂惱苦。

於此等一一法。乃至映翳。不堪任滅色作證。

何等為一法。所謂惱苦。以惱苦映翳故。不堪任於色滅盡作證。不堪任於受.想.行.識滅盡作證。一法不映翳故。堪任於色滅盡作證。堪任於受.想.行.識滅盡作證。

何等一法。謂惱苦。此一法不映翳故。堪任於色滅盡作證。堪任於受.想.行.識滅盡作證。

。。。。。分割線

渴愛某些得不到的東西,所以憂愁,擁有的時候憂愁,失去的時候牽掛所以憂愁。不想接受現實,沒有承受能力面對即將來臨的事實,反抗無可奈何結局的情緒,失敗者的憂,這些都是憂。要怎麼辦才好?

第一種是努力賺錢,積極工作,獲得相應的報酬。不過有錢人也會憂,沒錢的更憂。努力賺錢是必須的,但這不是徹底解決憂的方法。

努力賺錢的同時要守戒,是因為遵守正語,正業,正命能避免後顧之憂。

這是佛經裡面的乙個小故事。

那時,有一位信奉佛陀的老婦人的心愛孫女不幸死亡,按當時風俗她得穿上濕透的黑袍,老婦人披頭散髮地來到佛陀面前哭訴失去心愛的孫女,我的孫女是那麼乖,那麼可愛,聰明。佛陀說,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會離開自己,一切行皆苦,以各種原因形成的一切都會以各種原因失去。老婦人說,道理我都懂,只是沒辦法控制自己,一直牽掛心愛的乖孫女。

佛說,你想要幾個這樣聰明伶俐的孫女呢?老婦女回答,有五個要五個,有十個要十個,給多少都要。佛說,你知道城裡每天死幾個人嗎?

老婦人說十個,一百個吧。如果城裡面所有聰明的孫女都屬於你的話,你每天都會死孫女,你的衣服還會有乾爽的一天嗎?老婦女回答說,這樣的話我的衣服就沒有乾爽的一天了。

佛說,因為愛所以會希望恆常,因為不能恆常才產生苦,她終於接受了所有心愛的東西都是無常的,會離開自己。減少了憂苦。

2樓:齊天大聖

苦諦中沒有有憂苦這種說法,雖然也包括。苦諦包含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和五蘊熾盛。

這八苦是佛經中明確記載,代表了世間一切苦楚,所以雖然沒明說有憂苦,但是也包含在內,只不過通常不會說苦諦中的憂苦。

斷苦的方法實際上就是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任何苦,源頭必然是愛欲,當你離欲後就沒煩惱,死後就會徹底斷滅輪迴,從而身苦也沒了,離欲解脫之道就是勤修戒定慧,其中的慧學就是指四諦十二因緣法本身(十二因緣流轉為苦集,還滅為滅道),只要你能在禪定中實證到十二因緣法並認同四諦,那麼你就能逐漸離欲,從而沒有憂苦乃至一切苦

3樓:於海洋

由心而發。

反覆多天了,我的「憂苦」應該是這個了。

後面不是答案了,有感而發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一開始我認為第二句的「無」應該是「有」第四句「有」應該是「無」因為這樣才符合四念處中「這身體不是我的,這骨肉不是我的」

再然後,就想通了,當公升起「這不是之時」已經在否定「觀者」所觀之現象,落入邊見了。

凡夫的苦惱來自於對「執」的取捨。修行人的苦惱來自於對「法」的取捨。執=法

凡夫像修行人那樣思考,凡夫就是修行人。

修行人如凡夫那樣行事,修行人才是修行人。

我當警醒我之「中道」他人問我之「中道」他人邊見自生。

4樓:趙俊

佛法裡講,所受是苦,我們精神神識每天接受到外界的,各種刺激資訊,嗅覺,聽覺等等六識的感受,就是苦的。

至於如何止息,四諦裡,苦集滅道,就是苦結合起來,那真的太苦了,怎麼辦呢,滅了他,如何滅呢,生滅滅了,就得道了。

得道了,苦就止息了麼,不是了,生滅是動態,生滅滅了,寂滅就是靜態。

所以佛陀講苦只是為了讓我們見到,生滅這個苦的反面,靜態的寂滅涅槃而已。所以生滅和涅槃比喻來講就是,涅槃就像大海,而生滅就像大海上的泡沫波浪而已。

你證得了大涅槃,擁有了大海的境界,這些泡沫波浪的生滅又算得了什麼呢。

海面上波浪滔天,十級大風,對大海本身來講,就像撓癢癢一樣。

請問四聖諦中的「滅諦」是指身形俱滅嗎?

滅諦即涅槃是苦因和苦果的熄滅,苦因就是無明覆蓋和渴愛繫縛,苦果就是生老病死愁悲苦憂惱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些五取蘊之苦。正確理解涅槃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理解涅槃不是斷滅,不是永久死亡,在經典中舍利弗就破斥過焰摩迦比丘的邪見 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導的法,煩惱已盡的比丘,以身體的崩解而被斷滅 消失 死後就不存在...

四聖諦是苦與苦的止息,但今生的病苦卻不能靠四聖諦解決。那四聖諦不就是專門解決未來的痛苦嗎?

獨步清涼 四聖諦並不是苦與苦的止息。苦,是說這世界的一切都會帶來痛苦,最終的結果都是痛苦的。這是在描述這個世界的真相。集,是說所有的痛苦都是有因緣的。這也是世界的真相。滅,是說所有的痛苦最終都會結束。這也是世界的真相。道,是結束痛苦是有方法的。這也是世界的真相。所以結論就是四聖諦不是專門解決未來的痛...

怎樣理解佛教的」苦諦「?

齊天大聖 苦諦有四個方面,即無常,苦,空,無我。這是苦諦的四個行相,開悟見道只要這四行相任意乙個即可。它們的關係是統一的,只是不同的角度,苦的內容就是生老病死等八苦,他們的共性就是無常的,不以人的意願而轉移,你任何的貪求和執著到頭來都是虛空一場,所以才稱其為苦,並進一步得出來結論,就是無我,我就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