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時間 2021-06-02 17:32:53

1樓:

贊同@黑色筆記本的回答,作一點補充說明

題主所引的黑格爾的話並不完整,對比原文可知這段話的缺漏:

中文(賀麟譯本)

乙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人,他必須是乙個特定的存在〔存在在那裡dasein〕,為達此目的,他必須限制他自己。凡是厭煩有限的人,決不能達到現實,而只是沉溺於抽象之中,消沉暗淡,以終其身。

德文(suhrkamp版著作集)

Der Mensch, insofern er wirklich sein will, mu dasein, und zu dem Ende mu er sich begrenzen. Wer gegen das Endliche zu ekel ist, der kommt zu gar keiner Wirklichkeit, sondern er verbleibt im Abstrakten und verglimmt in sich selbst.

賀麟先生譯文典雅,值得學習。從理解的角度來說,可以從德文來說說值得注意的地方:

1. 「乙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人,他必須是乙個特定的存在〔存在在那裡dasein〕」這句譯文對比原文,可以更直白地去理解:如果人想要是現實的(wirklich),他就必須在某個地方存在著,即必須是有某種規定性的人——「在某個地方」,或「在那裡」,da—,這就是最簡單的規定性了。

(另:賀麟先生對wirklich的譯法很靈活,有「現實的」、「真正的」等譯法,如第二句的Wirklichkeit他譯作「現實」)

2.這段文字出現在《哲學全書》邏輯學部分第92段(§92)的附釋裡,而附釋為黑格爾的學生在他去世後依據眾人的課堂筆記新增。現在學界通行的Meiner版全集已經將附釋和《哲學全書》正文分開,讓它另行成冊,以表明附釋是學生的筆記,而不能完全算作黑格爾寫下的文字。

我個人理解, 這段話是黑格爾為了解釋「定在包含了自身的否定性」而引申出的進一步說明,屬於課堂上的發揮了。但這樣的發揮也是符合黑格爾哲學的,即符合「概念不是停留為抽象而是具體地發展著自身」的論斷。另外,附釋作為課堂筆記,記錄的是黑格爾活潑的教學,而不是黑格爾嚴格按照邏輯學進行的哲學論述,所以黑格爾自然也會從他的思想整體的角度來對個別章節進行相應的說明和引申,畢竟從海德堡到柏林,黑格爾已經多次講解過哲學全書的內容了,在這裡講解定在的時候引申到人。

3.黑格爾在這裡只是申而論之,把定在或存在等同為人的存在,這樣的理解並不妥當。

這段文字對應的92段及其附釋如下:

「(β)離開了規定性而堅持自身的存在,即「自在存在」(Ansich-sein),這只會是對存在的空洞抽象。在「定在」裡,規定性和存在是一回事,但同時就規定性被設定為否定性而言,它就是一種限度、界限。所以異在並不是定在之外的一種不相干的東西,而是定在的固有成分。

某物由於它自己的質:第一是有限的,第二是變化的,因此有限性與變化性即412第一部邏輯學屬於某物的存在。」

「附釋:在定在裡,否定性和存在仍是直接同一的,這個否定性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度。某物之所以為某物,只是由於它的限度,只是在它的限度之內。

所以我們不能將限度認作只是外在於定在,毋寧應說,限度卻貫穿於全部限有。認限度是定在的乙個單純外在規定的看法,乃基於混淆了量的限度與質的限度的區別。這裡我們所說的本來是質的限度。

譬如,我們看見一塊地,三畝大,這就是它的量的限度。但此外這塊地也許是一草地,而不是森林或池子,這就是它的質的限度。——乙個人想要成為真正的人,他必須是乙個特定的存在〔存在在那裡dasein〕,為達此目的,他必須限制他自己。

凡是厭煩有限的人,決不能達到現實,而只是沉溺於抽象之中,消沉暗淡,以終其身。」(附釋未完,此處僅為第一段,共三段)

題主所指的這最後兩句話有何深意?從黑格爾哲學來看,就是純粹的存在必須通過否定讓自己得到規定,即變得有限,變得具有某種規定性,有了規定性的存在就是具備了內容的存在,不再是抽象的了。而只有不是抽象的東西,才能是現實的。

為什麼現實那麼重要?參考法哲學前言中的話或許可以理解:「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對這句話的誤解可以搜尋知乎關於「存在即合理」的問題的回答)

此處黑格爾要說的重點恰好不是人,而是這種「發展」運動。

黑格爾《歷史哲學》裡的這句話怎樣理解?

大寶 不自量力試著回答一下,在哲學上,過去一切並沒有在過去中消失,這句話的個人理解是,從哲學的角度講,過去的一切 所謂的歷史 並沒有在時間流逝中消失,那麼這是什麼樣的哲學角度呢?第一點是過去和現在是在不同的時間軸上的事件而已,第二點是過去和現在互為因果,有這樣的現在必然有那樣的過去,反過來也是一樣。...

黑格爾理念論就是黑格爾的概念論嗎?

哲學為何p開頭 1 理念 idea 非 concept 概念 2 至少精確到單詞的 首 idea 尾 舳艫相繼 首 concept 尾 3 如 心事身份 恒等理念 idea 共相身份 還原物質 concept 概念身份 恒等類名 4 身份恒等 a a 同一律,或者,同一律 a a 身份還原自然語言 ...

如何評價海德格爾的《黑格爾》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哲學為何p開頭 我沒有看過這兩本書,但我了解哲學,對這兩個人的哲學也略知一二 從來也沒有統一,哲學好像是一部爭論史,這樣理解可以說完全不了解西方哲學。海德格爾之前的西方哲學,僅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兩個邏輯框架 如 事fold物 圍繞圓球摺疊,若 身body體 圍繞圓球摺疊 柏拉圖哲學,依 人心事物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