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經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時間 2021-06-02 09:43:59

1樓:

不同游泳冠軍寫的游泳入門指南,也是不一樣的,更何況,

說不定也有旱鴨子寫的游泳入門指南呢

是岸上旱鴨子看這種書,根本分不清楚水下的技巧的差異和真假

2樓:康冕峰

道可道非,常道。

驚人的真相不能用語言完全揭示,例如本太陽系按照尼古拉特斯拉預言是高維存在製造的。這是乙個類似於黑客帝國的全息VR虛擬實境供給精神存在體驗三維空間的遊戲。貪愛中無明中忘了退出遊戲,就是刀劍神域第一季的情況。

3樓:珞迦悲華

因為讀佛經的人,先有了自己固定的世界觀作基礎(如唯物、科學觀),再去理解、解讀佛經,那麼必定是覺得很多自相矛盾的。

佛經本質的觀點,是與世間人看法互相顛倒的,即正好相反!

世間人認為有的東西,佛說它真的沒有,如物質。

世間人認為不存在的東西,如心,佛說唯有心。

這當然很難談攏了。

4樓:法哲er

因為你還沒有完全通達佛陀所說的教法,

一切聖教無違——

這是需要你聞思修的呀,

切不可因為自己孤陋寡聞,就亂說哦~

當然我也沒有通達,但是這時候就要護口業,並且深信佛陀教法。

5樓:心是蓮花開

問題:只有一句佛號才能了生脫死,才能來得及,其它的就不管用,來不及了。是這樣嗎?

居士:「我覺的這個說法有問題!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每乙個法門對每乙個需要解脫的眾生來說,他都是可以獲得解脫的法門。

從這個說法上應該是說,他如果否定了其它法門的話,是不對的,並不是說只有一句佛號,可以了生脫死。應該這麼說,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了生脫死。關健是看你哪乙個法門能夠和你相應,而且你自己能夠深入哪乙個法門。

」法師:好,這個呢,咱們來補充一點,只有一句佛號才能了生脫死。這一句話,如果把它分開,是「佛號能夠了生脫死」這句話是正確的。

說「只有一句」佛號能夠了生脫死,當我們還有其他經書存在的時侯,這句話就是對於其他經書和法門的一種誹謗。如果說其他經法都沒有了,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了,到了末法的末法的最後末了,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了,其他都通通找不到了。我們可以說,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了生脫死,你還是再讚嘆佛的功德。

當還有其他經法在的時侯,我們說「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了,那個意思是其他的都廢了,都沒有用了,過時了,這就,意思本來就是在誹謗正法。誹謗正法是必須、必然墮落「無間地獄」的。這是佛說的。

佛在【地藏十輪經】上講的。【遍攝一切研磨經】上也講到了,還有一部經啊。我們課下可以看經。

這是,是這樣。

說來得及來不及的問題?可能我們感嘆人生苦短。感嘆人生苦短即使是末法時期還有很長時間,我們也自己感到來不及了,這是一種出離心,這個很正確。

臨終只有十念或者乃至一念阿彌陀佛就來接,那麼臨終一念就來接,現在來講還沒死,來得及來不及,我們應該正確的,盡快的樹立正確知見,盡快的積累福報。

記住:能否往生仰仗的是一種功德的積累,這是它的根本原理。我們平常念佛是積累的功德和福報,消除的是業障。

雖然事相上是我們通過念佛求往生。但是通過念佛求往生它的根本原理是什麼?就是福報功德的積累。

當你的福報和功德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臨命終的時侯,乃至一念阿彌陀佛就把你接走了,沒有功德,沒有福報,臨終這一念這十念,這念頭你也沒有,起不來啊。是不是那個道理。

6樓:普波居士

這很簡單,因為你根本沒讀懂佛經。

佛經基本都是文言文的,你的文言文基礎怎麼樣?能用文言文寫篇文章嗎?

還有佛教的專業用詞,你懂多少呢?說說看,佛性是什麼意思?

如果這些都你不明白,最好不要急著看佛經,多看看佛法講座,這才有幫助。

7樓:一起感悟人生

為啥從古至今,依法奉行的人這麼多,成佛的卻沒有幾個?

學佛,首先第乙個就是不能誹謗佛經!

每一部佛經就是一步成佛的法門,但是我們凡人俗智,不能理解,所以會多看法門,看多了就更迷惑了

矛盾是正常的,不然如何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樓:不是我說的

站在地球觀察天,太陽在轉,東起西落。

站在太陽的角度來看,地球在轉。

以銀河系來看,太陽也在轉。

切入角度不同,對於事物解釋也會不同。當用物體整體來看世界宇宙又是不同的,微觀來看又是不同的。你片段化來看事情結果也會出現變化。

更不要說同種事物,不同的人看待角度或資訊出現差距,也會有不同的說法。然後進行語言解釋的語言組織大家又會不一樣。解釋後的語言,別人來聽得到的理解,又因自己的知識與主觀來理解,又是會有不同。

現實又不是單一邏輯的形式存在,不是說這個對了,那個就不能存在了。也不是乙個時間段的。就比如吃飯的方式,可以用筷子,也可以用勺子,也可以用手。

這些方式有錯對嗎?都能吃到飯,但因為個人習慣與其他方面因素而出現形式上變化。

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不是飯需要這些變化,而是個人的因素導致的,某人適合,但某些不適合。但都可以吃到飯。

這幾種都是可以的,沒有障礙的,你能用筷子,不代表你必須禁止勺子,以後都不能用了。沒有的。誰能阻止你這麼做?

要麼是自己,自己規定自己,或者禁止別人。或者是別人禁止你這樣的。

有人看到別人是用筷子的,就說別人用勺子的不行。

而且文字語言是讓你明白,能觀察到現實是如何的。不是文字告訴了你什麼就說這個是什麼,而是能觀察證悟到。文字就好像工具,令你修行觀察到什麼。從不用的角度來講,走到某一步。

那如果你就是簡單去理解的,根據自己的意思來理解解釋。那有矛盾也是肯定的。因為同樣的文字,事情可以被理解成各種各樣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存在的又互相不一樣的。

乙個人用筷子吃飯,另乙個人用勺子,兩人互相認同皆可以吃飯。

乙個人用筷子,另乙個人用勺子,但互相說對方是錯的,有問題的。他們的方法才是好的。

更有兩者,就是在那互相論說只有筷子才能吃,只有勺子才能吃。我用筷子吃的,你勺子的就有問題。

那到底是筷子吃,還是勺子吃呢?當然是去學會某種方式來令自己吃到飯。

9樓:Arthropod killer

因為佛教沒有事實可以拿來支撐理論,諸多佛經就有諸多作者就有諸多想法,雖然都在佛教這個大教室學習,但是難免會有不同看法,本就是張開嘴就能扯,扯得差不多合理就能寫書的東西,自然會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佛學是一種教育是教人處事論事是智慧型是好的,佛教是一種宗教用虛假的意淫的理論來揣測世界,是一種愚蠢。

10樓:George zhao

層次不同,緯度不同,就比如你拿牛頓第一定律和量子力學做對比,不明白的人也會覺得相互矛盾。當然還有很多衍生出來的封建迷信的東西,就猶如民科,他自己說自己是科學但是實際上就是扯淡。

11樓:藤井樹的樹

為什麼沒有人回答佛經不是乙個人寫的?生活中即使乙個人前後寫的文章觀點都可能不一樣,況且佛經這種經過數千年無數高僧豐富總結過的

12樓:方外俗漢釋悟修

如果承認佛經都是佛說的,那就不可能會有矛盾,那麼只能是讀者自己沒讀懂了。

而且歷代開悟的佛教祖師都是完全解悟佛法的,而從未見過哪位祖師主張過佛經有矛盾,或者佛法有矛盾。這也可以說明確實是讀者自己沒讀懂。

13樓:蓮花童子白寶蓮生

學習《三論宗》之後,才明白二諦之義。

四重二諦

三論宗僧詮、法朗一系所說二諦,是就能說的言教建立。真、俗二諦只是言教上的差別,完全屬於說法化導的方法形式,為破空見俗諦說有,為破有見用真諦說空。隨後嘉祥大師吉藏(549~623)為把這個意義闡明得更徹底,在《大乘玄論》卷一及《中觀論疏》卷二(末)等中將二諦開作四重︰

第一重有是俗諦、空是真諦。這一重是對毗曇師的事、理二諦所立。毗曇師立實有實空的二諦,即空之外實有有,有之外實有空;今為顯示俗諦之有由於真諦之空,真諦之空由於俗諦之有,以對破他。

既然有是由空之有,就不是實有,而是不有之有;空是由有之空,就不是實空,而是不空之空。

第二重有、空都是俗諦,非空非有才叫作真諦。這一重是對成論師所立。成論師以有、空為真、俗二諦,今為對治他,闡明把有、空分作兩種來看還是俗諦。

既然是不有之有,同時是不空之空,那就有、空原來不二無別,所以非有非空,叫它作真諦。

第三重空、有是

二、非空非有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諦,非二非不二才叫作真諦。這一重是對地論師、攝論師等以依他(依他起性)、分別(遍計所執性)二為俗諦,以依他無生分別無相不二真實性(圓成實性)為真諦所立。今闡抽二和不二分作兩種來看還是俗諦,非二非不二,即二而不

二、不二而二才是真諦。

第四重前三重的

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種二諦都是教門,從而都是俗諦,亡慮絕言才是真諦。這一重是對地論師、攝論師以三性為俗諦,以三無性非安立諦為真諦所立。即前三重都是言語上的戲論,都是從凡夫相對的心念所發,還是俗諦。

所以地論師、攝論師雖然說依他、分別二真實不二是安立諦,非二非不

二、三無性非安立諦,然而都是俗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是真諦。

《中論疏》卷二說為破四病所以說這四重︰第一重明於凡夫是有,叫作世(俗)諦;於聖人是空,叫作第一義(真)諦。第二重明為破有,所以說空;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出於世俗的情慮,所以都是世諦;了知不曾是空,也不曾是有,叫作真諦。第三重明為破空有所以說非空非有,即不曾是空是有,又何曾是非空非有,所以空有非空非有、二不二都是世諦;非空非有、非不空非不有,才是真諦。

第四重明說四句是俗諦,非四句才是真諦。

我們覺得看懂佛經了,認為佛法簡單,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佛法,只能說是自作聰明罷了!

14樓:

記住一點,經中所言同是一義,矛盾只是你自己糾結出來的舉個例子,「非法,非非法」是否不合邏輯?不錯,邏輯學的視角這話有毛病,但佛法的領域下這兩句說的是乙個東西,就是字面上「不是法,不是非法」的意思(至於「是什麼」,這問題沒有答案,無需照這條路聯想)

其它矛盾幾乎都是這樣的性質

如果理解不了「矛盾」之處,建議作為乙個整體,將兩頭都記住,都接受,或者繞開,選擇別的道路走,到一定境界就能自然領會

15樓:燕塵

說的是老實話。佛經中,確實客觀上存在著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確實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這樣的。

同一宗派之間,尚且存在「自相矛盾」之處;

同一語系的不同宗派之間,「自相矛盾」之處就更多了;

而不同語系之間,「自相矛盾」之處更是特別厲害了。

例子不勝列舉。

那麼如何來看待這些矛盾呢?

要「交流互鑒、中道圓融」,不要「偏執極端,排他自閉」。

如來是大醫王,如來說八萬四千種藥,是為了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這些藥,藥性各個不同,但只要對症,都能治病;

又像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無數條路可以到達羅馬,但有的路是往東走,有的路是往南、西、北走,各條路方向不同,那是因為我們在羅馬的不同方向。只要是去羅馬的路,都能走到。

佛經中有「法如筏喻」,八萬四千法門,就像八萬四千種渡海的船,各個不必相同,可能你坐橡皮艇、他坐帆船、他坐蒸汽輪船、他坐內燃機輪船、他坐核動力輪船,這些船的工作原理各個不同,但統統可以到彼岸,若到得彼岸,「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已到寶所那管船來陸來」,學佛的終極目標,是到彼岸,而不是諍論誰的船更好更「如法」。

佛經中還有「三車喻」,大富長者「忽悠」他在火宅裡的兒子們說: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你們若出得火宅,想要什麼,都給你們。但是等他的兒子們出得火宅,門外等著他們的,卻是出乎他們意料的、更加豪華莊嚴的大白牛車。

——也就是說,不用爭論羊車、鹿車、牛車到底哪個好哪個「如法」,若能出得輪迴火宅,等待你的必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

所以《楞嚴經》雲:「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所以我們學佛的時候,若在佛言祖語中接觸到各種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說法,不必一定要判定個此是彼非,更不能輕率就把其中一方判定為偽經偽論。水和火可以共存於世界,當然也可以共存於我們的心中。等我們有本事了,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地方,自然可以圓融無礙。

為什麼醫生對於養胃的建議自相矛盾?

宇誠健康IgY蘭幽 針對這個問題,在下的觀點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來分析便秘。便秘有三類。1.遲緩性便秘,又稱無力性便秘,指腸子動不了而使食物滯留體內。此時就像是運輸食品的傳送帶停電了,食品運不出體內可不就便秘了嘛 此種情況的解決方法便是讓傳送帶重新充上電 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以增強胃腸蠕動力。2....

中華名族的俗語有好多都是自相矛盾的,我們到底遇見了該怎麼選擇

butalso 這個要看你想要什麼東西。俗語其實並不矛盾,只不過它們的角度不同,情況不同,目的不同。所有真理都有它的適用範圍,這句話也不例外。舉個例子 如果你不小心把宰相的東西弄丟了,宰相不生氣,那叫 宰相肚裡能撐船 如果你把宰相全家扔下懸崖,宰相瘋狂報復你,那叫 有仇不報非君子 這是情況的不同。再...

羅永浩為什麼有那麼多前後自相矛盾的言論?

以我看 直面內心的恐懼 這本書分析的結果,他屬於 歇斯底里型人格 這本書是講人內心最深層的恐懼的,書裡講了四類人,其中講到 歇斯底里型人格 這類人內心最大的恐懼 是 害怕既定的規律 以下摘抄的一些內容 歇斯底里人格者追求離心力,他們才不把那股聚攏且集中的萬有引力放在眼裡,只是翹首期待新鮮感 不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