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百家爭鳴後,儒家思想被奉為經典,而不是墨家和法家?

時間 2021-06-01 15:39:24

1樓:木木欒

那你的看看誰把它奉為經典的,是統治者。為什麼統治者會把它奉為經典呢?因為對統治有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你們都給我乖乖的。

墨家,兼愛,非攻,君主要選舉。

那個君主敢用!

法家太黑暗了,上不了檯面,不能明著告訴你要搞你吧?

都是給批上乙個外衣,外儒內法。

2樓:湯傑

昨天寫了篇文章,我覺得大概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一字不改,原樣貼上來好了。

最近看了電視劇集《大秦賦》 , 不禁復讀《韓非子》 , 看到《顯學》篇,韓非痛非儒墨,斥王道及道德仁義乃無用之學,其言辭之犀利,不禁令人拍案叫絕。怪不得連李斯也自愧不如,把他給除了。

然法家的思想可能還是過於偏激,徹底放棄王道,獨行霸道,最終秦曆二世而亡。秦滅而漢立,武帝廢黜百家而獨尊儒術。從此《韓非子》等法術之學徹底淪為帝王之術,皇帝乙個人掌握就行了。

從兩家的學術來看,法術之學終究還是缺乏普世的價值,故獨尊法術之道的秦國,須行愚民之道,可惜天下歸於秦來的快,去的也快。而儒術卻具備普世的價值觀,可以推而廣之,以教化萬民。

《大秦賦》中的秦相呂不韋,招攬天下才子,集諸子百家所長著《呂氏春秋》,取長補短,意圖完善各家理論的缺陷,以為秦國治國之方針,如果秦國以此立國,未必二世而亡吧,然以此立國,秦王也定不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掃滅六國。

天下歸於秦,獨尊法術,而後歸於漢,獨尊儒術,綿延至今兩千餘年,哲學理論便再也沒有得到什麼大的發展了。

人生了病,需用藥,人得急病,需用急藥。注意養身之法,則可以減少得病的概率。於大爭之世,行法術,以去急病,但是想要長壽,還得行王道,注意養生之術啊。

法術之道,乃是聖人君王誅邪之術,而當今卻有不少人力推《羅織經》為圭臬,在抖音上風靡一時。須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行邪妄之道,一失而足以身敗名裂,眾叛親離;行天道者,縱偶然有失,天也會原諒他吧。逆天而行,智者尚且不能,而況乎常人。

本末倒置,自取滅亡之道爾。大肆推廣《羅織經》之人,若非蠢,則其心可誅。

人懷有利器,要正當的利用它不容易。人懷有權利,而能不濫用它更不容易。人懷有術法,而不用來構陷他人,更不容易。讀《韓非子》須慎思之,莫本末倒置,而誤人誤己也。

摘錄韓非:儒家墨家說什麼得民心者得天下,按照這樣,還要什麼聖人賢君治理國家,還要什麼伊尹管仲,乾脆聽老百姓的就完了。老百姓的心智就跟嬰兒一樣,嬰兒不剃頭就肚子痛,生了瘡不處理就會更嚴重。

所以慈母在處理這些的時候,要乙個人抱住,乙個人負責剃頭刮瘡。嬰兒自然是啼哭不止,但是他並不知道,這些小小的痛苦,對他是大有益處的。昔日,商鞅變法,不管在內還是外出,都要帶上衛兵和重重盾牌保護。

人家管仲上任出去治理國家,齊桓公的戰車就跟在後面保護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3樓:落落x

儒家提倡「克己復禮」,即是禮治,以仁教化民眾,是利於君主管理統治的。墨家善機械製造,提倡「賞賢任能」,即是人治,但墨家的思想沒能為君主帶來利益,不符合那個時代,後來走向滅亡。法家提倡依法治國,即是法治,但法家後由於「以邢去邢」的思想,變得過於重邢。

4樓:再論秦

問題很大,簡單回答,因為儒家和中國的社會結構結合的更緊密。

中國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儒家就是家庭本位。

墨家講兼愛,不重視家庭。法家是國家本位,也不重視家庭。

5樓:哦呵呵

很簡單的,是歷史選擇了儒家。

墨家,連創始人墨翟都對自己的學說不信服。相比較於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墨子》一書中一直在提倡鬼神之說,也就說邏輯難以自洽,只能用鬼神來強迫人類遵守他的說法,自然是被淘汰了,根本沒人用。

法家,秦朝用過,統一中國後,轉眼二世而亡。

道家,漢初用過。休養生息非常適合戰亂後的恢復經濟。但是道家太軟了,漢朝一直因此被匈奴搞得很憋屈。

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才有了抗擊匈奴,封狼居胥,雖遠必誅。儒家是中國精神之魂,讓中華有了大漢雄風。並且在後世中,有了以文化感懷周邊蠻族的能力。

讓這些游牧民族的人。個個都是精華,因為不用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本無法在中原立足。而不是像歐洲,希臘羅馬隨便被人滅掉就真滅掉了。

6樓:霄霄

墨家也是儒家,法家也是儒家。

自百家爭鳴以後,就沒有百家之言。

因為在乙個統一的國家,很多認識都是具有統一的。

卻別不過就是左右之別。

比如所謂的墨家講平民化。

法家是講集權化

其不論為何,都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

7樓:君莫笑

題主的問題有個漏洞。百家爭鳴之後的歷朝歷代,主張的百家思想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朝代,不同階段也會奉行不同的百家思想。

先秦孔丘時期:此時的儒家屬於草創階段,且由於時代環境的影響,思想相對還是比較活躍的,能夠通過社會實踐(周遊列國)來不斷更新換代,對外界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而且你會發現,孔丘本身,並不是乙個純粹的「士」,而是乙個出身普通的人物。

人們對這類人物的接受程度,自然要比那些躲在高門大戶裡的所謂「老爺們」要好很多。孔丘本人平易近人、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自然能給人們一種親切感。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固然存在,但在孔丘看來,還沒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只要人們「守禮(周禮)」,能就安居樂業。而此時的儒家思想,也仍然保留周代文學類似《詩經》一樣的浪漫主義情懷,因此我們讀《論語》時能夠朗朗上口,並且覺得文字優美。

先秦孟子時期:此時的儒家屬於上公升階段,歷史也從之前「文明攻伐」的春秋時期,走向了「野蠻攻伐」的戰國時期。在這個時期,「禮崩樂壞」的程度早已不是春秋時期所能想象的程度。

諸侯國之前的戰爭頻率、戰爭規模、戰爭時間相比春秋時期,也更進一步。孟子所處的時期,就是這麼乙個時期。此時的儒家思想,一改春秋時期的浪漫主義,反而變成了一種相對更加激進的一種理論思想。

因此我們在讀《孟子》的時候,讀出來的是孟子的「大聲疾呼」、「恨鐵不成鋼」,和「嫉惡如仇」。他提出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甚至比墨子更加激進,因為他存在的時代比墨子(在世於春秋末、戰國初)更晚。

秦朝:奉的其實是法家。然後你會發現,秦朝沒有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很可能和嬴政的國策有關。「焚書坑儒」之後,造成了史學界十分遺憾的「秦世無文」的現象。

漢朝:文景二帝時期,奉的主要還是道家。因為此時朝代初立,國庫空虛,需要無為而治來充盈國庫,休養生息。

即便董仲舒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時的儒家思想也不單單只是「原教旨的儒家」了,而是雜糅了百家思想,去糟粕、取精華而成的所謂「新」儒家思想。它和孔老夫子時期的儒家思想,已經開始有所出入。

宋明時期:此時的「宋明理學」,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並逐步完善。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以及大儒門的不懈努力,他們認為天地至理已經基本囊括在他們手中的儒家思想體系中。

但與此同時,儒家思想已經開始有些僵化的苗頭,「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也是在此時逐漸抬頭,成為「宋明理學」的組成部分。

如此你會發現乙個有趣的現象,隨著君權的不斷加強,儒家思想在禁錮百姓思想也逐漸強化,迎合了封建君主的統治需要。而反過來,歷代君主也只有在盛世,才會採用儒家思想。因為改朝換代畢竟是zhengzhi不正確的事。

所謂的百家思想,在統治者來看,也不過是一種統治工具罷了。需要,就撿起來;不需要,就扔掉。

8樓:庄建西

人類社會是乙個系統。這個系統的管理和控制是有規律可循的。儒家的社會管理思想最貼近社會系統的控制規律。

任何系統都是由乙個主觀控制系統和乙個客觀控制系統相互協同控制的。也就是陰陽五行系統模型所表達的控制機制。陰陽系統是乙個主觀控制系統,是乙個有原點的有級差的逐級擴張放大的系統結構,講究的是逐級管理,令行禁止。

五行系統是乙個多因素迴圈超迴圈自動平衡系統結構,講究的是迴圈支援,迴圈制約,最後形成乙個動態平衡控制機制。

按照中國哲學思想的這個思維模式來認識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法家是從儒家分離出來的「陽」,儒家是「元陰」,最後法家和儒家兩種控制機制緊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乙個完整的系統管理控制制度。

道家的社會管理思想是強調客觀控制機制,弱化主觀控制機制,在個體勞動家庭私有制社會顯然是走不下去的。任何乙個系統的控制機制都應該是主觀控制主導,客觀控制輔佐的結構。

計畫經濟是主觀控制,市場經濟是客觀控制。任何乙個經濟體都應該是計畫經濟佔據主導位置,市場經濟處於輔助協同地位,過度偏執都會出問題的。

秦始皇的統治就是偏執於主觀控制機制,前蘇聯也是偏執於主觀控制機制。自由資本主義就是偏執於客觀控制機制。到最後都會出問題的。

中國兩千年的農業社會實際上是法家和儒家協同控制的。

9樓:DaRenXin

因為沒有乙個家能承擔其責任,使命與其遠景。

儒學思想是三皇五帝之前還要早的學說,繼天立極的本位思想,自然出大德與大賢。

你說的墨學與所謂的法家只不過是脫離出來的而已,所以祖宗是誰,當然就是被選擇的命運。

儒學若干年後依然是被選擇的命運,也就是首當其衝。如果那兩家學說想去爭乙個位置,恐怕不行哦,這就是本位。

天命本位的思想是儒學中的話語權。

也就是只要任意一位天之驕子若想民風淳樸,盡魚遊之樂,非儒學莫屬。

雖然過了這麼多年,儒學舊事依然是比較沉默的,也就是背鍋背鍋背鍋,還沒有幫那些煞筆擦屁股的時候。雖然祖宗把孫子擦屁股天經地義,但是大義不道,依然也要吃筍子炒肉的。

但是天命本位留下了這個時機,也就是最後,算儒學百家,其它九十九家全是跳樑小丑。

沒有辦法。

什麼叫沒有辦法。

就是顧炎武當時的態度,亡國與亡天下,最後提出的經世致用這種苗頭。

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不過是亂世的一聲噘嘆而已。

人世間的惑亂的苗頭,不是夫子在遊走,就是孟子在奔走。

見梁惠王的曰仁即可就像小人玩笑之間的談資,都以為兒戲啊。

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俱而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闢則為天下戮矣。

那祖龍韓非李斯商鞅之流只不過是那跳樑小丑。

再等到詢問什麼是寶的時候,也就是儒學再次被選擇首當其衝的時候。

要問為啥?

天命本位。

儒學正統,保留其解釋權。

戰國百家爭鳴時諸子百家的地位起伏是如何變化的?

億萬長生 何謂王道?對手不乖,便從他身上碾過去。何謂霸道?就算乖的,也碾過去。何謂天道?親,今天該你被碾了。何謂帝道?你不想被碾,也不得不被碾!何謂儒家之道?碾過去之前跟他說一聲。何為墨家之道?用器械從不乖的身上碾過。何謂墨者之道?用自己造的大輪子碾過去!何謂兵家之道?簡單高效的碾過去。何謂道家之道...

為什麼百家爭鳴備受推崇,而對於魏晉風度卻褒貶不一?

兩點明顯的區別 一是人,百家爭鳴是無貴族血統的知識分子通過知識獲得權力,是下層向上層的垂直流動 而魏晉風度是世家精英階層的自嗨。二是學說,百家爭鳴最終落實到治國術上,凡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治國術的學問,最後都沉寂下去,如莊子,墨家邏輯,名家離堅白一派的學術,這些偏理論的學問到了戰國末期被儒家,法家,雜家...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期,為什麼缺失了宗教與科學兩個角度的討論?

張曼成 有啊道家學說,陰陽家學說都有對鬼神天地的解釋。墨家,兵家都有對自然科學的解釋。雖然是偏向戰爭方面的科技樹。那些時代還屬於知識壟斷的時代,有些苗頭就不錯了 金石玉貝 一 這兩種特徵在墨家中都有體現。科學 依據現象 建立理論 尋求證實 什麼是科學?依據現象,建立理論 又可分為基本假設和推論 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