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人討厭儒家思想?

時間 2021-10-23 22:40:46

1樓:周巍

儒家思想有幾個招人煩的地方:

1、不信佛,不信神,六合之外,存而不論。思想上沒有出口,任何困難都要自己面對,沒有退路。

2、也不相信前世今生,也不能指望轉世投胎,除了奮鬥沒有出路。

3、君子日三省吾身。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這誰受得了?一點懈怠不能有。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你幹不好是你不努力,跟出身天資無關。這尼瑪還給人活路嗎?

寫到這,我都覺得儒家挺討厭的

2樓:道者無形

等你博覽各家經典後,就會慢慢明白了。說句嚴重的話,如果不是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也許都不會出現滿清進關統治中原,也可能不會出現列強聯合侵略中華。

3樓:紅塵悟道人

解釋複雜了很多人看不懂,簡單點講,你可以這麼理解。在所謂的叢林法則或者說野獸法則與孔人類道德文化法則共存的情況下,有人選了野獸法則,有人選擇了野獸法則但社會自然賦予了它道德文化法則難以拋棄,有人選了道德文化法則。這樣以來,就像兩隻野獸爭鬥過程,乙隻完全野性,沒有束縛,乙隻也有野性,但嘴上綁了繩子,又束手束腳,但無法拋棄繩子,你說它該不該討厭繩子?

沒綁繩子的野獸該不該喜歡繩子?仁人該不該討厭野獸法則?

如此,不過選擇不同而已,社會自然便是這樣,隱像為本,表像為鏡,表像照出來的便是隱像的現實。喜歡人類道德法則的一定是想要成為仁德君子的人,喜歡用人類道德法則的人一定是徹徹底底的野獸,討厭人類道德法則的人一定是被道德法則套住的野獸。

這樣以來,討厭人類道德法則的人越多,說明野獸越來越多了,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想掙脫人類圈變成野獸了,可以預想人類文明的發展受阻,文明與文化的矛盾必將浮出水面。

4樓:上善若水

儒家思想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多內容,後來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被嚴重窄化了。加上歷代統治者對儒家思想的利用,使活的、注重內省和反思的儒家思想變成了思想統治工具。後來的儒生又片面強調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倫理觀念,這些觀念嚴重束縛了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造成了家國同構的古代人的心理結構。

現在我們接受的儒家思想,是經過董仲舒、朱熹等人一步步詮釋和解讀的儒家思想,並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孟子所創的儒家思想。

在儒家思想中只看見倫理和道德,看不見實驗和科學精神。後代人難免覺得空洞華麗,有些道貌岸然。五四時期提倡新文化,儒家思想首當其衝,「打倒孔家店」的呼聲振聾發聵,可見這種思想對人心的束縛和戕害多麼嚴重。

當然,五四對儒家思想採取了全盤否定的態度。最好對儒家思想有乙個全面的認識,再去思考它的意義和價值。

5樓:寶圖

王朝初期造反起家對儒家並不感冒,得天下也不是靠三綱五常,而且還違背那一套,富國強兵沒有什麼作用,鄙視儒家是正常現象但經歷大一統穩定以後,一般會回過味兒慢慢改變一切都是利益

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2023年了

6樓:Wang Michael

儒家的仁,襯托了小人的不仁。儒家的義,襯托了小人的不義。儒家的禮,襯托了小人的無禮。儒家的智,襯托了小人的邪念。儒家的信,襯托了小人的無恥。

儒家思想讓君子更加坦蕩,讓小人更加虛偽猥瑣,自然會被小人厭惡。但是小人也希望周圍都是君子,這樣沒人算計自己,自己倒是容易佔便宜。所以小人被指責時會狡辯反抗,倒不一定真正反對儒家。

7樓:兜了一圈

儒家,乙個經歷了幾千年的思想,一開始組織後來變成治國方略再後來變成文化風俗。

說討厭儒家思想的人,絕大部分弄不清楚啥是儒家。啥孝道、三從四德、尊敬老人,這些東西根本不是儒家思想,更談不上如文化。只是幾千年來藉著儒家外衣不斷重生的縫合怪。

真正的儒,看過論語再說。

還有,好像孔子並沒有說自己是儒家的開創者。

8樓:心照不宣

那為什麼不可以討厭儒家思想?

思想是人想出來的,是人想出來的,就肯定是人執行。

是人執行,就肯定有漏洞,當漏洞大到一定程度,這個思想就該換了。

任何乙個思想在提出的當時,都可能是完美的。但人在進步,思想畢竟是有侷限性,後人的添磚加瓦也並沒有讓這個思想更好。

人可以選擇討厭任何事物,比如你討厭乙個人,可能僅僅是因為他長的不合你審美。你不需要去了解他的內心,然後找個理由討厭他。

知識應該是用來改變世界的,不應該是給「知識」下定義的。

我學了知識所以我做了官,我做了官,證明這個知識是真理。

我學了知識所以我做了官,我通過我所學,把社會變的更好,證明我所學有用。

9樓:

首先要明確這個儒家思想指什麼,先來大概簡述一下儒家思想的發展。

孔子首提出「 仁 」,仁似乎有些許軟弱性,故後繼者孟子提出了「 義 」,這兩者結合,便有些儒家的雛形。

秦奉法家,到漢儒學遂興盛,漢初休養生息,崇黃老之學,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時候的儒學,由董仲舒結合陰陽家的五行學說,適應了統一國家的需要。

魏晉崇尚老莊,唐興佛學。

到了宋明,就將道佛融入儒學之中,變成了新儒學,也即是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此時儒學大成,系統已經構建,今後再無大的進展。

在以上過程中,儒學被賦予了很多東西,你很難說清楚儒學是什麼。

但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儒學分為政治思想與學術思想,政治思想便是統治者用儒學表達什麼意思,學術思想是儒學本身所表達的意思。

討厭的是政治思想。喜歡的是學術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乙個是天道觀念,即皇權天授。乙個是大一統的思想。最後乙個是綱常倫理。大部分人討厭的點便在於此處。

綜上,很多人是討厭綱常倫理,被思想統治,因為儒家作為乙個載體,代表綱常倫理,代表統治,所以連帶被厭惡。對於儒家本身了解不多,如果換成法家,墨家也是一樣。

10樓:阿修羅-熊

因為討厭當下又無力改變,因此討厭產生當下的土壤,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何會產生這種文化土壤的必然,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大歷史觀的必然性,更不知道他們所討厭又幹不掉的其實有其必然的內在邏輯,越是厭惡就越改變不了。

11樓:看星光

儒家思想太克己復禮了,這在幾百,幾千年前小農經濟的時代還可以,擱現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商業社會,用儒家那套東西處世差不多得餓死,現在人人他媽講所謂的狼性,你拿著祖宗的裹腳布來約束自己要道德高尚,要嚴於律己……你很快就要死了。

把中世紀趕馬車的經驗傳輸給駕駛蘭博基尼的司機有用嗎?儒家思想在茶桌上談談就可以了,踐行就算了。

12樓:華魯泰

題主是在用反語吧。

事實上是正相反,當今正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次光芒四射時期,光芒四射在城市和鄉村,雖然沒有寫入社會主義價值觀,但街道兩旁,公園裡,景區內到處都有社會主導人樹立上了老孔的語錄牌,仁一一義一一禮一一智,乙個字一平。這股時代風早就由中國吹遍了世界,沒有了國界,全都陶醉在至聖先師的懷抱裡。

老馬都從不出來到大街上,羞見眾人,早躲進小樓成縮成干巴老頭了。

13樓:滔川流

前面答主回答的很好,但是,不全面,他說克己奉公對內對外都是大殺器。克己奉公本質上還是克己,還是自律。論語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沒教"己所欲而施於人"。所以,不是思想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愛屋及烏我們都懂,反過來也一樣,恨乙個人,就會連他讀書的學校和他父母都恨上。就會想:怎麼就生了這麼個玩意?

怎麼就教了這麼個玩意?是不是老師有問題?是不是父母有問題?

是不是讀的書有問題?

14樓:長風

情緒,必然不是「證明」出來的,而是「感染」得到的。

感染,必然有個源頭。

對於你說的這種情緒的追根溯源,將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15樓:哲學考研UP君

就這個問題本身來進行分析。很多人對一件事物產生討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於該事物的不認同,當然有時候不認同並不一定會產生討厭,而不認同又討厭,顯然這種事物和人們的思想行為產生了劇烈的衝突。

基於這樣的推理,我們再回到問題上來。儒家思想是中國的傳統思想,是對中國民眾最為廣泛最為根深蒂固的思想指導,但時代在變化,思想隨之也在發生變化。很多的人們討厭儒家思想,很可能在於儒家思想跟這個時代變化下所需要的文化不相吻合。

但這也並不排除其他的原因,例如其他文化的入侵對傳統文化形成的衝擊。畢竟,儒家文化在傳承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與時代主動相契合,並非是一成不變。

例如,儒家的代表作《論語》。我們即便是現在讀《論語》,也會發現在其中絕大部分的經典語錄其實對於我們的生活和人生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其思想即便是如今也並不過時,乃至於是如今這種社會環境下最為稀缺的東西。

儒家講究「忠孝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行為準則,而如今雖然社會環境下,這樣的行為確實也存在,但已經失去了其行為的主流地位。有人可能會問了,即便是在古代、在孔子時代,這樣的行為準則人們也沒有達到啊,為何要用它來規範現在的人們呢?

誠然,即便是孔子自己也難以做到這些,但一點也不妨礙這些行為準則成為我們華夏民族,這些行為標桿性的存在是具有極大意義的,我們或許永遠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但朝著這樣的乙個標準努力,具有極大的規範意義。

而如今,人們之所以討厭這些東西其實在於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之下,生存之類的實質性行為對於人類在道德方面的標準有所削弱。通俗的講,在現在這個社會,你如果以這些道德尺度為標準,很有可能會極難生存,因為很多與生存相關的內容卻與這些道德標尺有悖。

儒家的思想在教導我們成為乙個「更好的人」,而如今的社會現狀卻要求我們成為乙個「現實的人」。而恰恰這種「現實的人」跟「更好的人」的行為準則有著強烈的衝突。人們更願意把握住現實的東西,因此對於儒家思想不得不選擇拋棄,乃至於厭惡。

畢竟在這個時候,這已經成為一種阻礙。

當然,這並非是全部原因。社會現狀雖然有時候跟道德理想相悖,但也並非水火不容。

16樓:三生三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實是自律,

可怕的地方在於,這種自律還是發生在道德層面。

這種在道德上的自律,

很容易轉化成對別人的約束,

也就是所謂的「道德綁架」,

所以,儒家對內可以形成「克己奉公」,對外則形成「克敵制勝」,這種內外皆殺的大殺器,怎麼是凡夫俗子可以駕馭的。

儒家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君子,或者都走在成為君子的路上。這實在是太理想化了,世界上太多人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如果你希望他們也成為君子,能夠自律,他們不跟你拼命才怪?

而這個世界又有那麼多雙標,那麼多偽儒,那麼多犬儒,那麼多蠢儒…,這些儒又怎麼不招人厭棄和憤恨呢?

所以,儒家作為一種偉大的思想,一種面向社會的公共精神產品 ,必然擺脫不了糟各種粕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儒家,是自律自修之路,指引我們自己的審美,從小人到君子,從君子到聖賢。

為什麼儒家思想具有「禁錮思想」的功效?

電那勿 這可以說是一篇大文章,盡量簡短。一,儒家起源於思想品德教育這個行當,教民事君,助人君 順陰陽 明教化者也 教化,是儒家的本行。二,儒家 法家都主張禁錮思想,但路數不同。法家主張消滅一切思想,以法律來移風易俗,百姓 以吏為師 儒家反對鑄刑鼎 公開法律,主張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使人民 有恥且格...

為什麼儒家思想會不斷完善?

玄易道人 舊瓶裝了新酒,你問瓶子為什麼會不斷完善。中國的治學方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是 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式的。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幾乎所有的思想表達都借助於相同的語彙 概念體系。基於上述事實造成的事實是,不斷發展的思想豐富了這些概念的內涵,而不是這些概念的原初思想進行了自我完善或被完善。 鄭修真 ...

你喜歡儒家思想還是道家?為什麼?

夢醒願為無羨人 這兩者是可以很好地互補的。儒家重人事,讀孔子的 論語 你會發現他的見解真的很精闢。比如他的勘人術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看乙個人的所作所為,動機依據,心理狀態,這個人究竟怎樣就瞞不過你的眼睛了。老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國思想中的超越性。如果你在人道混累了,就去和老子一起與天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