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 孔子為什麼不得已要刪述六經

時間 2021-05-30 02:14:47

1樓:暗香

這件事常被當作孔子的罪過來說,不過我們得看到這一點,沒有經「刪述」的古籍如屍子、列子、縱橫家書一類的典籍損毀散佚的更厲害,而六經這東西因為是具有「經」和「周公孔子」的光環,最受後來人的重視,保留下來的反倒比較完整,真偽考證、源流辨析做的也最充分,「刪述」是保護了六經還是「破壞古籍」,這其中的功過還真不是一句話能說得清楚的……

至於「刪述」的原因,樓上豆子那個比作《古文觀止》的答案倒是很有趣,但是作為比喻肯定略有偏離,我試著說一下。

孔子的「刪述」以今天的觀點來說大概就是一種「古籍整理」,他對當時流傳的各種版本進行考訂、辨析,最終選取出自己認為最為符合古籍原來面貌的內容加以整理、編訂,形成一套通行的「正本」,這一行為或許與其作為教師身份的「傳道授業」需求有關,當然也包涵著他個人的政治觀點和學術傾向,這些都是必然的,不過就本質上來說,他的這種「刪述」只是一種去粗存菁、造成善本的行為。

但是問題在於,或許是他的整理本太好、或許是儒家笑到了最後所以他的整理本最受重視,無論如何,他的整理本留下來了,沒有被他選入的東西則由於沒有傳授儲存逐漸失傳了,所以就有人說是他「刪述」的行為導致了那些內容的失傳。但是對於古籍稍微有點了解的人大概就知道古籍儲存的艱難,僅以六經為例,就算有孔子光環,《樂經》失傳的也很早,其他五經傳承的多災多難就不用說了。至於連「經」都夠不上的其它典籍,你隨便找個早點的注本看看注本裡面引的書有幾本是現在能找得到的就知道散佚的典籍有多少了……

以上是個人所理解的「刪述」的原因,與傳統儒家的觀點與不相同,他們的觀點大概與題主所引的「不得已也」是很相像的。

從儒家的觀念來說,孔子刪定六經具有著相當崇高的意義,比如孟子說「亂臣賊子懼」、在太史公修孔子世家的時候也採取了「備王道,成六藝」一類的說法,可見後來者將這種行為進行拔高,賦予其「促風化、正天下」一類的意義是相當早的,傳習錄沿襲這種觀點並加以發揮,所以題主所引的「不得已也」那一段話的原話中有很長一段都在說孔子「解世紛」「定於一」,甚至將孔子刪定與秦始皇焚書相並論,這都是賦予「刪述六經」以極高的意義然後再進行解釋的行為。

不過假如我們考慮到孔子在當時只是個優秀的教育家、失敗的政治家的話,那麼我們只能說,他的行動或許的確有「正天下」的意思,不過他之所以真的能做到「正天下」,也只是因為他的選擇被後人認可、他的地位被後人抬高了而已。在他刪定六經或者「作春秋」的時候,他所達到的成果也只是在當時諸多版本中新增了自己的版本罷了,所謂「亂臣賊子懼」或「王道粲然分明」一類的東西,都得等到很久以後他的學說成為主流之後再說了……

2樓:清歌

去繁就簡。去偽存真。

刪《詩》《書》,定《禮》《樂》, 捧《周易》,著《春秋》。

詩書據說被刪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遺失了多少好東西可想而知了。

學者都說最難讀的就是《尚書》,刪的太厲害了。刪了多少好東西又很難說了。

集百家之說成一家之言。

說不得已,是因為孔子認為當時禮樂崩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作為以周公為師,堯舜為祖的孔子來說痛心疾首。所以刪述六經,以便推廣,以正禮樂之風。

反正官方一直這麼流傳的。

孔子與六經?

石上文 我認為他也不一定說錯,論語 裡也有記載孔子自述 述而不作,竊比於老彭 一說。不過在 論語 中孔子所言中涉及的 仁 義 道 德 均是前人都已經明確提及過的而不是他的首創。 笑看風雲淡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孔子把自遠古直到堯舜禹文武周公一脈相承的文化流傳了下來,並且做了加工整理,影響到現在以...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有實質區別嗎?

夸克 看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整的那麼複雜幹什麼呀!六經注我 我的所思 所感 所悟,其實都是前人已經經歷過 已經思考過了,已經玩剩下的東西,我還在考考的思考和感受著。一句話 天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情,六經注我的意思就是 六經把我個人所思考的什麼 人生道理呀 世界本質呀,六經都統統說了,給做了解釋。我注六經...

怎麼看「六經無真字」的說法?

從目前手頭的資料來看,六經無真字 一說來自於吳世昌的 論學術道德 原文見吳世昌 中國文化與現代化問題 書 首先,六經無真字 是乙個文獻典籍的事實。並非什麼狂妄無知。其次,如題下向東所言,真 為道家用詞,六經為儒家所編,無 真 字正常。第三,六經無真字 為什麼是乙個重要問題?說文解字 訓 真 為 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