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中的禮經到底是指周禮還是大小戴的禮記?還是直接指三禮?

時間 2021-06-01 03:37:00

1樓:Ken Wan

關於三禮的源流已經有人講得很清楚了。我簡單針對題目本身回答一下吧。

「六經」中的「禮」一定是指《儀禮》,因為「六經」是漢代的說法

到了漢代中後期,甚至出現了「七經」的說法(原六經+《論語》,或者原六經去掉《樂》再加上《論語》、《孝經》),「六經」漸漸成為歷史。到了唐代,儒家的「經」進一步擴大為「九經」、「十二經」,最後到宋代敲定為「十三經」。隨著「經」的擴大,《儀禮》式微,《禮記》興起,但《儀禮》在漢代作為「六經」之一,是乙個無可改變的事實。

乙個直接的證據是,漢靈帝熹平年間,勘訂六經,並刻碑立於太學。據據馬衡先生等人考證,熹平石經收錄五經二傳:京氏《易》京房、歐陽《尚書》、魯《詩》、大戴《儀禮》、公羊本《春秋》、嚴氏《公羊》、魯《論語》。

馬衡先生可能是受到「《樂經》在漢朝已失傳」的說法影響,沒有列舉出《樂經》來。事實上,後來洛陽又出土了《樂經》的殘碑,證明了熹平石經之中,實際也包括《樂經》。

2樓:雅歌

話說關注知乎已久,卻為這個問題註冊了賬號。因為曾經也為這個問題困擾。只能自力更生查資料。

孔子的六經,在《莊子天下篇》已有記載,不過只寫了乙個字《禮》,在孔子之前有相傳周公著的《周禮》,孔子之後西漢有《禮記》,為經書做說明叫做「傳」或者「記」。所以《禮記》是為了《禮經》做記的。那麼,《禮記》註解的是哪本書呢?

是《儀禮》。所以,我認為,孔子整理編纂的是《儀禮》,六經中《禮》至《儀禮》。西漢之後,《禮記》逐漸取代《儀禮》,成為四書五經之一。

所以四書五經的五經和六經中的 《禮》並不是一本書~~希望幫到你~~

如何評價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六經皆史」的觀點?

王威 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先說一下感受。當時,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說 六經皆史 這四個字的時候,頓時有一種眼前一亮,進入另乙個維度的空間的感覺。這種提法是偉大的,是革命性的,是中國學術史上可以排在前五的提法。1 千百年來,經 這個詞代表了權威,是不容質疑的,是掛在牆上供人瞻仰的。想要解釋它的人也很多,但是...

到底是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A 還是像荀子說的「人性本惡」 B ?

望涯 我個人認為人性是白紙,至於後來人是惡還是善取決於後天環境,從馬克思主義角度來說,要運用唯物史觀,不能抽象的去談人性是本惡還是本善,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生產方式去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牛天嘯 性本善,是從人的 心之本體 這個層面來說的,這個心體確實是光明潔淨 純善無惡的東西。人的本心,和菩薩神...

老子化胡經,這本書到底是佛教還是道教寫的?

邊吃豆包邊求道 任繼愈 中國道教史 中國的佛教早已中國化,佛道兩教相比較,道教更具有中國封建社會農民型的樸素意識,道教似不及佛教機巧。道教在佛教初傳入時幫了佛教的忙,佛教勢力壯大後卻反戈相擊。像 老子化胡經 這一段公案,先後聚訟達千年之久。老子化胡本屬無稽之談。佛道兩教爭高下,道教沒有傾全力從理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