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時間 2021-05-29 23:56:55

1樓:遙遠的他

生與死是存在的兩種形式。死是生的結束,生是死的開始。

所以,無論生死,我們都要刻骨的生活,讓這乙個完美的輪迴永不停息的去繪畫他的魅力弧線。

無論你有多少困惑,生活的本身會教育你。

你看的那些不幸,就告訴你,當我們生的時候,要努力面對困難,對抗災禍,以至於我們在死的開始就體體面面的而不要想生的時候這樣狼狽。而當你看到人們都安逸的生活無所事事的時候,就是在告訴你,當你死的時候就是凌亂不堪的狂悖。所以,我們不是來用平淡的生來浪費時間的,我們要努力去改變自己,改變生活。

人生如何能完美,不是生的光彩,而是死的體面。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跡,光輝將永遠不會從你的身邊消逝即便是生亦或是死。

2樓:繞圈兒

對世界的認識,生死概念對於生命,對全體應是開始與終結,佛陀繼承了印度教裡輪迴的概念,所以就是乙個終結是另乙個起點,視角格局放大了之後而這就可以一混同,畢竟對於生命來說,物質不滅的話還會變成其他玩應了。

3樓:禦寒而知暖

我覺得最適合解釋的是四個字

向死而生

我本身是一名英語老師,我每次給新同學介紹時都會說我的座右銘

live for die

並且打趣的問同學們,這是什麼意思啊,是不是活著為了死?

其實不然,人總是要走的每個人走的方式又是不同的。難過的是,我奶奶今年8.30號四點半走的,我當時發了一段話

但是轉念一想,彌留之際所有的家人都圍繞,之前也把所有的心願都了了,剩下的就是人的本能求生反應了。

火化之後奶奶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在我們的心中,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著

生和死在我看來本身沒有太多的界限,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有些人活著,卻像死了一樣,有些人死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就像我給同學們解釋的那樣,我們現在閱歷還遠遠不夠回答乙個相對哲學的話題,但是只要記住向死而生是要讓我們明白乙個簡單的道理

生活美好,未來可期

就足夠了

4樓:喵某人

啊我理解的大概是因為死之後是什麼樣的沒人告訴過我們,所以死其實很有可能是乙個新的未知的開始,類似一種全新的世界。有人自殺不過是想早點迎接死亡讓「人生」翻開新的一章,這就是「死就是生」吧。

而生就是死大概是人生的迷茫?因為終路是死,所以好似人在生時也是在乙個死的過程。

5樓:三天八覺

瀉藥。你可千萬別信,一定要好好活著。你的思維無法離開你的身體,或者你的身體的各種化學反應才有了你的思維。

想明白這點就趕緊去鍛鍊身體吧,說白了活到最後,你會發現,只有身體是自己的。

6樓:missyoung

生的一刻,注定是走向死的過程,慢慢離生越來越遠,離死越來越近;

死的一刻,我們不能說是要開始乙個輪迴,畢竟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輪迴,有信仰的人也只能是相信而不是真的確信有輪迴。所以我們只能說,死的一刻,活著時候所有的業障、恩怨、這一生的體驗,在這一刻全部結束了,迎接你的,是乙個沒有過去的未知。我猜,抹去一切過往,這就是新生吧。

7樓:糖伯虎

首先來看是什麼人才會說出這種話吧,沒錯就收向死而生的人,要想理解這種話就首先要了解說出這種話的人,你我都不會平白無故有這種感想自然也就理解不到其中的精髓,但把角色換成乙個處於戰爭喪失妻子孩子父母一切的人來看,就不難理解對他來說生但是心如死灰毫無意義,死了或許才是一種解脫。所以你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並不是一件壞事說明你沒有活的那麼痛苦啊。

8樓:see thesun

我認為任何事物從出生那刻起便是乙個走向衰亡的過程,而當我們死去後有將重新入輪迴,變成乙個新的生命個體(有點迷信哈)

這大概就是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了吧

9樓:潦草

對於乙個萬念俱灰的人來說,生是一種痛苦與折磨,那麼死即是一種精神的解脫。既然死是一種解脫,那麼又有誰知道人死之後的世界。

10樓:瓜瓜

生死是辯證關係。生死在於角度問題去看待。生出來它們的核心精子死亡了。

人死了但是它生出來的是世界的空間。這就是人生生死角度辯證關係。

11樓:永夜咪三

從自然規律來說,生就是有生命的物體,其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創造演變,而一路到消亡。生命從無機物到有機物,這是孕育的過程。從有機物到無機物,這是成長繁衍的演化過程。

所以生即是死,就是生命所走的歷程。死即是生,就是生命的孕育過程。

12樓:雲端蔻意

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是兩種狀態,生是存在的可被感知到的,死在其對立面,死就虛無了,死後所有的意識就沒有了。這是表一層的理解。深一層的理解恐怕有另說

13樓:hadronlee

我的理解是這句話從巨集觀上出發的,就類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歷史長河中來看人又渺小又偉大。如果單純說個人的話我覺得鮮有人能達到那種菩提本無物,看透生死的狀態吧。

所以普通人來說這句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經歷生死怎麼能理解生死呢、本身就是矛盾的。

14樓:佳寧

只聽說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為一切虛妄,終將破滅,所以有色也等於是空。不知道這樣解答對理解生死的問題有沒有幫助,生死從究竟處講,真的存在麼?

15樓:施瓦平哥

生即從容,死亦淡定。

擁有不同的生死觀,對待生死的態度也就大不相同。生與死,只是自然生理過程,本來沒有生命倫理可言的,但生死不僅僅牽涉到生理問題,對它的思考反映了你關於生命的本體意義和終極問題的深思,體現了你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擁有不同的生死觀,對待生死的態度也就大不相同。

說了這麼多屁話,尕娃子,勸你好好的活著,死了就是死了,真不知道你的九年義務教育是不是沒有上過,無病呻吟。

16樓:Alu

這個世界很扭曲,它把活著的人往死裡逼,卻勸將死之人努力活著。所以有些人活著形同傀儡,死氣沉沉。有些人死了形同於解脫,超出於生。

17樓:西門木貓貓

心經上說,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色和空都是事物存在的形態,物質可以轉變成意識,意識也可以轉變成物質,他們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所以生不是開始,死不是結束,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罷了,說不定當人死後卻發現生前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18樓:灰太狼大王

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解釋,科學家,生物學家,普通人,這種不同的角度,比如動態,靜態,我個人覺得是這個人在他本身,自己所感受到的狀態,對於生於死的態度,如果沒有什麼不同,那麼無論他選擇什麼,生就是死,死也算生。

19樓:無嗔

對這種毫無邏輯的問題。類似如何理解1=2,2=1;愛等於恨,恨等於愛。這類問題,邏輯上完全講不通,但是你要絞盡腦汁,寫一些模稜兩可的好像很高深的答案。有必要嗎?

所以我的回答是:答案在你心中。

20樓:一夢千年

人生來注定要死,人生來必須面對死亡,人出生就是為了死亡。

你的出生不是你想出生,你存在不是因為你想存在,你的生命不是你的。

乙個人生來注定要死,乙個人注定要誕生於世。

你生來就是要死,你死後注定有生。

21樓:海在遙遠

你誕生的瞬間第一看到的是生命,第二看到的是死亡,生與死是對立統一的,是生命的兩個形態,乙個出現必然伴隨著另乙個產生,生死與死生是沒有區別的。

22樓:yurio

我的理解是,生和死的一些概念的共通。

舉個栗子。

生歷來看來都比死好,擁有特別多的可能性,但死亡回歸本質其實就是一場漫長的睡眠,他可能反而比生來的安詳,是生的中場休息。生死其實都是中性的。

再來乙個,不論從哪個角度,生命都是永遠輪迴的。當你細胞在億萬年後又奇蹟班的構成了同乙個你,或者真有輪迴,不同的殼子裝上了同乙個靈魂。你還是你,死即是生。

但此時,一切都改變的你重新開始生,生反而變成了你前面一生的乙個結束。這時生也就和死亡的結束概念不謀而合,生即是死。

23樓:碼農工程師

佛家裡面的生死也是相對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裡的生死其實指的心境。

「生」代表對生活的嚮往,也就是世俗執念。當人們在繽紛世界疲於奔命,即使不需要佛家提醒,也能多少意識到自己像一具行屍走肉。就像死了一樣。

「死」便是死了追求世俗慾望之心。人類幾千萬年來的進化,讓人們執著於物質與虛名。即使現在人類進化出了發達的思考能力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還是被原始慾望所囚禁。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心靈的寧靜,卻又不得不辛苦的工作,競爭,攀比。若是人們機緣巧合之下對世俗慾望死了心,又何嘗不是心靈的釋放,又何嘗不是一次新生呢?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這意味著我們該些做什麼?

浪子龍雲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這話本身存在一些問題!生即是死呢,我覺得應該怎麼去理解呢,簡單來說就是過程!因為生和死是兩個單一的概念,不同的意思!生是起點,死是終點!從生到死它是需要乙個過程的!至於死即是生呢,這個現在是沒有科學定論的!因為沒有人知道死後是什麼樣子的!是能量的消亡還是能量的轉生等等!...

翻譯即是叛逆?怎麼理解?

白日 驟夢 Translation on the whole is an art,not a science.Guidance can be given and general principles can be taught,but after that it must be left to th...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你是如何理解的?

用心若鏡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後面還有一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受想行識,就是五蘊。連起來的意思就是,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那麼五蘊又是指什麼玩意呢?我們不拆開了講,那樣會越扯越遠。先假定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明珠,這個明珠比喻人的自性,元神,先天真人,真正的自我,每個人最本質的最純粹的那個部分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