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何理解

時間 2021-12-29 23:03:16

1樓:朝陽

色一般指物質。色是由各種色構成的,所以沒有自己實存性質,所以是空。

空一般指虛幻不實。空既然是虛幻的不實的,如同空花一樣,但這空花可以是色。

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2樓:空裡步

桌子是由木板和四條腿組成的,拆開就沒有桌子,組合在一起就是桌子,桌子難道不是模板加四條腿嗎?木板加四條腿難道不是桌子嗎?

3樓:走入良夜

色,在佛學中的概念約等於物質。物質分解後都是質子中子電子,或者更小的結構夸克。深入物質的極微結構看,物質內部是有空間的,他們像一團雲一樣或濃或淡的聚集在一起,形成或輕或重的物質。

量子力學的那個著名的測不准原理,說的是粒子本身就是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狀態,也就是物質本身就是具有兩面性的,你不去觀察,極微粒子同時處於兩種狀態。當你觀察乙個狀態時,另乙個狀態就像消失了一樣,你越精確的觀察一種狀態,另一種狀態就越模糊。

所以物質不是實在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物質不但微觀觀察起來,當即就是空的,而且隨著它存在條件的變化,它是畢竟要空的。比如,一塊石頭,一座山,幾億年滄海桑田,總會消失的。

空,在佛學中約等於無自性的、暫時的、假的、隨境遷流的……那麼哪個物質不符合如上描述?色是不是就是空?

空即是色是同樣的道理。地球轉動,板塊相撞,山脈隆起,一塊石頭從山頂滾下來,你問它從哪來呢?到最後只能回答變化而來。

因此,色和空相生相伴,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並不能把他倆摘弄清楚的。

下一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4樓:九億美商學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有型有色的物質,空:能量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一切有形有色的物質都是能量構成的,都是人的認知定義的標籤,我們每天腦袋裡邊有太多的雜念,每天有六萬種想法,慾望,貪嗔痴,迷惑我們的內心,因此,一直被業力牽引著,只有高緯度才能,檢驗高維真理。

5樓:多喝水好吃

色是一切有形的物質。物質現象不會永遠存在,有生有滅。空是有形物質從誕生到滅亡的乙個過程。

但是這個空不代表沒有。不異指沒有差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以簡單的理解人在看待一切事物時,應該透過外在看本質。

注重內涵。色是空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表象。所以色,空從本質看是一體的。

以上是本人陳言膚詞的理解。

6樓:釋禪舉

色是指一切的現象。有顏色的:紅、黃、藍、白、黑、綠等等,赤橙黃綠青藍紫,這都是色,顏色。

還有形色:乙個物品有乙個形狀,長短方圓大小;還有粗大的物體,比如天體,日月;還有微小的,比如微塵,極微塵。有可以用形象來表現的物質,稱為有表色法。

還有無法用形象來表示,但確實存在的能量,稱之為無表色法。我們得戒體得到的是無表色。它是一種能量,代代相傳,從釋迦佛開始,這種傳承的能量,加持力,這是無表色法。

空是指本體,是指真如。

〔色不異空〕是指一切現象都是依真如本體變現出來的,是從假入空空不異色:是由真如本體變現出一切現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這是由從空而出假,是照了因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講空假相即,性相相即。色不異空是對凡夫講的。凡夫著相,一切境界都認為是實有的,因此而迷惑顛倒,而妄有取捨,貪得無厭,由此開示說色不異空,叫大家都能清醒明白,不要執著於所有的色相。

因為縱然我們費盡一切的心力、畢生的精神去追求外在的東西,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反而臨命終時還要隨業受報,枉受輪迴之苦,太不值得了。空不異色是側重於對二乘聲聞、緣覺來說的。二乘人執空,認為凡夫,照了真如實性。

執著於色相,造業受報,所以他們就斷除人我執,但法見未除,雖然了了分段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未了。所以說空不異色而來度化他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破菩薩對色、空還存有色和空二見而說的。

「色不異空」側重於自利,通過修行來提公升智慧型,明白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無常的,掌握變化的規律,隨時保持覺照。每天都能夠活得歡喜自在,不寄情於不可知的未來,也不悔恨從前的業障,活在當下,當下就是最美好的一刻;活在清淨,清淨正是最好的解脫。這樣色不異空,彰顯智慧型。

「空不異色」側重於利他的慈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執著於自利利他的任何一邊,自利利他不可分割,圓融一體。

7樓:tiger

從心性修持的角度來說,乙個修佛的人要修心向善,在不斷按高標準、更高標準去要求自己的過程中會慢慢提公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表現出來就是對色受想行識等等方面會看淡直到放空,達到一種「空」的境界,這樣一來,雖然雖然在塵世中同樣要面對物質層面,但卻是以超脫的狀態來認識、對待、感受,沒有了一般人那種非常執著於得與失的「實感」,這才發現宇宙是空色不二的。

8樓:不遠

意思無非是超脫俗世之後,色即成了空無,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了,所以最後空無也是色,是色的另外境界.般若心經的原文及註

「色即是空」我簡單的理解就是:色即是虛無,虛無就是色.色即是空,指世上的色,慾望等都是虛幻的,空無的,等你真的視一切為空無,就發現虛幻就是和色一樣了.

就像你孜孜以求的某種東西,迷戀追逐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但是歷經劫難後反思,其實你追求的只是一場虛幻,虛無,歡情過後,什麼都沒有,所謂色即是空.

看破紅塵之後,你明白空和色沒什麼區別,空不異色.你就安心的沉於你的「空」的哲學中.

也就是四大皆空.

9樓:西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每個人都有色彩,都有發光點,色即是無色無味,空便是裝載,離不開自身,有人形容於色,忘我之境,便是,靜心,靜體,靜無聲。慾火,怒氣,爭強便是無色,人看不見不好的事物,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不得,不得也是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信仰,是對待事物的捨棄。)

10樓:凌祥曦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在有的角度講修行。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在空的角度講修行。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虛空體性。是最終的世界真相,是佛之知見。

11樓:應做如夢觀

解釋這句話很容易,難的是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無、不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可以這麼理解

色蘊就是徹底的不存在,徹底的不存在就是色蘊,色蘊跟徹底不存在沒有什麼不同,徹底的不存在跟色蘊沒有什麼不同。

用現代白話跟玄奘大師的翻譯一比,相形見絀啊。順便吐槽一句,像「空」這種傳承上千年的佛教專有詞彙,還是別妄想用現代漢語翻譯了,理解它的意思就行,用現代漢語翻譯佛經,,,極其怪異。

之所以「空」和「色」來回顛倒著說,其實是為了堵語言的漏洞。

舉個例子,我是小學生,小學生是我嗎?「我」和「小學生」在語言裡是兩個概念,我的身份是小學生,但是小學生不是我,「我」只是屬於「小學生」的乙個,我≠小學生。

但是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句話裡,色=空,空=色。

如果加上後面的話,受=空,空=受,想=空,空=想,行=空,空=行,識=空,空=識。

也就是說:空=色=受=想=行=識。

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乙個人所認知到的世界的一切。色表示外在客觀物質,識表示有情的精神本體,受、想、行是精神本體認識外在客觀物質後,「人」的心理活動。

說以五蘊皆空=五蘊自性空=五蘊壓根不存在=山河大地、男女老少、宇宙星辰不存在。

因此,進入大乘佛法的門檻就是認識到我們眼前一切,包括我們認為「正在認識的精神主體」都不存在,就是「(凡夫所知法)一切皆空」。不承認眼前一切都不存在的,連門檻都沒入

應做如夢觀:五蘊皆空的「空」是什麼意思?

應做如夢觀:為什麼五蘊皆空?

12樓:l-鳴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也是跟色一樣。

把受想行識放到句子裡即: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也就是:舍利子......色、受、想、行、識(五蘊)即是空.......

結合上文: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也就是觀自在、舍利子反覆說五蘊是空而已。

這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論,再簡略一點就是三法印裡面的「諸法無我」---所有東西都沒有本質。

所謂實證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冥想所產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專注力,強化自身的感知能力,對一切事物進行觀察,分清楚什麼是五蘊,什麼是地水火風,什麼是自己等等,再選擇其中乙個來觀察它的前因,追溯到最後如果看到是空的話,就算是自己親身所證五蘊皆空了。

反正佛教理論包括瑜伽經裡面都認為進入了深度冥想看到的都是真理與本質了,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其中乙個冥想得到的境界。但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進入了佛教要求的冥想狀態,不然看到的都是幻想。

13樓:泰山

由於現代人的習氣是急功近利追求快速高效,所以弘揚佛法也要與時俱進,單刀直入,沒什麼好拖泥帶水的。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句話的意思就說「空」和「色」本來就是乙個東西,用如來藏一心三藏來觀照,「空」就是「空如來藏」,「色」就是「不空如來藏」,色不異空就是「空不空如來藏」。三個如來藏皆是當人當下乙個心乙個念之所變現而來,沒有誰不是誰。

14樓:比丘法一

諸法自相約為世間行相及勝義諦相。其可見可觸可摩之世間行相曰色,諸法唯聖者可見凡夫依聖教量而可知之勝義諦相曰空。

諸法之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一體不二,故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餘者受、想、行、識諸蘊亦復如是其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一體不二,不一不異。亦名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十八界法亦復如是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一體不異。

如是諸法之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同具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真如實性。何以故?諸法之世間行相與其勝諦相一體不離,不一不異故。

不一者,勝義諦相如如不動,世間行相有起有滅。不異者,世間行相與勝義諦相一體不離,同具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真如性故。

或有問曰: 諸法世間行相現見有生有滅,何說不生不滅耶?

答曰: 現見諸法之生、滅二相共約成世間行相,此諸法有生有滅之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皆無始而有,非生而有之,故云不生;勝義諦相常住法界不滅,世間行相亦常住法界不滅,故云不滅。如是諸法世間行相與其勝義諦相皆不生不滅。

《法華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說的正是此理。

無有一法本來無有是生之而有故云不生;亦無一法滅之不起故云不滅。生起與壞滅二相之世間總行相無始而有,常住世間永遠相續不斷,故說不生不滅。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多少解家昧知不生不滅義而以諸法生滅之世間行相說為無常說為空者都把諸法之「空相」建立在緣起生滅相上,妄說因為諸法之緣起生、滅是無常所以是空。這是對無常義及空義之根本顛倒,也是對諸法總空性相的根本顛倒。乃從根本上失壞大乘佛法。

佛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七中預言「於當來世有諸苾芻愚痴顛倒,雖欲宣說真實般若波羅蜜多,而顛倒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云何苾芻顛倒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謂彼苾芻為發無上菩提心者說:

『色壞故名為無常,非常無故名為無常。』說:『受、想、行、識壞故名為無常,非常無故名為無常。

」佛陀並指出:「不應以色壞故觀色無常,不應以受、想、行、識壞故觀受、想、行、識無常,但應以常無故觀色乃至識無帶」。

是知須依聖言量不應以色、受等五蘊十八界法之緣起生、滅行相說無常說空,而應以「常無」故說無常說空。所謂「常無」者,根本沒有之意。諸法中根本沒有無明漏心遍計所執之生自性性及相自性性以及五蘊中根本沒有人我自性性是。

因此,必須依諸法根本沒有無明漏心遍計所執增益執取之生自性性、。那些妄以依緣起生滅行相說無常說空者實乃外道惡取空邪說!當遠離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面的色是什麼意思

感官 感受器 用感官 感受器 去感受的物件 色。用感官 感受器 去感受的物件 感官感受到了的內容 如果以客觀實在性定義物質範疇。那麼色範疇並不等價於物質範疇。 許長恭 自答一下。所謂的色,指物質世界的一切。你是色,被子是色,桌子是色,樹是色,海是色,全都是由最小的顆粒色聚組成的。所謂的人也只不過是由...

佛家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否逐步將被科學所證明?

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乙個人修行越高,他就會越單純越真實。因為,乙個人修行越高,越有智慧型,看清世界的緣起緣滅,以及世界的真實面目,哦,世界原來如此,就這麼簡單。這就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的簡單證明。你還有啥,不明白的。 其實已經證明了。色在佛教裡的意思是物質,空可以理解為看不見的能量。色即是空,空即...

心經中講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後文又說「是故,空中無色」該如何理解?

培宇 經者,契機契理,心經總領600卷大般若經,還不得契種種眾生之機。色即是空是對凡夫講,空即是色是對二乘人講,空中無色是對迷色法重的講。不能混為一談。 正知苑 心經誤讀梳理 https zxxy.org brzh zjfz 07xj 1568707869126 c377b899 ff84 觀自在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