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 漢書三國志,魏也 吳也 蜀也。自認為這是個絕對,怎麼對下聯

時間 2021-05-14 09:04:27

1樓:

北斗七星陣,祈之,穰之,厭之

朝代對對方位,

漢屬火,南明離火,可對北

鬥對書,動詞對動詞

漢書為史書,北斗為星座,名詞對名詞

三國志對七星陣

數字,詞性都能對上

魏蜀吳是國家

祈穰厭是陣法三個主要功能

答題結束

2樓:「已登出」

道藏三墳經,羲也、姜也、姬也。

1.道:道路也。

意為一物貫通恆古來去,其中能見三皇五帝。

又講道藏之中藏有三墳一經。

2.《道藏》《三墳經》都為歷代官家收集發行。

二、前面說,三墳,後面列了天地人三皇名字,前後數字,乃至經意上上呼應。

類似於化書,「書源了悟方點化,通篇闡教孕仙根」。

我平時很少了解對子,想了好久,也只到這裡了。實在不好意思,獻醜了。

本來想說天皇,地皇,人皇的。但是覺得不整,想想就罷了。

3樓:無量尊

上聯:漢書三國志,魏也、吳也、蜀也。

下聯:針灸十四脈,頭灸,手灸,足灸。

穴位針灸,手六脈,腳六脈,加任督二脈分分前後,三百六十五穴。實際頭灸,手灸 ,足灸前後灸,只指前胸後背,湊合一下吧!

4樓:非遠

這個上聯很有難度,如題主所說,書名、字意、數字、意義關係,都滿足的話很困難。只能退一步而求其次,勉強對幾個。

上聯是:漢書三國志,魏也、吳也、蜀也

1.子建七步詩,豆焉、萁焉、根焉

「子建」代指人對應「漢書」書名,「七步詩」對「三國志」,「焉」有「於此」之意,豆、萁、根在七步詩裡都有出現,也剛好對應曹植、曹丕、曹操。且「子」與「漢」都是名詞,「建」與「書」都可作動詞。

2.唐詩八陣圖,功乎、名乎、恨乎

杜甫詩《八陣圖》如下: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唐」既指朝代,又可指唐人,「詩」也可作動詞。「唐詩」也可指《全唐詩》等作品。

「功乎、名乎、恨乎」,既可以指杜甫在詩中的思考,諸葛孔明的一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到底是功名還是遺恨呢?也可以是我們讀《八陣圖》的思索,詩人到底是在表達對功名的渴求,還是對人生遺恨的不甘呢?

所以三國應該是「魏蜀吳」還是「魏漢吳」?

白河朋也 首先,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 蜀 或 蜀漢 亦稱 劉蜀 季漢 對於劉備來說,是繼承漢朝大統,不可能自稱 蜀國 但是蜀國自始至終的統治區域就是蜀地,甚至連荊州都沒收回來,幾次北伐吃掉的部分涼州地區也都吐出來了。而對於接受禪讓代漢而立自居正統的魏來說,劉備的漢 孫權的吳都只...

我是大一的歷史系學生,史記,漢書,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建議按著一定順序看嗎?讀繁體版是不是更好?

將返回 史記第一本,史家絕唱不是說說 後漢書第二本,三國志前傳 也可以先看三國志,根據疑惑或者不懂的地方想想有什麼合理性解釋,拿著問題查查後漢書,有猜謎的樂趣 三國志第三本,僅次於史記,後代史書能和史記一較高下的只有三國志 葉適 陳壽筆高處逼司馬遷。方之 班固,但少文義緣飾爾,要終勝固也。漢書 看漢...

為什麼三國裡面,蜀吳聯合過,魏吳聯合過,蜀魏從來沒聯合過?

袁本初 有啊,諸葛亮與司馬懿聯手做掉孟達就是一例,雖然這裡面有些糾纏不清的地方。孟達這個傢伙原本在劉璋那裡做官,後來劉備入蜀後就跟了劉備,參與攻占上庸。在上庸期間孟達沒有援助關羽,又與劉封有矛盾,想來想去害怕被問罪就投靠了魏。孟達之後與夏侯尚 徐晃共同打敗了劉封,迫使劉封回到成都並因此遇害。曹叡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