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科書裡的古文把繁體字改為簡化字,卻不把通假字改為後起字?

時間 2021-05-09 15:14:59

1樓:runner time

繁簡轉換只是字形轉換,而通假修改則是把整個原文給改了。其實很多時候,不管作者寫的是啥,你留著就行了,除非作者自己去改。你別感覺改了以後是好心,其實反而把事情弄壞了。

2樓:

簡體字是為了讓學生容易看懂,考試方便答題,如果用繁體字,考試是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呢

要我說初中的文言文應該像現在這樣處理,高中文言文應該繁體字一行,簡體字一行。現在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古文書籍了,實在不好。

不客氣的說,有很多人可能都看不太懂古代留下的家譜。

3樓:

如果答主指的是初高中教材的話,那麼答案很簡單,為了應試。通假字雖然感覺怪怪的,但是大部分依然是你認識、會寫的字;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繁體字都只認識(或者說只知道部分對應的簡化字),不會寫的吧。這樣會造成文言文考試難度陡增且失控,一不留神就超綱。

而反觀通假字,它知識點明確,對錯分明,難度適中,且是語文考試中沒有摻雜個人因素在內的考點,因此適合出題,教材自然會保留這個考點。

說什麼有效資訊啊音韻什麼的根本不是關鍵,高中教育的目的是應試!!是試圖量化你的智商!!是試圖拉開區分度!!

是決定你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和接受何種水平高等教育!!請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高中教育希望你提高什麼文學素養,至少這絕對不是主要目的。

4樓:糟糕的人

新文化運動雖然號稱給四萬萬五千萬中中國人開智,但是同樣閹割了華夏文明,化簡的漢字失去了美感和寓意。白話文的應用和普及,和通假字沒有衝突,改了對你沒有任何影響。

5樓:黃大錘

通假字通假一詞並不準確

而且就通假字來說原因也多種多樣

比如說字入聲後來分化成不同音不同義而已

沈就是沉字

說和悅沈和沉胡蝶和蝴蝶

不能說是通假字說是古今字可能更加確切

為了啟蒙這種錯誤在各個教學層面都是存在的

6樓:

作為乙個歷史專業的,我就談談自己這一年關於學習繁體字的看法吧。繁體字真的挺難讀的,當然也比較難寫。而且把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就是為了方便,你又把教科書裡面的古文弄成繁體字,這不是顯得很多此一舉嗎(教科書裡的古文還是很多的)。

至於為什麼沒有

7樓:

因為通假字是一種語言現象,需要學生了解,不然上學的時候不知道這個,將來畢業了偶爾需要看一篇古文豈不是傻眼了。

而繁簡字型只是一種現代文字與古代文字的一一對映,不存在一對多,也不存在多對一,改成簡體更利於對初高中生的通識教育。而且大多數中中國人看常用繁體字應該是猜都猜得出來是哪個字吧。

8樓:金正

因為教你古文,不是單純地為了考你,更希望你學會之後能看得懂用得上。

繁改簡,按照字表來就行了,就算你沒背過字表,照著對也能完成互相轉化;但是通假字沒有字表,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長期逐步形成的不是特別講邏輯成體系的文字應用結果,如果直接給你改好了讓你吃現成的,你也就只會答題考試了,學而無用,學之何為?

9樓:Makino Ruki

「脫褲放屁。」

我說完了,真的要讀文言文,請原文。以上。

簡體保留通假字的文言文就是拿來方便初中高中閱讀的。別指望合理性。

非得說這樣合理的話,不講道理的程度不亞於雙標。

10樓:楊意

為什麼會有通假字?

我們高中語文老師說:

因為在印刷術沒有發明普及的古代,文章書籍的傳播是靠手抄的,乙個人讀乙個人抄。

這就造成了通假字……

至於為什麼抄得對的書籍沒有流傳下來,我個人胡思亂想:

因為一般抄的沒問題的都在大戶人家或者說門閥……唐代的時候就開始打擊這些勢力,到後來的朝代更替也是這些人倒霉。

當新的王朝建立,人們從廢墟裡站起來尋找書籍……然後是一堆灰……這時候有乙個屠夫說,我兒子抄了一本,藏好了,給你們湊活著看吧。就這一本孤本,上面的每乙個字都異常珍貴,誰敢去隨便更改?

我覺得,通假字這種現象要傳承下去。

因為若干年後,萬一有乙個人,和我一樣喜歡胡思亂想,也正好想到了這些。他就會明白文化傳承這四個字有多難,也會更加珍視我們的文化。

11樓:yuhan

我覺得是因為簡化字和繁體字是一一對應的,你把繁體字改成簡化字之後,能保證原樣改回去。但是通假字,甚至錯別字是不行的,萬一當年作者不是你想的這個意思,你把他按你以為的改了,後世某個大牛想發現作者本意就更困難了。

12樓:陽羊楊洋煬

報告,沒有變成簡體。不止古文,現代文也是繁體

中學課本是簡體沒錯,但是裡面的通假字,一部分是這個字在當時本來就有那個意思,所以說使用那個字,但是這個字再後來的歷史中不常用這個意思了,所以簡化的時候就。。。比如上圖第二個裡的【為】字

13樓:Berrysoft

因為古人不知道更為古代的人為什麼這樣用字,覺得很講究,於是發展出來一門學問,專門研究這樣的用字,起名叫「通假」。還有人即使兩個字讀音不同仍然通假,來表示自己很有學問。這樣這門學科一直傳到了現代,學過了通假這個知識的多數人還是覺得知道這個知識是有學問的體現。

實際上我是支援去掉通假的,一律按照表示實際含義的簡體字,這樣省去了很多理解上的不方便。至於原文,想知道原文的人一定也不願意看簡體,讓他們去看繁體小篆金文甲骨文好了。

14樓:重新定義世界

傻#通假字,判斷教育是不是傻#教育就是是否把已經落後腐化的東西還強加於學生學習,記憶,根本沒有必要的東西,毫無意義,用優秀文化來荼毒學生

15樓:夢羽靈泉

高票答案把能說的原因都說了

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就是很正常的邏輯,甚至是正確的邏輯,所謂通假字,是確實「用得不一樣」,而且是「約定俗成地用得不一樣」。

很多通假字有共通性,也就是在當時大家預設可以這麼用,而不是「錯別字」,或者可以說是預設的錯別字

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相見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等等的吧

簡化了的字還是原來那個字,憂鬱和憂鬱沒有區別,但是爭和怎根本就不是乙個字

這個資訊是告訴你在當時這個字怎麼用,是有效資訊,當然得保留了

16樓:蕾夫公尺爾

這是古代漢語裡的常見現象,所以必須這麼搞,不然沒法考。其實古代漢語的用字還有另乙個重要內容,古今寫法不同,而在中學階段古今字與通假字混同。

給義務教育階段的人準備的傳播國學的讀本很可能就會把通假字也改成通的那個字。

17樓:圖墨南求

麻煩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啊。

不知道題主對教科書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對於繁體字變成簡體字這種情況,只能說其他專業我暫且不論,中文系的古代文學古代漢語教材什麼的了解一下。(被甲骨文金文小篆虐哭的我,表示能看到那種楷體印刷的繁體字已經開心得飛起了)

假裝這裡有條分割線

好的那麼我就用我的想法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繁簡體字的問題是屬於文字學的部分,這充其量只是語言學的乙個小部分,至於和文學的關係就更淺了。而中學對於文言文的要求並沒有上公升到文字部分,用簡體字只是為了方便閱讀。畢竟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認全繁體字,而作為乙個從小看簡體字的人,看繁體字勢必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把繁體字改成簡體字這個行為,其實就像給文言文加標點斷句是乙個性質的,就兩個字啊,方便。想象一下讓乙個中學生每一篇文章都讀繁體豎排無標點的那種,除非你天資極佳並且有基礎,否則簡直是要命的,老師教起來也不方便。

那麼相比而言,通假字這個完全就是乙個小場面了,比如我們完全可以給它加個注釋之類的。而且一般保留通假字並不會影響閱讀,學生是完全可以根據上下文理解其含義的,這比把所有通假字改正方便。何況保留通假字也是尊重原文了,要不然以後如果再深入學習,發現原來這些改掉的字以前都是「通假字」,怕是反而會不習慣吧。

不只是文言文,很多早期白話文裡的字,放到現在的寫法也不同,但我們沒必要把它們換掉啊,加個注釋就能解決的事情嘛。

我承認自己才疏學淺,可能沒辦法從乙個很專業的角度去解答這個問題,但目前中學教材這樣確實方便閱讀,也沒把古文變得面目全非,這就夠了。

18樓:

我來把高票答案那種「明朝多刻古書而古書亡」的言論駁得體無完膚。今日知乎,無知的人真的是多啊。那幾本書,那些通假字是因明人亂刻書而出來的?

沒事去讀讀《漢語大詞典》,這部集數千各行業專家,歷時20多年,收集詞彙最豐富的辭書,你就知道通假字是怎麼來了,你就知道為什麼它是繁體,而不能弄成簡體。

明朝的《永樂大典》,毀損97%,僅存數百本散失於全世界。

明朝的《五經旁訓》

明嘉靖的《詩緝》

明嘉靖的《南華真經》收藏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明《鬼谷子》存於日本內閣文庫

什麼「明朝多刻古書而古書亡」,這話語根本就經不起推敲,典型的因噎廢食。明人有大把仿舊宋版連字型都不改的重翻刻書,而且明人刻的書,無論是書法、質量都是超高的,特別是嘉靖時期的書法,超過了宋書,你怎能因一些書有錯別字而否定明書?我不知道他究竟對古籍了解多少。

還說抄書,抄一套書費時是比刻書少,但只能澤及一人,古代動輒戰亂,儲存到今日的機率幾乎是0,梁元帝嗜書如命,臨死一把火燒了珍藏一生的古籍數十萬冊。再看李清照的《金石錄序》,字字血淚,全是靖康之亂時期,她收藏的珍貴之古籍如何碾轉毀於兵燹。。。回頭說他所謂的抄書,永樂大典,就是手抄書,紅格黑字,全書22,937卷,約3.

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毀損率97%。皇家之書尚且如此,何況民間?況且,手抄書隨意性比刻本更大,更不能保證錯別字,除非是象皇帝康麻子一樣集全國之人力物國,費數十年之時間,不然錯別字肯定比刻本多。

今日,無數嘉靖古籍與四庫全書一一比照,互參有無,互勘謬誤,明古籍何錯之有?!

19樓:

我們學習要看很多古籍,很多必修選修是某本書,有時候理解要摳字眼,繁體字很多可以幫助理解這些,很多字下面都有說文解字,有時不止扣繁體字,還要看它的字形演變,學術要進步,研究的東西盡量保持原樣,無法保證書上的理解就是正確的……

20樓:惟宗 信尹

假如改成繁體字的話,那麼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原件裡面寫的可能不全是目前大陸規範的繁體字,或者台灣的標準字。

所以總得有個規範嘛。

21樓:黑翼熾天使

因為我們的中學教科書教的是古文,而不是古文本。

所以這些古文不過是個例子,拿它們的通行斷句方式通行釋義,讓學生了解古漢語的基本知識,比如語法,句讀,文體,以及通假現象等,並具備基本的古文閱讀能力。那麼用本朝規範字來告知古文內容,並保留通假現象進行教學,就是很正常的事。

至於某個字為啥是通假,某字的本義和文中義的演變關係,甚至某字的字形源流,那不是中學教科書的活。

是否應該恢復繁體字?為什麼?

張揚 應該保留,但不應該恢復。眾所周知,現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而港澳台地區則保留了繁體字,致使繁體字在中國的地位愈發向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心,比如出現你這個問題本身,是否應該恢復繁體字?先說繁體字,不可否認,它承載了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從歷史上的甲骨文發展至今,繁體字已經超出了文字本身的意義,它不...

為什麼有人願意用繁體字?

吉田謬 1.也有習慣問題。2.個人認為並不影響交流。台灣香港只有繁體字庫,用的是倉頡輸入法,鄰近地區的比如廣東,也有不少人從小習慣了看繁體字用繁體字。所以打字首選習慣了。湖南人習慣吃辣,但可能他生活在海南或者廣東,就要因為大部分海南人廣東人習慣不吃辣就天天吃清蒸嗎?按題主道理他們同樣也不是不能吃清蒸...

為什麼台灣和香港要用繁體字?

Ezio 文字只是交流的工具 順應潮流,詞可達意即可 非要扯繁體字是傳統是文化的說的也沒錯,但傳統文化低效的時候淘汰便是,簡繁字型在歷史程序中淘汰掉的東西裡根本算不上什麼 至於書法什麼的,那其實不是在寫字,本質上那是在畫畫,只是畫的物件是文字,繁體字結構複雜畫師發揮空間更多一點罷了 這兩地保留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