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 城鎮化時代,鄉賢自治很可怕嗎?和土地流轉有關係嗎?

時間 2021-05-09 02:01:33

1樓:cauzp

這就要看"鄉賢"怎麼來界定了。中國從商周的分封制轉向秦漢後的郡縣制,統治階級的力量都很少能觸及到非常基層(咱們解放後的新時代不一樣),即所謂"皇權不下縣",也就是說即便在郡縣制時代,底下也是一種"自治"狀態。"皇權不下縣"的下一句就是"縣下唯宗族",也就是說,下邊主要靠家族在管理。

在古代,這是非常高效的,因為大家都是一大家族生活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村子的名字很多都是"張家村""李家屯"之類的。那時候經驗非常重要,所以大家也都服家族長者的管理和訓誡,雖然有所謂封建禮法的不好的地方(比如沉豬籠之類的私刑),但基本上也是可以管一方太平的。

可是正如題目中所言,工業化帶來了社會大發展,推動了人口的流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打破了農村內部原有的人口結構。另一方面,社會迅速發展的時代,新鮮事物不斷湧現,老人的經驗越來越解決不了新問題,老人的權威受到了嚴重影響。很多地方雖然還保留宗族形式,但宗族裡的長者對晚輩的約束力越來越小了。

所以"鄉賢"到底指什麼?是類似過去的鄉紳呢?宗族的長者呢?

還是村幹部?或者農村致富小能手?

不管"鄉賢"如何界定,我認為中國很大,情況複雜,基本方向一定是法律治理體系下的基層群眾自治,不管是推出乙個"鄉賢"(比如致富能手、有能力的村幹部等),還是一組"鄉賢"(比如村民信賴的村幹部班子等),基本方向不會變。

關於土地流轉的關係,這個問題就有點大了,我猜題主應該是想問土地流轉事件以及可能遇到的糾紛問題吧,一般這類問題過去都是鄉里鄉親大家口頭協議,出了問題找個長者做個公道。現在當然小問題也是差不多,比如村委會協調之類的,問題大了肯定就要走法律途徑了(其實這一點在農村還是比較欠缺的)。土地流轉的問題以後我可能會想整個專欄講講,這裡就這樣了,先占個坑。

2樓:老薑

古代可以執行鄉賢治理模式,而當今卻做不到,本人看不是鄉賢制度本身有問題,而是當今中國城鄉二元分離的戶口制度導致的。再當前的制度下,真正的鄉賢很難存在於鄉村之中。

就如同」農民企業家」這類稱呼一樣,農民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了,還是一種二元之一的身份符號。所以就如同很多人疑惑,農民企業家到底是農民還是企業家呢?恐怕鄉賢也要出現農民鄉賢才行。

因為所謂鄉賢,必然要求其具備一定的知識學歷,道德修養,甚至經濟能力等因素。古代我們常見達官貴人的告老還鄉,因為古代並沒有那麼明顯的農民和非農民的政治身份劃分。但當今中國卻恐怕有點慢了。

所以個人愚見,鄉賢治理先取消城鄉二元分割的制度吧。另外本人也支援:中國自治的重點恐怕確實在鄉鎮級。

目前所推行的村級自治,因中國的宗族體系、賄選等各種因素,呈現並不好。而縣級自治,目前看恐怕又難以一蹶而就。鄉鎮級更適合作為重要的自治單位,增加許可權,再進一步取消村級財權。

之所以乙個區區村長也普遍存在賄選,就是因為這裡面也有大量的經濟利益。所以本人建議:擴大鄉鎮許可權,同時鄉鎮通過選舉實現自治,鄉鎮長由直選產生,縣級對鄉鎮進行規範化監督,取消村級財權,方有可能釐清亂像,去除積弊,穩定基層,活躍經濟發展。以上。

3樓:修萊訂嘉准尉

關於鄉賢制度,雖然有人確實腦子想著一堆利益,家族壟斷,底層做大,但注意中國政策一般喜歡搞試點與特區,這一鄉賢制度可能參照了美國的鄉村基層治理方法,總之不會全面推廣,而是逐步試點,效果好了才會繼續推動。所以我們不必過多去緊張什麼有的沒的的事。

4樓:

為了保障特色的本質,需要政治均衡。

在工業化城市化起步的時代,農村保守勢力猖獗,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在城市化60%的今天,為防止城市新興勢力構成挑戰,要反過來鼓吹鄉賢,拉住少數人制衡多數人。

就像英國的位置,法國強了,就拉著德國打法國,德國強了,就拉著法國打德國。以上

5樓:老王

鄉賢(土豪惡霸村頭)重來就沒被消滅過,這東西就跟韭菜一樣,割完一茬長一茬。別說現在和當年沒鄉賢,大隊書記和農村大壕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鄉賢,某些基於人性的東西是沒法革掉的,只能盡可能控制改造,來減輕危害。

鄉賢在現在的意義主要是承辦負責村辦企業之類,在肥己的同時留口湯給村里,在目前階段來看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

鄉賢的存在必然要於權力勾結,造成腐敗,如中國廣大農村的賄選。而且對縮小貧富差距和法制建設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完善制度,加強農村民主的建設,普及真正的民主思想對於控制鄉賢是非常重要的。

6樓:鄭陽

意味著TG基層組織能力的崩潰基層組織不行了要靠所謂的鄉賢也就是地主階級或者說是類地主階級,農村的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來管理基層了反正鄉賢不是無產階級。這讓我想起了老子的不尚賢使民不爭的話,所謂的鄉賢制度,看看古代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所謂的孝廉,到最後是世族門閥宗族勢力的興起,你就大概知道這種制度以後實行的結果了中國以史為鑑的優秀傳統都忘了?

7樓:Albus

首先,你要有鄉賢存在才行。估計當年那些真正知書達理的鄉紳早就和地主惡霸一起被下牛棚了…社會主義改造還容得下這等「封建餘孽」?

不過估計廣東某地是個例外:)

8樓:

基層公務狗一枚。來說說鄉賢吧,我們這個地方是市級鄉賢示範點,剛開過全市的鄉賢會。

最近鎮村換屆,有個村,發下選票1500張,選票上三個名單A,B,C,選上來兩個鎮人大代表A和D,全部是企業家,注意D並不在那三個候選人上,選票上有一句話「可以自己寫出候選人」,這個D最終選票758張,妥妥的當選。如果算上廢票,那絕對超過900張,這個廢票指的是寫了名字沒畫圈(畫圈代表選中)。計票的時候,他們公司有個人就站在我(我負責監票)的旁邊,計票結束,C指著這個人罵狗腿子。

4年前,選村主任的時候,他就是這樣被選上的。四年前更吊,他們公司有個人直接跟在拿著票箱的人後面,拿手機拍照跟著。最後,計票記了兩次,一直到半夜12點才出結果,但這個結果也不行,最後的辦法是把我們鎮副科級幹部黨委委員,綜治維穩辦主任派到他們村去做書記。

這個人是什麼人呢?防汛見不到人影,真的,秸稈禁燒不見人影,就他們書記和營長扛著(我負分到他們村負責秸稈禁燒),間或出現一次,其他村的主任全部都混熟了,唯獨這個人完全不知道他,他們主任負責的事情全部都由村書記代替了。

那他屬不屬於鄉賢呢?有很厚的民意基礎。

我過兩天再補充,問問為啥他可以得到這麼多選票。

9樓:

改開後,經濟建設為綱,說的不好聽一點,各級黨政幹的更像企業的活兒,所以,在第一產業的農村,經濟效益不明顯,則各級黨政沒有衝動投放更多的組織資源,但形式上又不能真的放任基層自治,也沒有引導基層自治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現成方案,最後搞出現在的半吊子基層亂象,這種治理思路不變,「鄉賢」不管歸不歸來,基層的情況都不會改善。

10樓:鳥蛋

打工?為什麼你會覺得城市裡就沒有鄉賢了

你985畢業進公司搞專案寫計畫拉贊助最後功勞都是領導的,因為人家是儒(ling)生(dao),人家道(guan)德(xi)比你高(hou),人家是鄉(er)賢(dai)

人家很努力的上班喝茶(存疑,很多人可能沒上班),憑什麼你上班賺的錢不給他們花

你既然不是宗家大姓,就努力生女兒賣好了,想當長工,你也配?

逆工業化和去工業化有什麼區別嗎?

你好,下面一些個人理解。與工業化的逆 去工業化概念有些出入 逆工業化是現工業的高階,而,去工業化是工業發展的對立。改造環境對大型器械的需求則意味著現存工業的一部分會得以持久保留。社會去工業化是指製造業就業比重的持續下降。環境去工業化,是靜止主義的延伸。或主動,或被動,皆是對部分地區工業生產活動的破壞...

為何東亞的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的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工業化的,本質是什麼?嗯工業化,表面上看就是工業廠生產出來什麼各種各樣的產品,但實際上背後是有強大的市場的需求,資本的進一步聚集,還有就是商業進一步發展。這些中東做的都不好。 眸木 嚴格意義上說,東亞工業化成功的只有日本,南韓勉強快成功。這裡的工業化是乙個中性詞,不褒不貶,只代表一種人類發展的模式 ...

我國的城鎮化率越高越好嗎?

弦子乖乖乖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你如何定義 好 首先讓我們看看有什麼 非正常 因素直接導致城鎮化率高。2004年起,深圳通過 村改居 農轉非 等措施,將集體土地全部轉為國有土地,取消農村行政建制,使得城鎮化率達到100 這給了許多地方提高城鎮化率乙個啟發 只要用行政手段撤銷農村,不就可以為所欲為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