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GPU不能像CPU一樣,一定要焊接在顯示卡中?

時間 2021-05-29 22:48:36

1樓:雨rain

如果不焊在pcb上,就是說要在顯示卡上焊乙個插槽,然後把核心放上去?

首先,顯示卡的設計就是是乙個模組,所以他理論上是不能拆的,如果將模組再模組化,就減少了便攜性。散熱會更加麻煩,本來就要蓋這麼大一塊鋁,現在還要改成拆裝式的

假如有拆過顯示卡的都知道,核心很脆弱,針腳還多,一定要改成單獨的模組就要加蓋,而且這麼小一塊核心讓你放到插座上,防呆不防傻啊,手殘黨難免彎幾個針腳,肯定要把pcb做大,又減少了便攜性

最重要的一點,任何產品的生產都需要市場需求,每個核心搭配的視訊記憶體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沒必要啊,沒得換,假如1650的pcb,真的可以不管視訊記憶體顆粒,頂多換1660。其他發熱大有壓不住,毫無實用性

2樓:誰還不是個託分子呢

為什麼不能,整合顯示卡不就是整合在CPU中,用共享視訊記憶體的嗎。我集顯就不是GPU了嗎

GPU是一定可以向CPU一樣的,而且未來整合soc也是pc發展的趨勢之一,現在之所以不能插主機板是因為某些約定俗成的歷史原因,現在PC端整合顯示卡配合高頻記憶體已經能達到五年前主流PC顯示卡的效能了,而功耗卻只有幾十瓦,玩玩輕度遊戲不必掛個笨b大顯示卡舒服多了?

3樓:楊帆

cpu架構更新這麼慢的東西,還要不停的修改陣腳和mos定義,在必要時還得換插座,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停的強化供電,讓更多的電流經過,就需要更多的陣腳去做這個載體。

gpu呢?且不說更新換代的快,前些年gp104還是70億電晶體,僅僅更新了一代,現在連tu106都是100億+了,什麼插座能適應這樣的更新?除此之外,外圍也是在不停變化的,比如早期搭配amd rv770xt的爾必達3600gddr5和後期動輒7000,8000的三星鎂光gddr5焊點就少很多,更別提現在的gddr6和hbm2了。

所以在顯示卡上玩組裝是不現實的,現在顯卡卡也完全是bga封裝的晶元和貼片元器件,自己拿烙鐵動手也不現實了。

4樓:勝勳

我覺得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主機板上有2個晶元插槽,1個對應CPU,1個對應GPU主機板上有2組儲存器插槽,1組對應DDR記憶體,1組對應GDDR視訊記憶體分布類似於遊戲機主機板

遊戲機才是真正精簡的計算機

5樓:赫赫有名無實

這其實是個歷史問題吧。早期的電腦哪兒有什麼GPU。GPU本身就不是計算機基本組成裡面的東西。所以從最初的設計中就沒有留出GPU的位置。

現在民用的計算機基本上都是早期IBM相容機(IBM不做消費級產品很久了)發展而來的,也就是最早使用Intel x86架構的計算機。包括蘋果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Mac的前身)後來也轉投了x86架構的懷抱。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到了386的時代。人們開始重視針對圖形的處理。

ATI公司(後被AMD收購)推出了第一塊圖形卡。一塊8位ISA介面的圖形卡。它的任務很簡單。

就是講處理器從圖形渲染的工作中解救出來。去執行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是作為外設的一種存在。

而當時的計算機主機板是這樣的。

圖源見水印

這塊主機板左下許多黑色介面就是ISA介面。與今天PIC,PCI-E介面的作用相同。也是用來連線音效卡,顯示卡,解壓卡等外設使用的。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主機板與今天已經非常相像了。

經過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計算機圖形介面和圖形渲染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圖形卡的主要作用和本質並沒有改變。也就沒有必要大費周章重新為它設計插槽和協議。只是徒增成本罷了。

圖形卡作為外設。選乙個通用的,速度跟得上的介面就足以實現想要的功能。做成一整塊顯示卡。對於廠家來說是最節省成本且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6樓:塵落玉衡

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看起來自由組裝很美,但實際情況呢?首先顯示卡核心需要設計統一介面,然後會有廠商根據顯示卡介面設計顯示卡主機板,這時候問題來了,不同顯示卡核心對供電等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顯示卡主機板會像CPU主機板一樣有H310、B360、Z370,Z390等有不同的核心,你需要根據需求挑選,然後是視訊記憶體挑選,散熱等模組的挑選,然後顯示卡核心超頻你必須得自己動手,和CPU超頻一樣。看完這些你在回頭看現在的顯示卡,除了視訊記憶體不能選,其他都是可以選的,你可以挑1650、1650s等不同的顯示卡,這是挑核心;同樣的顯示卡核心你可以挑丐版,一般非公和頂級非公,這是挑顯示卡主機板和散熱;非公一般會一定程度超頻,一般使你不用自己超頻了;剩下視訊記憶體,當年N卡還是有1063,1065,1066等版本,A卡580 4G和8G,也就是說其實也是可以挑的,只是不是所有顯示卡都能挑的。

也就是說現在的這種模式其實幫你在顯示卡上折騰了很多時間。你想這自己挑會更好,其實你想想我,部件做成可自由搭配成本是增加的,沒錯你可以花更多錢買同效能的顯示卡了。

7樓:紅巨星

孤陋寡聞了吧?

帶乙個大大的顯示卡的才是計算機世界裡的小眾。只有小部分追求遊戲效能(或者部分為了用不帶核顯的CPU,比如至強,zen2 構架的銳龍3000,執行緒撕裂者,或者由於偏見不用核顯)的台式電腦才用這種大大的獨顯。

GPU可以跟CPU一樣,CPU裡這叫核顯,手機晶元soc裡CPU和GPU也是在一塊的。

大部分辦公電腦用核顯,對於不玩大型遊戲的人來說核顯明顯更適合,可靠性高能耗低。而且市場也證明了這一點

英偉達顯示卡市場份額大漲英特爾仍是第一

工業上數量巨大的工控主機基本沒有用獨顯的

GPU也可以焊在主機板上,二代core,APU以前都是這麼幹的。

目前佔主流的U系列輕薄本上CPU和GPU(如果有獨顯的話)都是焊在主機板上的,大部分h系列也是這樣,只有極少數高階遊戲筆記本才有個可以拔下來的顯示卡。

8樓:Zign

因為顯示卡的pcb相對於gpu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可以買GPU送pcb。

如果買CPU也能送主機板和記憶體的話,我倒是不介意它把CPU焊在主機板上,比如筆記本和NUC。

9樓:yhz yhz

以前CPU也有插槽形式的,也是一塊pcb,上面有核心,快取供電等等。後來CPU核心做的比較大,訊號速度越來越快,就把快取什麼的都吃進去了,順便北橋也被吃掉了大半,於是就是現在常見的樣子了。

顯示卡也不過是一塊板子上面帶了核心,視訊記憶體,供電等一堆東西。顯示卡核心已經這麼大了,視訊記憶體也不是K,M為單位的小量,於是還是分開的比較好。等半導體工藝足夠優秀的時候,確實不需要單獨的顯示卡了,但不會成為一塊超大的顯示晶元,大概是會類似核心顯示卡,被CPU吃進去的命……

10樓:

evga之前出過給顯示卡增加供電的模組,但就這大小和焊接難度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更別說要搞單獨的介面,體積和成本只會變得更加恐怖。

gpu和視訊記憶體不同於cpu和記憶體的關係,畢竟你拿奔騰帶32g記憶體也不是不行(其實按效能比例換算你伺服器e5帶1t記憶體也是這個道理),但gt610帶8g視訊記憶體就有點智障了,目標受眾真的微乎其微,老黃現有的顯示卡視訊記憶體分配幾乎完全可以做到浪費也不短缺(當然,也有例外,但很少,至於專業領域?同樣效能的視訊記憶體都比消費級高一兩倍)

而且現在的趨勢已經是把主機板的各項功能整合到cpu上(北橋記憶體控制器核顯等等),你再把顯示卡拆開也不符合發展趨勢

11樓:不冒泡的神

如果按照你的想法,主機板廠商每年出的主機板型號可能會翻兩到三倍。ia主機板,in主機板,an主機板,aa主機板,純i主機板,純a主機板。

12樓:商皛

和賺錢什麼沒關係,理由特別簡單

1、不同級別的GPU對於外圍電路的要求區別非常大(包括視訊記憶體),但是CPU區別不算大,如果我們按照高階產品做預留,「GPU主機板」的成本就會極高,低端產品非常不划算

2、為了保證高效能核心的效能,觸點數量需要非常多,接外掛程式體積大成本高並且安全風險高

3、對應散熱設計也是問題,尤其是高效能核心的散熱會對散熱模組設計以及安裝水平要求更高

4、顯示卡本身緊湊度的要求就比CPU高,自由拆卸模式會讓顯示卡變得更大

總體來講就是這種自由度壞處遠大於好處,但是據我所知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不同核心使用相同PCB的情況,最有名的應該是5870 & 6870,這也算是一種簡略版的自由組合吧

13樓:蹄髈

GPU不同型號不同產品定位的卡,周邊電路的變化太大, 視訊記憶體頻寬位數/視訊記憶體數量/供電能力/板卡尺寸...很難在合理的成本內做到相容.

反過來說,對於大多數使用者, CPU插座卻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高低端主機板基本電路區別並不大, 基本上可以通吃可以裝上去的任何CPU, 但是焊死會導致生產商的生產銷售的靈活性大打折扣, 所以不如多乙個插座成本.

14樓:昨日青秋

首先顯示卡廠商會罵死你,因為視訊記憶體,散熱,還有板卡設計都是賺錢的點,其次,主機板廠商會罵死你,既然是顯示核心和CPU核心了,那麼主機板上肯定又要加入相應的GPU和視訊記憶體插口,設計成本會大幅度增加。最後是你自己會罵死自己。CPU每公升級一次介面就要被罵死,GPU再公升級介面呢?

尤其兩個還必須要同步的時候,你公升級主機板必須要公升級顯示卡,你公升級顯示卡必須要公升級主機板。舉個例子支援intel 9代的主機板只支援20系GPU,當然可能有支援9代的也支援16系的,但是以後30系換新GPU介面,你該怎麼辦,現在的顯示卡形式等於顯示卡介面一直保持沒有變化,光是CPU介面的變化就讓許多消費者噴英特爾了。你自己覺得那一種好一些?

15樓:宅叔

簡答拆卸,就意味著介面定義比如GPU介面,視訊記憶體介面,那麼介面就意味著,你不能裸晶元得設計 GPU的外殼和保護類似於台式CPU,因為針腳比CPU更多,那麼整個底座+GPU不算散熱器就會更大面積。如果你說便宜GPU針腳不多,那麼你既然要公升級就得更大的底座,不然怎麼用便宜GPU換成更高效能的GPU呢?

那麼接著說視訊記憶體,既然要考慮效能和擴充套件性,那麼要做成視訊記憶體條咯。哦視訊記憶體頻率問題還需要額外散熱設計,和擴充套件性,那麼這個介面面積呢? 那麼如同主機板一樣,需要更多的介面假如乙個視訊記憶體條是64位,要4條組成256位,那麼就得4條位置咯?

那這個尺寸呢?你看,現在的顯示卡可是按照焊接的數量相關的,注意,每顆視訊記憶體都是接到GPU上的哦。當然這還有現在的視訊記憶體技術,現在是從DDR5-DDR5X-DDR6,那麼這公升級?

是不是需要換支援的PCB呢?哦對了,PCB上可是有供電電路的哦,要支援更高的GPU得更好的供電電路,這個尺寸 :)

直白講,越小尺寸,越要整合,當然受到其他條件限制,顯示卡的模式幾乎是最優解!

更多硬體知識加入DIY群一起評測開車撿漏,群裡已有上千知乎小夥伴咯!

群號:964509468

顯示卡晶元gpu能不能和cpu一樣通過像lga,和am4的插槽扣在主機板上?

鐵渣街的望天 可公升級式不見得沒意義的。比如第一步是繼續沿用pcie,但是顯示卡是帶有顯示卡主機板並且有lga之類gpu和視訊記憶體座的。gpu和視訊記憶體一定程度上是統一介面的。新gpu發布時候,預算有限可以低配,舉例比如1050配3g視訊記憶體,後續可以公升級到6g,或者1060,1070,10...

如果CPU能做到像GPU一樣能做到擁有這麼多核心數會帶來什麼改變?

張同 通用處理器數目越多,軟體越複雜。現在的系統在幾十個核心的情況下,軟體是通過乙個虛擬機器實現隔離,分而治之的各用不同的核心。隨著核心數目的增多,虛擬化層也許就不夠用了。這種情況下乙個新的軟體層就會做隔離和排程的工作。這個新的層既不是中臺中介軟體,也不是現在基於刀片陣列的管理軟體。10000個核心...

為什麼 CPU 不能像顯示卡一樣,和散熱結合在一起?

Felice 可以啊,誰說不可以,9600k 丐中丐 1600元 丐版1800元 次旗艦2000 旗艦2200 頂級非公3800 想超5G?丐中丐的散熱你不怕散熱模組化了?丐板你敢用?次旗艦勉強,旗艦合適 頂級非公涼爽。9900k 丐板4600 次旗艦5800 旗艦7000 頂級非公9999 請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