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 和 橘子 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06 13:51:47

1樓:美夢製造官

橘子和桔子除了寫法上不同,在讀音和意義上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北方人多寫成「橘子」,南方人多寫成「桔子」,它們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水果。《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原文裡「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用的就是「橘」,只不過後人簡化寫作「桔」。

但是單論「橘」和「桔」,則有所區別。

「橘」在新華字典裡解釋為:橘樹,常綠喬木,果實叫橘子,扁球形,味酸甜。果皮紅黃色,可入藥。

「桔」在新華字典裡解釋為:(1)「橘」俗作「桔」(2)讀「jié」,【桔梗】草本植物,花紫色,根可入藥。【桔槔】一種利用槓桿原理汲水的工具。

可見用在表達水果的意義上,「橘子」更準確。

2樓:

沒有區別,完全同義。

桔因為右邊是「吉」字,有好的彩頭,加上筆畫更簡單,所以歷史上就成為了橘的俗字。

桔也是二簡字,但是相較於其他二簡字,桔被頑強保留下來,尤其是90年代及以前的小學課本,只教授「桔」而不教授「橘」,(一般的二簡字在2023年就廢止了)導致很多人不知道桔橘同義。

有點。類似粘nian2黏的關係。

3樓:神來之筆記本

桔子是皮薄的,果肉好剝離的,冰心寫的小桔燈就是用這個桔子做的。橘子是皮厚且皮肉長的緊實,難剝離,一般用刀切成若干塊吃的,因為皮和肉長的緊密,也就不好掏空放蠟燭做成小桔燈了。

4樓:

雖然我知道桔子和橘子是同義詞,卻總是下意識地認為桔子皮薄汁多,橘子皮糙肉厚

就好像「蘭色」雖然是藍色的俗寫,但人們總認為「蘭色」淺一些

5樓:

果皮容易剝下來果肉瓣也比較容易分離開來並且口味偏酸的是桔子;果皮與果肉相連比較緊不易剝下並且果肉飽滿口味偏甜的是橘子;橙子則是柚子和橘子的雜交品種,儲存比較方便,果肉與果皮相連比較緊,果皮不易剝下,但是果肉飽滿,味甜多汁,而且維生素含量相當高!

種了多年的果樹,個人最喜歡吃的就是橘子!

6樓:油炸綠番薯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不夠規範,容易讓人誤解為其他方面(如植物學等)上的「橘子」和「桔子」的區別,進而可能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因為橘子和桔子是同一種果實,可修改為漢字「橘」與「桔」有什麼區別?(問題已經不能修改了)既然已經標明了話題「語言文化」「漢字」,所以,還是在這個層面上來談談。

下面是正文。

語言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約定俗成的,是乙個「集體」的認同,其本質是一種契約,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被銘記下來,而且它也注定會被採納。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說,「一種語言永遠是一種傳統的東西」。舉乙個簡單的眾所周知的例子,在《甄嬛傳》播出前,幾乎沒人關注「嬛」字的讀音吧,而且在該劇播出很久後,大家依然讀作「huán」,直到有人指出來這字應該讀作「xuān」,眾人譁然,網上產生了熱議,原來都讀錯了,但大家依然將錯就錯,甄嬛(huán)甄嬛(huán)的叫,「嬛」字的「huán」讀音已然成了全民的共同約定,我不認為《現代漢語詞典》規定的讀音有錯,但我認為在「甄嬛」這個詞的讀音,「huán」一定是對的。

現在的普遍認同是,【橘】①常綠喬木植物,②該植物的果實,而【桔】音jié①[桔槔(gāo)]汲水工具,②[桔梗]草本植物,音jú①「橘」俗作「桔」。(以上解釋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由於在眾多漢字字典詞典中,其普及性和權威性都極高,姑且作為「普遍認同」的乙個參考)

在《說文解字》(中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詞典)當中,並沒有「桔(jú)」的詞條,有的只是「桔(jié)」的詞條,更莫說「桔」與「橘」有何關係,可見「桔」作為「橘」的異體字是後起的。

在《康熙詞典》中,亦沒有關於桔(jú)的詞條。

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為《說文解字》作注,成書晚於《康熙字典》幾十年,和《康熙字典》的詞條解釋側重點不同,但同樣沒有桔(jú)作為橘的異體字的相關資訊。

根據學者何保華的一篇文章(見註[1]),文中說在《中華大字典》中,「桔」沒有除jié以外的讀音。《中華大字典》是由陸費逵[Lùbì Kuí]、歐陽溥存主編的,它是繼《康熙字典》後出現的第二部大型字典,也用部首排列,收字四萬八千多個。(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原文為繁體,已轉簡,有刪節)《中華大字典》成書於清末民初,那時「桔」還沒有「橘」之義。

與《中華大字典》同年(2023年)面世的,還有商務印書館的《辭源》,是一部以詞語為主,兼顧百科常識的辭書,這一版本同樣沒有。2023年,《辭源》再版,這一版中,明明白白地寫著,「另一義為橘之俗字」。2023年版的《辭源》,「桔一音結,一同橘」。

後一年,《辭海》的版本中也有了這一條。(本段以上這段考證同樣參考了何保華的文章,有刪改補充)可見「桔」字至少在2023年之前,就已經和「橘」字產生了「關係」,大概的時間是2023年至2023年,值得注意的是,「桔」字在後來的演變中,經歷了從「俗字」到「同」的變化。

「桔」字產生橘義,與2023年後的新文化運動不無關係,那是同樣有大學者對漢字提出過改革,也產生了一些新字,「桔」字多了這一條意義,可能也算其中之一。同時也造成了很多誤解:新文化運動中有過簡化漢字之風,這也導致了後來有人認為「桔」為「橘」之簡體字(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其中將『橘』簡化為『桔』(見下圖),這個草案可以說帶著「文革」的氣息,現在看來真的很無語,後來在2023年被廢止,也說明了「橘」未被簡化為「桔」)。

1980—2023年代,在很多字典中有認為「桔」為「橘」之異體字,甚至是錯別字的。

「桔」字的jié音時,「桔槔」和「桔梗」並不是常用詞,這就給了「桔」字的第三義有了「可趁之機」,在這三義中格外突出甚至有取代「橘」的趨勢。「桔」成為「橘」的異體字時間長,陳陳相因,甚至是「以訛傳訛」。2023年的那個後來被廢止的草案給了「桔」字乙個短暫的「合法」的身份,並以「橘」的簡化字行世進十年,影響太深。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曾經產生過一批不規範漢字,我至今還見到過那些年長的人寫過,像「亻+文」(信,xìn)、「亻+上」(cháng)、「亻+下」(假,jià),「氵+九」(酒,jiǔ)、「王+力」(璃,lí)、「疒」(病,bìng)、「二+弋」(貳,èr)、「亻+告」(靠,kào)等,這些不規範的漢字為括號裡漢字的簡化字,這些實際上給我留下了乙個刻板印象,我曾一度認為「桔」也在其中之列,其實現在想來不無道理,2023年的那個草案上這樣的俯拾皆是。

在二十多年前,有文字方面的學者就擔憂,

「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作者和編輯都把『橘』誤為『桔』,又將柑與桔混為一談。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竟能安然無恙。筆者終於不能超脫去『隨大流』,熬不住要嚕囌一番。」[1]

「桔」在今天已經擁有了「合法」的地位,儘管它是以「橘」的俗字存世,但在國民這個「集體」裡,它似乎獲得了認同,因為「桔」的念jú的這一意義實際上正在和「橘」劃傷了等號。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寫作橘還是桔都是正確的,不用有太多的顧慮,但知道其背後的演變過程意義更大。

[1]何保華.「橘」「桔」辨〔J〕.語文學習,2023年第9期

7樓:

我也一直想提這個問題…我一直以為兩者是一樣的東西,但是近日有廣州那邊的朋友跟我說這是兩種食物,可能有皮厚度上的區別,有朋友能補充下麼。

8樓:

橘子是正確的寫法

桔讀 jie2, 桔梗的桔

用桔替橘是俗寫,不提倡。

簡化字方案中,橘不簡為桔。

已廢除不用的二簡字,把橘簡化成桔,後廢止,但其造成的影響依然存在。(比如造成現在人對橘子、桔子的寫法困惑。)

和 有什麼區別?

日本語教師 大東 二 文 後 動 関 意味合 人変 方 表 意志形 人 參與 意識 非常 高 対象 他 人 動 非常 関 否定 泉 水 枯文 込 泉 吸 取 泉人 使 関係 泉 使 人 取必含 対動 未來形人 參與度 低 自 何 変動 出 文 中 入泉 自 渇水期 可能性 示 様態 動 主體 対 判...

和 有什麼區別?

小棉jasmine 1表示有某種可能性,不是不34 有可能.服 大 著這件衣服尺碼稍微大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穿。表示並不是完成沒有某種可能性。並不是正面的肯定,而是消極的。2表示並不是完全沒有某種事情,不是不.結婚仕事 安定也不是不打算結婚,只是覺得等工作安定之後再結婚比較好。和上面是一樣的意思。接表...

「 」和「 」有什麼區別?

李yx 表示說話者獲知了自己之前不知道的資訊,原來是這樣 表示說話者通過和自己已知的資訊進行對比得出了認同的結論,是這樣沒錯 表示說話者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明白了,確實是這樣 的感覺。可以和前兩個搭配使用和的對應中文的 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和 明白了,是這樣沒錯 小Q老師 思 通俗翻譯 這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