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動汽車行業沒有盡早統一電池標準?

時間 2021-05-05 17:03:36

1樓:張維卿

首先每個企業技術水平不一樣,而且差距還比較大,統一標準是就高還是就低很難平衡。而且電池技術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種迭代速度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跟上的。

有的企業只搞車輛,比如蔚來小鵬這種,還有的企業同時搞電池,比如比亞迪。前者對統一標準是有興趣的,因為可以大家共同把市場做大。後者就未必樂意了,因為本來是把電池技術拿來做護城河,提高競爭力的。

說到底還是利益衝突,影響賺錢了,等有一天電池技術的割裂影響到所有人賺錢了,大家自然會抱團取暖,目前來看還沒這條件。

2樓:楊慕晨

鋰電池相比於家用常見的乾電池來說,最本質的區別是鋰電池本身的化學反應是不能自我控制的。不管是充電還是放電,只要對外的通路一直導通,化學反應就會一致延續下去,直到自我毀滅。

所以,鋰電池的應用都需要控制器來管理,而不同的電池就需要匹配不同的控制器。

這個要不比電池標準統一更難

3樓:Simmons Liu

要想「換電池」跟「加油」一樣方便,不太現實。

首先,題主舉的例子也不大恰當,因為燃油車換的只是油,而不是郵箱,油是一樣的,但是即便是同乙個企業,郵箱也是分好幾種的。

技術方面,

電池方面就更複雜了,涉及到電池容量差異,電壓平台差異,電力及散熱介面差異,通訊協議差異燈,同乙個企業都不敢說自己的車型可以電池包通用(當然平台化是往這個方向努力),更別提全國統一了。

從電池廠商的角度來講,最開始的路線就不一樣,市面上有圓柱,軟包和方形電池,近期比亞迪還搞了個刀片電池。形成產品系列後,統一難度比較大。

從cell層級就已經不一樣了,再到模組,主機廠pack差異就更大(如上面說的,涉及到車身結構,電子電氣加購等等各方面因素)。

國家層級,

國標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只是涉及到安全,環境相關的,過多的規定不利於靈活性。

電動汽車行業會不會出現小公尺現象,有乙個極致價效比和公尺粉的出現?

現階段不太可能,首先這個行業的競爭壁壘其實比手機大多了。手機的零件數量是1000來個,而汽車的零件數量能到10000這個數量級 傳統燃油車有2萬個以上,據說,這個數字不準確,但是確實是說明兩者在零件數量上的量級在10倍左右 所以這個狀態下,如果想像小公尺那樣出乙個極致的價效比汽車,就要求它對整個供貨...

我們省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行業,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進入電動汽車這個行業。?

chuan lu 瀉藥。不解決充電的問題,電動汽車很難發展。充電樁是國家要求可以超前發展的行業。而電池儲能技術也面臨瓶頸需要突破,誰能解決這個我們說他將能雄霸天下一點不為過。至於其它,我真不太懂。 吳軍 先說清楚自己的情況,然後準備一把雨傘,因為要潑冷水了!我們省要大力發展.你是說這個大力發展的東西...

汽車行業為什麼流行結盟?

瀋陽萬通大白 汽車公司一般既存在著競爭又存在著合作。每個品牌的技術不同,有的可能發動機好,有的底盤調教好,想要走向更大的市場就需要結盟,優勝劣汰。現在的汽車屬於變革時期,傳統燃油車向著新能源的轉變,所以需要的汽車人才要求比較高,現在想學汽車新能源的,未來工作薪資可能在行業內更好一些。 主要是現在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