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BBA造不出頂級電動汽車,反而是Tesla造出來了?

時間 2021-05-06 15:02:25

1樓:skyhand

因為他們沒有橫向整合型思維。

不知道把物理,化學,機械,程式設計,管理,各行業的技術理論整合起來。

只會精通一門,比如精通機械的只會鑽研機械。

不會聯想。只會專注一項,一條路走到死。

而這種橫向整合型的思維的需求,是接下來的走向。

而那些隻精一項,所謂的專家,日子要難過了

2樓:不清

因為在這個世代,特斯拉是研發現代電動汽車最久的。從04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

其他車企雖然有的幾十年前就推出過,日產也有賣的不錯的leaf,但根本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電動車了,至少續航不是。。

3樓:徐凱

那我想請問,特斯拉為什麼不造內燃機車?因為在內燃機車方面,特斯拉根本沒有勝算,特斯拉只不過是另闢蹊徑獲取成功罷了,BBA對於電動車的技術沉澱遠勝於特斯拉,只不過在目前市場,電池技術等不是成熟的環境下,沒有必要耗費大量的經歷去搞電動車,講故事遠不如踏踏實實做產品,對我來說,依舊是內燃機車的支持者

4樓:

就說當年的柯達吧,相機膠卷業務如日中天,然後柯達研發部門的乙個工程師發明了數位相機(對柯達發明的),他們覺得這東西影響自己的膠卷業務,而且最一開始數位相機有好多致命缺點,比如畫素低(像不像電動車的續航問題),因此束之高閣。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數位相機的技術難題相應攻克額,柯達公司破產倒閉。諸如此類的顛覆性技術案例太多了,比如硬碟業務。

創新者的窘境裡面有句話說的特別好,真正能乾掉你的競爭者,現在還不在你這個行業裡呢。

5樓:Nao Nao

BMW I8 Audi e-tron BENZ EQ 都應該算豪化車吧。其實以BBA的技術積澱,造電動車只是分分鐘的事。電動車歸根到底仍然是汽車,雖然沒了內燃機,但BBA又不是只在發動機領域有積澱。

只要他們想造,基於現有技術,豪華車會比比皆是。可最終還是要考慮市場,以現在電動汽車裡電池與電樁的效能狀態,又會有多少人去選擇它。汽車廠商的根本目的不是造車,而是生存與逐利,與其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人力和精力到乙個虛無縹緲的領域,莫不如自己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

讓特斯拉去前面探探路,自己則在旁觀摩,如果前景一旦變好,隨時可以加入競爭,這又有何不可。情懷這東西騙騙孩子可以,可千萬別當飯吃。

6樓:Karl

傳統車企巨頭在燃油車領域優勢明顯,盈利能力強。同時BBA等也都在布局投資出行領域,未來戰略是由傳統製造企業轉型為出行解決方案服務商。作為出行方案的核心硬體純電動汽車規劃和無人駕駛的探索都在實施中。

BBA等均計畫在2023年前推出純電動車型,其中大眾汽車的ID車型的設計和產線的規劃均是按全新設計純電動汽車的特點開發。屆時傳統車企巨頭的批量生產爬坡能力和單車成本控制能力將充分發揮。未來幾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巨變時代。

弱勢的傳統車企將很難存活,這也是新興網際網路車企把握市場機遇脫穎而出的機會!

7樓:

額,你的出發點就錯了,BBA都能造的出頂級電動車。

曾經賓士還出過一種電動車,把電機裝在輪轂這裡,當時還重新整理紀錄了(記不太清楚是不是賓士了……應該……是……吧?)

不造電動車本質的原因是電動車市場太小太小,當然這是相比油車來說的,而且做跑車的汽車公司,本身就沒做民用車賺錢的多(家庭用車,不是電巴士這種哦),更加不會去想這個啦。

油車有這麼多年的技術累積,重新去研發電動車,或者開發乙個市場,本身就是消耗時間金錢的過程,與其這樣,不如讓其他人先行拓展市場,然後再後續作為入侵者進入不是更好的手段嗎?

反正我們品牌名氣響~

8樓:風蕭蕭

私以為覺得市場太小,使用者不接受,做純電動無法盈利或者盈利太小不是根本原因。

市場小是因為沒有幾家在做,對於使用者來講還是燃油以及混動汽車可選較多,對於純電動了解不多或者比較片面,但是如果BBA以及各家汽車公司都開始搞,場面就大不一樣,市場還是這個市場,使用者還是那些使用者,就跟諾基亞智慧型機和iPhone一樣,使用者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關鍵是車企知不知道使用者要什麼。

對於他們來講,技術方面要放棄已經鑽研數百年的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基本上從設計就要全部轉型,對於乙個巨型企業,這怕是不容易的,君不見有多少巨頭死在了轉型的路上。

此外,燃油車上下游生態鏈非常完善,而電動還處於初級階段,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加油和充電。先切入市場的自然要想辦法砸錢完善各類設施,等到差不多了自然就會有人來錦上添花摘桃子。

所以,市場小不是問題,轉型壓力和難度,以及各種配套設施不全才是關鍵。以上。

9樓:Michael Lin

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造車喜歡把概念推出來,再去做,有點類似眾籌。

而公司與公司的定位及做法不相同,BBA的做法有點保守主義色彩,先做,探索,可行了再往上,如寶馬,先在i3上測試,再上i8。而Tesla則有點自由主義色彩,敢想敢幹,直接就奔著自動駕駛的4級甚至5級上奔。

同時,也要從公司戰略上考慮,畢竟存量向增量的轉向還是得有一定時間的。

10樓:璽陽洋

商人逐利,這是本質。目前電動市場過小還是事實,別看特斯拉現在整合發電、無人駕駛的概念玩得溜,其實也是在賠本賺吆喝。 在市場導向還沒有完全清晰的時候,車企尤其是汽車巨頭們都不會輕易將新型專案量產化,因為說到底企業還是以盈利為根本目的。

如果市場蛋糕有那麼大的話,各大車企砸鍋賣鐵也會狂奔著去擁抱純電動汽車。

由於傳統汽車廠商在燃油機和變速箱面前專研了上百年,在生產製造上有巨大優勢,他們核心的內燃動力系統與電動汽車核心電力系統根本是兩碼事。動力系統一變,整車的結構也得跟著變化,如進氣格柵、中控系統、車內空間都得改,相當於自斷其臂。同時那一幫設計師、工程師已經思維定式了,短期內難以改變,大部分基於燃油車的改造電動車型尚未得到市場認可,與燃油車效能仍有一定差距。

特斯拉在整體純電動設計、科技、自動超級工廠和超充網路建設上領先很大,企業結構和文化也更先進靈活,造出全新的電動汽車也是砸錢開拓市場,以求在未來謀求一定的市場份額。

當然寶馬在2023年7月推出寶馬i3,還將在2023年底推出6款新能源汽車車型;賓士將推出一款全新的純電動概念車EQ SUV,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並且量產版的純電動車將在2023年正式上市;而奧迪又傳說計畫在2023年推出三款純電動汽車,並且到2023年,實現純電動汽車產量佔據總產量的25%-35%目標。以上

蘋果要造電動車會對特斯拉等電動汽車企業產生衝擊嗎?

3Eye Raven 蘋果造車不是一天兩天了,都是偷偷摸摸的搞,我之前還面試過相關崗位,不過去年年底就大面積裁員了,我估計專案可能停了,也不確定。說到衝擊,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蘋果如果造車肯定是基於長期的使用者習慣的大資料應用,沒必要對標特斯拉,所以如果成功,蘋果的電動車應該更接近與賈老闆的FF,就是...

你會選擇電動汽車嗎,為什麼?

叫我小東就好了 這裡我拿才上市的R汽車旗艦Marvel R為例說下吧 1 首先就是電動車較傳統車,不同動力形式決定的優勢 NVH,沒有了發動機的轟鳴,電機的安靜讓座艙更加的靜謐,這時候好的音響效果也能體現的出來,比如Marvel R的bose音響效果就賊棒 電機的加速等效能較發動機來講更加的平順,所...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為什麼沒普及?

Morris.Zhang 這個方案的原理是諧振線圈.振,就是磁波共振的振,子母端頻率一致才可以充電 能量交換 不一致,燒了也不會充上一點電,所以有人調侃微波爐的例子是偽例。理論上,車基底座適配磁波充電可以,但當下的實際意義不充分,電車旨在環保,結果一次充電損耗大於車電池接受的幾倍,費用高於油車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