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針對諸葛亮的評價是不是過分了?

時間 2021-05-07 01:29:31

1樓:蔡玉志

歷史浩如煙海,乙個人即使用一輩子去研究任何乙個朝代中,任何乙個歷史階段的區域性,也是研究不透的,就像孔乙己研究回字有幾種寫法一樣,如果這樣學習中國文字,您這一輩子就不需要做別的了,只要識字能識透十分之一,您的幾十年就基本交代完了!研究歷史的目的是什麼?不過是為了今天和未來,歷史是有規律的歷史,如果連起決定作用的規律都找不到,這種歷史研究還有什麼意義?

專治社會的最根本的問題,最顯而易見的規律,最臭名昭著的原則都弄不清楚,把那些雞毛蒜皮的變化過程當成寶藏,甚至認為專治文化是優秀的,不可替代的傳統!這種歷史學家,就是再著名,研究的成果再多,又能對今天的中國,有什麼幫助呢?世界先進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歷史學家如果說不清,中國還能進步?所以,那麼多歷史大家,吳晗也罷,翦伯贊也罷,錢穆也罷,對中中國人接受世界先進文化,起到過值得一提的作用了嗎?反倒是他們的喋喋不休,更讓普通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還真的存在先進性一樣。

中國缺少的,並不是吳晗,翦伯贊,錢穆那樣的「大師」,缺少的只是魯迅那樣,從字裡行間讀出,原來不過就是吃人這麼簡單的,歷史的手術刀一樣的醫生!更重要的是,找到中華民族兩千年血流成河的週期性迴圈的根本原因!這樣整個民族,才有才泥坑裡爬出來的可能!

2樓:kifp

我小時候也曾經讀了些書,覺得自己就知曉萬物,博通古今了。但是還好我讀過的知識中包含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等至理。

所以在我繼續擴充知識的路上我仍然保持著低調謙遜。等到我到了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任然還是滄海一粟的時候,我更加慶幸自己的運氣。而高曉松可能還沒有到知道的更多就更加知道自己的渺小那一層面。

以為自己到了第五層,其實剛剛第二層。

3樓:足跡

乙個說明朝是「三無」朝代的滿清遺老也好意思妄評歷史?

還有下面一些用偉人論證諸葛亮,他們都是用演義研究的吧,六出祁山和兩把火xswl啊。

4樓:隔壁老王

你不要光看他在那費勁扒拉的貶低諸葛亮,你就看看他相應的鼓吹誰呢?

司馬懿嘛

真的,有時候,不一定是他不知道黑白

而是他的屁股……歪了

5樓:趙公子

你們記不記得矮大胖代言的那個遊戲,就是三國志戰略版,然後他說了一句話,巴蜀易守難攻,六出祁山都出不去。

你指望乙個連六出岐山都搞不清楚是幹嘛的人,來跟你科普諸葛亮?

6樓:冬竹

從這個事情來看,高曉松就是李邈一類自作聰明,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醜陋小人罷了。或許他是有意為之,增加流量???

諸葛亮是不容許任何人隨意汙衊的,像李邈,是被後主劉禪砍了頭的。

7樓:air醫生

為啥烏台詩案那麼多人要致蘇軾於死地,因為幹倒蘇軾,他們就能取而代之。

所以為啥如今那麼多人想要幹倒孔明先生呢?幹倒三國演義沒出現時就被眾人膜拜的孔明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啊。

8樓:大唐文綜

搬運我另外乙個答案來此。

杜甫的詩----《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當年的大唐老師還是個小學生,暑假讀完三國,看完秋風五丈原,外面三十多度的大伏天,心情猶如掉入冰窟窿。

順帶說一句,千百年來,一直有一群跳樑小丑,若石敬瑭、秦檜、若張弘範、錢謙益,若汪精衛、周佛海。此等狽類上躥下跳,到了今日依舊有此類的後輩小粉,為其吶喊為其張目。

真正的脊梁,若出師未捷的武侯、精忠報國的武穆,若丹心汗青的履善、兩袖清風的少保,若苟利國家的元撫、抵禦外侮的自忠。卻橫遭非議,雞蛋挑骨頭,中傷抹黑!

送這群人乙個字呸!

9樓: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就是以成敗論英雄而已。你贏了,捧臭腳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打噴嚏,也能有人奉上「雷霆雨露」之類的奉承話。

你沒成功,說壞話的人更多,你本事再打,人家也得來一句「本事大怎麼沒成事兒啊」這樣的混賬話噎死你。

杜月笙發達了,章太炎寫家譜,說杜是大舜之後。

嘿嘿,就這點道理

10樓:明月雙清

其實讀史就是讀心

讀誰的心?不是讀古人的心,是讀自己的心。

因為我們知道古人做了什麼,但是不知道他內心怎麼想的。所以才有那個千古名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但是我們卻又很愛揣測古人的內心,他為什麼這麼做?他怎麼想的?這時候,其實與其說是他怎麼想的,不如說是「你」怎麼想的,你會根據你的內心,你的考慮,你的地位決定這些揣測。

比如高曉松說諸葛亮是沒有成功,成功了肯定相當皇帝,哪有不想當皇帝的?我要是立了功我也想當皇帝。

這句話就是關鍵了,他揣度諸葛亮就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的。

他不能理解怎麼會有人手握重權、位極人臣如果立了功還不篡位呢?這就是他的想法,因為他理解不了除了權勢、地位、金錢,還有人會去重視情義、還會回報信任。

他有沒有想過諸葛亮說沒說過相當皇帝的話?沒有,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兩人是什麼?

名相名將。諸葛亮的理想是當將相。劉邦、項羽的理想是當皇帝,所以才有」大丈夫當如是「」彼可取而代之「的言論。

為什麼身在亂世的諸葛亮自比管樂卻不自比劉邦?因為諸葛亮心中有對漢朝的情義,這種情叫忠,諸葛亮想要的是乙個復興的漢朝,而不是乙個新的朝代。這種人怎麼會想做皇帝?

但是高曉松理解不了,他心中沒有這個感情,就會想,怎麼會有人有這種感情,會對乙個朝代有感情?即使可以取代他都不去做?這是高曉松的心,不是諸葛亮的。

諸葛亮對漢朝的忠,對劉備也有情,因為劉備」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足以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感情恐怕高曉松也不能體會。

我們平常人是沒有這種經歷了,但是確實有一件事你有可能經歷,就是假如你有乙個朋友很信任你,然後他孩子很小,於是把他的幾千萬家產交給你打理,讓你等他兒子成年後還給他,但是並沒有立字據也沒有法律契約,等孩子成年後你怎麼辦?

有人心想:我要對的起這份信任,於是我不但要儲存好這幾千萬,還要把他賺成幾個億一併還給他兒子!於是活活累死了,但是沒有多賺錢,也沒有賠錢。

後人心想:咦?他當時怎麼不自己把這幾千萬家產過到自己名下呢?畢竟他同時代的幾個其他人都怎麼做了?

高曉松說:嗨!主要是沒賺成幾個億,不好意思唄,要是有幾個億誰能不要?要是我我也過戶到自己名下了。

只能說,因為你心裡沒有」他對我的信任遠比幾千萬重要「這種心情,就自認理解不了第乙個人的心態,就會為他的行為找乙個你能接受的理由。

同樣,高曉松理解不了諸葛亮心中」忠於漢朝「」忠於劉備「」做乙個千古明相的理想「遠比」榮華富貴「」黃袍加身「」做開國皇帝「重要的多。

自然也就會得出他的結論:諸葛亮沒有當皇帝是因為北伐沒成功,司馬家篡了曹魏是因為評定蜀漢成功了這種結論

11樓:起風了

松上書曰:葛氏文采稀鬆,武無寸功。累年北伐,國庫精光。

打擊異己,欺矇陛下,提攜庸才,跋扈囂張。曉松肺腑,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吹牛醉駕,張口曉說,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功,今將葛氏踩於腳底,權力歸於陛下,以期陛下賞賜流量積攢之能。

後主怒,下獄誅之。念其睿智無知有異常人,遂改凌遲為大劈。

12樓:徐少峰

首先高曉松畢竟是半桶水的歷史知識,大凡這些半懂的人都有標新立異的心態,喜歡抓住一兩個點用放大鏡看。其實從大歷史角度來看,除了劉邦,真正靠西蜀之地得天下的沒有,劉邦情況不同,只是暫時佔西蜀,天下亂成一鍋粥,沒有人去管他,讓他鑽了空子。

能在天然條件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一直以進攻姿態堅持幾十年,很難,可能諸葛亮的內政管理水平有多高。

孫吳天然條件如此之好,被揍的徹底喪失北伐信心,到後來更是以殺大臣為主要工作。

13樓:

看了一下各種回覆,多說一句。

高曉松也許說的有道理,也許說的沒有道理,但回答問題的這些人對不同意見的包容度太差了。諸葛亮是忠臣是一直以來的正確答案,一旦這個答案被突破,好像是怎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這是被考試考壞了腦子。

真實的人是複雜的,有美德,有缺點。而史書最容易的是把人平面化,這是一種懶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最後引用一句漢德法官的話:所謂自由,就是對何為正確,不那麼確定的一種精神。

14樓:莫尋雲

還好吧,諸葛亮也沒那麼神,主要是他的工作態度好吧,幾十年都在一心一意的對蜀漢做工作。

至於文治武功,我翻看了一下歷史,歷來只要蜀這塊地方,自己不作死,都是很難拿下來的。蜀漢本身天府之國氣候什麼的都好,十分的富足,劉璋要不是引狼入室,劉備有個屁的機會。

至於其他的,很多都是三國演義和民間神話吹出來的,當然官方也吹,古人吹乙個人,就和現在吹雷鋒一樣,什麼精神缺就吹什麼,那個時候就缺踏實肯幹一心為主的。

懂吧?雷鋒那麼神,也是經不起推敲的,諸葛亮上千年吹起來的,還是比較穩固的。

15樓:我部悍將劉三刀

同為世家子弟,名門之後,諸葛亮大能謀定三分天下,小能損益連弩木牛流馬,文能出師一表千古無人能堪伯仲,武能以弱敵強虎步關右。身不殞志不渝,身既殞不負君。光耀萬世,千古一人也。

高曉松何等人?少年小有文才而無報國之志,中年寄身權貴卻作饒舌之人。信眾既廣而言行粗漏,自墮其身反笑國無重器。

如此之人尚能手搖摺扇,搖唇鼓舌,臧否古人,不掩疏狂。而天下士人不笑其醜反崇其博,豈不怪哉!

16樓:江北陸遜

過分是肯定是過分的,不過也沒什麼特別的,因為歷史上諸葛亮黑子就很多,不缺他乙個。矮大緊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其實有據可查的第乙個黑子,如果算黑子的話,是撰寫《三國志》的陳壽。但個人覺得陳壽應該算不上黑子,對諸葛亮還是頗為推崇的,但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說了這麼一句: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其實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大黑子應該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子房崔浩,他是如此評價諸葛亮的:

夫亮之相劉備,當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

且亮既據蜀,恃山嶮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

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後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屈之。知窮勢盡,憤結攻中,發病而死。

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我用黑體標明的段落。矮大緊、易中天等人,對諸葛亮的所謂重新評價,其實都不過是翻譯了一下崔浩的話罷了。

而崔浩之所以不屑諸葛亮,實際上也是英雄相輕罷了。他應該是有點紅眼病。崔浩本人才智超人,作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最重要的謀臣,輔佐太武帝滅胡夏、北涼等,擊破柔然,武能定國,文能安邦,他是有這個才氣的。

就功績而言,崔浩有不服諸葛亮的資本。但崔浩得到的評價不管是當世還是後世,都遠不能和諸葛亮相比。如此比較之下,崔浩不服氣也可以理解。

有人可能以為諸葛得享盛名是《三國演義》之功,但真不是。諸葛亮得享大名,可從他那個時代就開始了。

比如東吳孫權如此評價諸葛:「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瞧瞧,伊尹,周公,都是古代的賢臣名相,這個評價實在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司馬懿評價諸葛這個老對手「真乃天下奇才也!」

而後世的評價則越來越高。

前秦王猛,得到的評價是「葛亮相蜀」,可實際上王猛的功績遠在諸葛亮之上。

你說奇怪不奇怪。諸葛雖以蜀地侷促之地以攻為守,打得司馬懿只有招架之力,但總的來說,戰績實際上是一般般的。

而且還有更奇怪的事情,如此戰績,竟然是武廟十哲的釘子戶,其排位遠在霍去病、王翦等神將之上。

努爾哈赤:

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於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中國人,使不罹於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於臣職為無負耳!

曾國藩:

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寵治營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

乙個小小的割據政權的權相卻比諸多大國名臣名聲都響,惹來嫉妒和黑子,不是非常正常麼?

其實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但我相信孫權、司馬懿、王猛、唐太宗、李靖乃至努爾哈赤、曾國藩等人的眼光。不為別的,只為他們所創下的功績。

他們如此推崇的人,你我有資格評判麼?我覺得是沒有。更何況,你所有的觀點、論據,還是在前人的窠臼裡。

我一開始就說了,對比一下,矮大緊們抄襲的不過是2023年前的崔浩的觀點而已。

咀嚼前人的牙花子,有意思麼?想標新立異,你也拿點新東西出來不是?

諸葛亮是不是權臣?

久作無端客 權臣1.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多指,而不是全是。按這種標準,周公,王莽皆權臣,但周公輔政,王莽篡漢。是否專橫應該論跡不論心。 jiandang1234 權臣跟忠臣又不衝突,諸葛亮算是少有的大權獨攬還能跟跟君主相處得當的權臣了,霍光死後家裡都沒保住,但劉嬋對諸葛亮的兒子很不錯,...

王猛比之諸葛亮如何,是不是超過諸葛亮?

克拉克 王猛之所以投靠胡人,原因還是在於江南東晉的世家政治作祟,寒門出身的王猛來到南方必然出處手肘,東晉幾大士族必然會竭力消滅這個敢撬動他們勢力的傢伙,說白了皇帝都是傀儡,桓溫北伐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王猛投靠之,難道桓溫還能像苻堅一樣殺掉皇帝和士族大家改革新政,桓溫不是苻堅,他也是士族大...

《後出師表》的作者,是不是諸葛亮?

坤炎 真錶 過了傲世的年齡 歸於平淡 何況第一次北伐不利,蜀國有反對的聲音了 諸葛亮這樣的人物 怎麼可能看不透人的侷限性 我倒感覺,第二張表,真的可以感受到一些,武侯的內心 諸葛鄒 三國小白乙個,也來插兩句嘴。第一次讀後出師表看到幾句話心理有點不舒服,感覺作者過於悲觀,有點 等死,舉國可乎 的那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