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詩為什麼反對劉備稱帝?

時間 2021-05-30 11:55:47

1樓:遼東管寧

看看費詩上疏劉備說了什麼:

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

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一通高論最厲害的是拿出老祖宗劉邦來壓劉備,問題劉邦入咸陽時候,不過是楚將沛公,滅的也是秦的宗廟血食,劉備現在可是堂堂漢中王,被滅的可是漢家四百年宗廟血食了。看看自稱漢室後裔的劉淵上台的詔書,就明白宗廟血食多重要:

自和安已後,皇綱漸頹,天步艱難,國統頻絕。黃巾海沸於九州,群閹毒流於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尋。故孝愍委棄萬國,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軫舊京。

何圖天未悔禍,后帝窘辱。自社稷淪喪,宗廟之不血食四十年於茲矣。(《晉書》)

所以費詩這個上疏實在是於理不通。難怪老習、老裴一起罵街了:

習鑿齒曰:夫創本之君,須大定而後正己,纂統之主,俟速建以系眾心,是故惠公朝虜而子圉夕立,更始尚存而光武舉號,夫豈忘主徼利,社稷之故也。今先主糾合義兵,將以討賊。

賊強禍大,主沒國喪,二祖之廟,絕而不祀,苟非親賢,孰能紹此?嗣祖配天,非咸陽之譬,杖正討逆,何推讓之有?於此時也,不知速尊有德以奉大統,使民欣反正,世睹舊物,杖順者齊心,附逆者同懼,可謂暗惑矣。

其黜降也宜哉!

臣松之以為鑿齒論議,惟此論最善

有時候看乙個人說什麼話,得先搞清楚這個人的性格。

費詩是個什麼性格那??看看陳壽的評語:

費詩率意而言,皆有可紀焉。以先主之廣濟,諸葛之準繩,詩吐直言,猶用陵遲,況庸後乎哉!

陸機有云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所以率意,好聽點是直率,難聽點就是輕率了。那麼再看看費公舉另一次說話吧:

建興三年,隨諸葛亮南行,歸至漢陽縣,降人李鴻來詣亮,亮見鴻,時蔣琬與詩在坐。鴻曰:"間過孟達許,適見王衝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子,賴先主不聽耳。

達曰:'諸葛亮見顧有本末,終不爾也。'盡不信衝言,委仰明公,無復已已。

"亮謂琬、詩曰:"還都當有書與子度相聞。"詩進曰:

"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誘達以為外援,竟與達書(《三國志》)

這次費詩又是開口直接罵上了孟達,他罵孟達的理由是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而背叛劉備罪名更大於不忠劉璋。孟達背叛劉備姑且不說,不忠劉璋就有問題了,因為這點上費詩和孟達是一樣甚至更糟,不信對比下:

初,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並領其眾,留屯江陵。蜀平後,以達為宜都太守。(《三國志、劉封傳》)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也。劉璋時為綿竹令,先主攻綿竹時,詩舉城降。(《三國志、費詩傳》)

曹公入荊州時,嚴宰秭歸,遂西詣蜀,劉璋以為成都令,復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三國志、李嚴傳》)

孟達是劉璋和劉備蜜月期時候,被劉備留在大本營江陵的。等到劉備和劉璋開打,孟達除非有廖化裝死的本領,才能逃回去(廖化可是本地人)。史載孟達又沒像張松一樣賣劉璋,也沒像法正一樣出謀劃策。

費詩卻大罵其不忠!!

可是費詩自己那,劉璋委任你當綿竹這樣大縣的縣令,可謂肥差,可是劉備一旦兵臨城下,身為荊州人的李嚴沒動,身為益州人的費詩卻一馬當先開門投降。看這段再對比《李嚴傳》,我充分懷疑就是費詩開門投降,才讓李嚴無法拒收,只好跟著舉白旗了。

這樣三方對比下來,費詩可不是區區事劉璋不忠了,是坐實的背叛劉璋。可這位卻好意思百步斥五十步義正詞嚴的大罵孟達。當時諸葛亮默然不答,估計是被費詩的臉皮之厚震驚了吧==。

再看下費詩被後世稱讚的妙答吧: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

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

"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關羽因為和黃忠並列四將軍大怒,費詩就舉出韓信、陳平比蕭何、曹參追隨劉邦更晚,韓信還後來居上,蕭曹無怨的例子。這裡把關羽比作蕭曹,黃忠比作陳韓。注意一點,費詩先說陳平、韓信, 隨後卻獨說韓信最上。

言外之意就是黃忠雖然像韓信一樣隆崇,但也就是處死滅門的韓信。關羽聽了當然受用。可惜不知道老黃聽到這話會不會氣歪鼻子。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費詩的率意就是輕率,用現在話說就是個大嘴巴噴子,而且有時候還是不經過大腦思考開口就噴的型別。《華陽國志》嘆息詩終劉氏之世,官位不盡其才。問題如此口才,誰敢用之??

那麼反對劉備稱帝的行為,應該也屬性格作祟了。

2樓:恩韋

我認為劉備在那個時刻稱帝是錯誤決策,雖然他年紀大了,手下那幫人也急需混個名分,但是,一旦稱帝,那麼劉備就和曹操沒啥區別了,也讓天下人對劉備寒心了。我先說劉備稱帝時間上的錯誤,再說劉備稱帝的不合法性。

時間上,劉備當時還沒有在天下佔據絕對的優勢,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上逆襲成功的幾個人稱帝,都無不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統一天下幾乎成為必然的時刻才敢稱帝的,當時唯一具備稱帝條件的只有曹操!

再說合法性,皇叔稱帝是不合法的,這是謀反。其實劉備一開始頭腦還是比較清醒的,稱漢中王時都是諸葛亮他們「上表」請封的。自古以來,只有兄終弟及,父死子繼!

因此,劉備稱帝,就是造反,這是敗壞綱紀(畢竟這時候不能不講這些虛的)。

我認為劉備應該像項梁、劉秀他們一樣,既然漢獻帝(孝憫皇帝「死了」,而且還是被篡位的,那麼他的全家一定全部都被曹丕趕盡殺絕了。但是,天下不可一日無主,現在先帝唯有乙個襁褓中的嬰兒,或者說孝靈皇帝的私生子,現在被我找到了,因此,我們大家立他為皇帝),繼續掃平奸兇的事業。

3樓:

。。。嗣祖配天,非咸陽之譬,杖正討逆,何推讓之有?。。。

原文有點長,主要就是罵費詩暗惑,糊塗,祖廟都快斷香火了還講什麼仁義恭謙孝,瞎jb舉例,最後被罰也是活該。

我認為費詩一點也不糊塗,拍關羽馬屁時這貨精著呢。他跟習鑿齒最大的區別就是他不在乎:大漢亡了跟我有什麼關係。

這種觀點放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被批鬥那是自然的,畢竟是經歷過亡天下的朝代。至於費詩反對稱帝究竟是對是錯,那就仁者見仁吧。

曹丕稱帝之後,孫權和劉備為什麼要跟著稱帝?

子持蓮華 名不正則言不順。以前大家都不是皇帝,自然可以打來打去,人家稱帝了你不稱,還去打就是謀反了,至少在道理上就說不過去。當然你可以自己稱帝,說他是謀朝篡位,這又師出有名了。劉備更是必須稱帝,漢已經亡了,還說自己是漢臣豈非是亡國奴,還好意思出來爭天下?誰還跟你混?稱了帝,有名分了,手底下人也能各公...

為什麼曹丕 劉備都稱帝,而孫權最開始只是稱王?

殘花碎情衷 孫權則沒有那麼著急稱帝,一是沒有更好的理由來支撐他稱帝,曹丕有劉協,劉備有漢皇血統。二是他知道,天下不能有兩個太陽,既然曹丕和劉備都先後稱帝,那麼曹魏和蜀漢就會將最尖銳的矛頭指向對方。自己好坐收漁利。223年劉備病逝 226年曹丕病逝。在229年,孫權於武昌正式稱帝,改元黃龍,與蜀漢互相...

為什麼拿破崙稱帝就是偉人,袁世凱稱帝就遭人唾棄?

曹操打了一輩子天下,最後都沒敢稱帝。他袁世凱就改了個旗號,就敢稱帝?況且你也不看看他奪的是誰的革命果實,孫國父啊。沒有孫國父,還能有我黨的今天嗎?拿皇對外輸出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了歐洲幾代人的思維,動搖了歐洲封建體系。袁世凱對人類發展進步並沒有多大意義,當代中國政治人物還只有毛對政治概念的一些創造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