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獻帝在位而劉備稱帝,諸葛武侯會有什麼反應?如何自處?

時間 2021-05-06 19:33:42

1樓:失眠患者

首先,劉備不會這麼傻。漢天子未死之前,他不會犯如此愚蠢的政治錯誤。其次,若劉備真能一統天下而獻帝仍未死,問題也不大!

禪讓一詞,古已有之!完全合理合法!只不過曹魏幹的心急了點。

如果曹丕能掃平吳蜀割據。皇帝禪讓這齣戲碼,恐怕根本用不著曹丕自己來導演。劉備也是一樣!

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無德無功,焉敢貪天之位?手下人不說話。

恐怕獻帝自己做的屁股都疼!之所以曹丕名聲不好,完全是他老子累死累活堪堪統一北方而已都沒敢稱帝,這孫子就在三分割據的情況下稱帝了。實在是不像話。

所以才有了漢賊的名聲。一句話,名不副實,故而世人多有非議

2樓:關山月

其實我們現在對諸葛亮的印象其實是被後世「演義化」的,在杜甫、陸游等一大幫文人的吹捧渲染下,諸葛亮成為了儒家心目中「忠臣」的化身——他忠於漢室,矢志復興漢王朝,自然會對代表漢室的漢獻帝忠心耿耿?

其實諸葛亮對漢室沒半毛錢感情,他在後來的北伐雖然打著「復興漢室」的口號,只不過是出於戰略考量,與其個人情感實在無關,其實諸葛亮的思想實際上是「法家」「兵家」「縱橫家」的融合體,他在躬耕於南陽時,就自比管仲樂毅(而非孔孟),儒家的成分實在少的可憐。

我們在來看看劉備與諸葛亮赫赫有名的隆中對。

劉備怎麼說的,「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劉備是把自己未來的發展放在整個興復漢室的框架之下,他還認為漢獻帝是「主上」——劉備還是承認漢獻帝的地位的。

而諸葛亮怎麼給劉備定下發展戰略呢?「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諸葛亮一上來就給劉備定下的是「帝業」,根本沒把漢獻帝放在眼裡,他後來雖然一直打著復興漢室的名頭,只不過是延續劉備以來一直貫徹的國策罷了,漢獻帝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恐怕還不如見過漢獻帝幾面的劉備。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認為漢獻帝在位劉備不可能稱帝,因為這不符合劉備一直以來奉行的國策,第二即使劉備想當皇帝想瘋了,諸葛武侯也不可會有什麼不自在,他只會想方設法為劉備正名,甚至列出一大堆劉協的罪名還指不定嘞

3樓:劉易

諸葛亮無論有什麼反應都絕對跟漢獻帝談不上有一點感情聯絡。

肯定是出於政治考量,繼續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對策。

至於嗚呼哀哉,以頭搶地;又或是涕淚橫流,絕食以對的反應肯定更不會有。

八成是把歷史上諸葛亮寫過的那些懷念獻帝如何如何的改成懷念少帝如何如何的,換個人尊崇罷了。

或者乾脆預設獻帝死了,北面那個是個假的,反正歷史上也是獻帝還活著曹丕劉備就先後稱帝了,政治問題可容不得一點猶豫。

諸葛亮是劉備的諸葛亮,不是愚忠東漢的諸葛亮。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聞達於諸侯——注意這個諸侯,諸葛亮很早就意識到漢室朝廷名存實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跟劉備聊天時少帝獻帝也是乙個沒提,季漢承於東漢不意味諸葛亮眼中需要時刻保留獻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為什麼跟劉備的當事人已經有所解釋,顯然不是奔著還我河山才應聘的。

而不是因為他是大漢死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種愚忠之輩。

我認為諸葛亮對東漢幾乎沒有多少感情,如果有,那也是因為劉備。

他生於亂世,張于亂世,東漢朝廷從他有認知時就基本淪為了權臣的玩偶。對諸葛亮來說,他的家鄉在亂世中遭遇了什麼,他很清楚。

皇帝廢物所以民生疲敝;群雄蜂起乃至天下大亂。

也許他會懷念那個四百年天下的強漢,但乙個安穩的童年都不一定有過的亂世孩童,又會有多麼留念那個漢獻帝(曹操)的朝廷呢。

何況興復(劉備)漢室又不是一定要迎回二聖(獻帝)。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這才是他的真正想法啊!

不說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是什麼路數這段話表達的也很清楚了。

倘若興復漢室,獻帝能撈個王爵都算不錯了,沒準還是擔任山陽公呢。

4樓:梁八

後世評價武侯忠君愛國,並不是忠於漢室的意思。荀彧是忠於漢室,希望依靠曹操達到匡扶漢室的目的,但是諸葛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忠的是劉備的天下。稱帝的選擇不好,他會勸誡,甚至歸隱田園,但是不會背叛。

5樓:劉備

說真的,當時的形勢,誰都清楚曹魏代漢自立只是遲早的事。恐怕在劉協和劉備心裡,只要漢朝能夠延續,只要天下還姓劉,是劉協還是劉備一點都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6樓:毛家玉樹倚蒹葭

在劉備勢力強大到一統天下已是水到渠成之前,。

如果劉備已經對曹操取得了絕對優勢,隆中對的戰略目標大致實現,那還真的有這個可能性存在。

如果劉備大軍直搗許昌,曹操已經沒有能力與之對抗,那他只能退往河北,因為形勢到了這個地步,孫權背不背刺荊州沒有多大意義了,而且在天下形勢明顯偏向劉備的情況下,留守荊州的投降派應該是不會再去投降孫權了,那樣孫權也不可能拿下銅牆鐵壁的荊州。唯一的可能就是孫權北上接著打合肥,爭取多取得些戰果來日好與劉備談判,爭取當個竇融。

如果曹操要跑,必然要帶上漢獻帝,否則退往河北的他立刻就會因為喪失合法性而土崩瓦解。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收復洛陽與許都,卻不見了天子,他就有理由來考慮自己當皇帝了。

在這種情況下,勢必不乏各路勸進者,孫權可能會第乙個派人來勸進。在劉備攻下長安洛陽趕跑曹操孫權歸順的形勢下,劉備這位長期堅持興漢大旗的漢室宗親絕對有比後來的曹丕更高的合法性來稱帝,雖然皇帝不在他手中,但跟那個一開始就是被賊臣所立長期充當傀儡的劉協比起來,誰更有資格延續漢朝四百年的江山一目了然,恐怕比起劉秀與劉玄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而劉備面對這種勸進,所能做的就是再三再四的推辭,說我寧可披散頭髮跑到山中做隱士也不能幹這不仁不義的事。沒準龍袍強制加身的戲碼要提前七百多年上演,但劉備必須明白,他必須在此時登基,絕不能等到徹底打敗曹操迎回獻帝以後。在此之前可能還要多一步漢中王承製監國的步驟,向漢獻帝再上個表章。

然後沒過幾天就該再演出向著北邊磕頭請罪的大戲,然後到宗廟去向祖宗宣布正式由自己繼承漢室了。

然後劉備以新天子的身份,就可以理直氣壯得心應手的在將來對漢獻帝做出安置了。封他個王還是公,還要不要再見面,再見面行什麼禮節,要不要像讓徐州一樣再讓一下皇位,劉備就只管負責演戲,具體細節就有一眾深明大義的大臣和深通禮儀的博士們去考慮了。

如果到了這個程度,恐怕孔明的想法會和華歆陳群一樣,我可能早就料到了最後成功會有這個結果,這個結果也是個好結果,但作為乙個舊時代的見證者,一邊勸進,開啟新時代,一邊為如夢幻般逝去的舊王朝留下最後一顆眼淚。

7樓:鳴鴻

那劉備就真的只是袁術水平了,沒可能成為佔據荊益的漢中王了。

劉備曹操等人都知道什麼時候幹什麼事,不能操之過急,合適的時間幹合適的事……當然小事上可能都有些時候搞不清楚,大事上他們還是拿捏的挺準的,不會像袁術那樣楞頭

8樓:四方大發

為什麼要這樣做?

稱帝,稱王這些都是政治策略。獻帝在位,劉備就稱帝,對政權帶來的衝擊,可能比夷陵之戰慘敗的還要大。

劉備是智障還是不癢癢找蝨子?

9樓:「已登出」

如果漢獻帝還在位,劉備根本不可能稱帝。更何況諸葛亮跟荀彧,這兩人面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潁川荀家世受漢恩,效忠漢室,在荀彧眼裡,曹操是他的同僚和上級,漢獻帝才是君主,所以曹操稱公、稱王,荀彧會堅決反對。

但諸葛亮效忠的就是劉備,他沒有任何效忠漢獻帝的理由,就算反對,也會很消極,如果阻止不了,就坦然的接受,只是讓歷史本來的結果提前了而已,反正曹家人早晚會廢了漢獻帝,劉備也早晚會緊跟著稱帝。

如果曹丕篡位後,等劉備稱帝,然後把漢獻帝送給劉備會如何?

撿貝殼的海星 要知道本身劉備稱帝是不具備合法性的,獻帝把皇位禪讓給曹丕,劉備不承認曹丕是皇帝,那也應該繼續尊獻帝為皇帝,斷無稱帝之理,即便你說出花來,曹魏也是正統。現在你把獻帝送給劉備這不是瞌睡送枕頭嗎?這下劉備稱帝的合法性找到了,蜀國也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季漢,順便有了對漢朝江山的強宣稱,人心所向,天...

如果三分天下之後曹操把漢獻帝送給劉備會怎樣?

花華 漢獻帝會禪位給劉備。如果他自趣的話。劉備也會接受劉備本來就有野心想當皇帝。復興漢室只是順道。劉備也不會殺漢獻帝漢獻帝孤身一人在劉備那沒人會支援他。然後就是漢獻帝不知趣不禪讓給劉備。落水打獵被野豬頂死都可能。漢獻帝百分之99會讓位給劉備自己可能當個王再次也是侯後半生榮華富貴沒有兵權。 三甲醫院的...

如果漢獻帝一開始就有曹操的野心和諸葛亮的智慧型,能不能翻盤?

已登出 漢獻帝的智慧型和野心未必比那兩個人差,歷史上傀儡皇帝混得那麼好的也就他乙個,歷史上政變失敗還能全身而退還反手從權臣那兒套乙個女兒的,好像也就他乙個。 王一鴻 修改一下問題,有野心智慧型是不夠的。對於這樣環境的乙個統治者而言,需要地位,政治手段,權力,軍事能力,治政能力的結合,需要有勇氣,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