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國都有變法,為什麼只有秦國變法最徹底?

時間 2021-05-05 19:58:43

1樓:龍飛白水

去年朋友發了我乙個鏈結,講的是廉頗「負荊請罪」之後的事兒。

順著一聊,就聊到了戰國時期變法的事情,就順手寫了一篇關於戰國變法的文章。

鏈結如下,請各位方家指正。

變法前秦國被魏國打哭,變法後魏國被秦國打哭!

2樓:江口洋介

秦國變法不是最徹底而是最持久所以影響最大,其實商鞅變法中大部分都在山東地區的諸候國已經是有例可循,只有很少的創新性意見。可以說秦國在制度上追上山東六國,再用龐大的體量把山東六國乙個又乙個擠下歷史的馬車。其次秦國在變法前時也是秦國開始軍事大勝利的時間,秦國在商鞅變法前發動了收復河西和東進中原的河東之戰。

最後是秦孝公和商鞅命夠長!

3樓:封狼居胥

秦國執行力最強。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秦王被人追著砍,侍衛不敢上殿,因為上殿即使救了秦王,接下來按秦法必死,公子虔都被割了鼻子,何況你乙個小兵,所以不敢上殿,足見秦法的執行力。

4樓:成武三少

徹底講的是變法改革的深度,就這方面來說秦國確實比較好。

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變法改革貫穿整個歷史,而秦國的變法只能說最適合當時國際環境處於競爭時期,更偏向於戰時的管理制度,將國家資源全面用於獲取人口土地,極大的提公升了對外戰爭的支援能力,就好比二戰時期,納粹動員全國力量發動侵略戰爭,各國都必須將所有的資源投入到防禦、進攻的軍事行動中一樣。

但是統一之後,或說戰爭結束後就不能這樣了,管理者必須將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治理國家上,漢武帝在對匈作戰時,公開的賣官鬻爵,花錢贖罪,這也是一種戰時政策。

政策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但是政策制度只是社會管理的乙個方面,在競爭環境中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說因為他贏了,所以他的最好,只能說他的方法在當時最合適。

5樓:江東小霸王孫笨

乙個是因為弱,乙個是因為國君支援且活得久,政策貫徹多年。從內容上看變法極大的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且非常尊重平民的利益。但也就是因為太徹底,得罪了七國的貴族。

在秦國不斷向外獲得土地利益的情況下,國內的矛盾還能維持,等到滅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要取代封國的時候,所有人都起來反對了,包括秦國國民。這也是變法超脫時代,不符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變法雖好,但是最後被所有人唾棄

6樓:莫丶苯波

看不出來秦國變法最徹底(政治清明的話,秦國本身政治就清明,將士英勇的話,秦國變法之前將士就非常英勇)

說秦法變法最徹底主要是秦國贏了,因為贏了所以先進,因為先進所以變法徹底。

至於到底是不是這回事就不好說了。

但是秦國變法程度確實非常高,這點主要是因為秦國本身基礎差,山東六國早就開始的一些基礎變法,秦國一直沒有推行

一直到秦國在河西吃了大敗仗,變法才開始劇烈推進,所以視覺效果會強烈一些。

7樓:float dream

變法說白了就是民力轉化成國力的效率提高,所謂的變法最徹底無非是說壓榨民力比其他六國更甚,否則也不會出現上黨郡獻趙引發長平之戰。但戰國的本質是土地兼併,大國吞小國,秦較其餘六國建立了絕無僅有的耕戰體制,但這僅僅是統一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用腦子想也知道僅僅有強大的軍隊就能統一六國?

楚國底子不差吧,臨滅國也能湊出五十萬軍隊,可見其衰落之前的實力,六國除了韓燕這倆弱雞,都不是省油的燈,真正使其強大的還是賢臣良將的組合,政治玩脫了就算你是第一大強國也會被群毆甚至打死。當然像長平之戰這種硬碰硬的戰役還是需要國力做支撐的。

8樓:萌萌噠的蓋澆飯

別的國家大多都是淺嘗輒止蜻蜓點水,不深入不徹底,走三步退一步甚至走走停停。而且一般都是迴避阻力最大的政治改革只對阻力相對小的經濟和軍事進行改革。

齊威王改革,楚吳起變法剛開始就流產,燕昭王改革富國強兵(六國伐齊),韓申不害以術(權術)治國,人亡政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魏是最早變法也是最早的戰國霸主,李悝吳起西門豹,魏特別像世界近代史的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崛起然而一般最早領跑的都不是最後的冠軍,眨眼又沒了蹤影被後起的霸主英國(對應齊國)擊敗退出霸主舞台。

9樓:史海淘今

戰國時期,小國圖存,大國爭霸,這一切都是以綜合國力作為支撐,而變法能顯著提公升國家實力。

變法最初是從魏國開始,魏文侯重用李悝主持變法,使得魏國在戰國初期最為強大。李悝編撰的《法經》成為後來《秦律》和《漢律》的基礎。

西元前403年,趙國公仲連進行改革。一方面實行「法治」,另一方面又尊儒家為師。具體措施不得而知,但是趙國在戰國前中期一直比較強,直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國力達到頂點。

西元前390年,受到魏武侯的大臣王錯的排擠,吳起由魏入楚。一年後,楚悼王提公升其為令尹,吳起開始變法。吳起變法,成效顯著,奈何變法時間過短,楚悼王死後,吳起即被舊貴族所殺。

變法實際上已經失敗。

西元前355年,韓昭侯起用申不害變法。鼓勵君主以「術」控制臣下,而不是以「法」治國,最終成效較差。

西元前357年,齊威王即位,起用鄒忌為相實行變法。齊威王和鄒忌都很重視人才,虛心納諫,君臣如此齊國怎能不變強?

西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衛鞅此時入秦。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衛鞅為左庶長,實行第一次變法。西元前350年,衛鞅進行第二次變法,進一步富國強兵。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衛鞅被舊貴族誣陷而死。

由於秦孝公和衛鞅接近20年堅定的推行變法,在各個方面都留下了完善的政策,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即使衛鞅身死,秦國變法的程序並未因此而中斷,又因為秦國之後賢君能臣不斷,最終由秦始皇完成大一統也是大勢所趨。

最後再來看看秦國的優勢,秦國具備戰國時期的變法一切條件:

1.賢君能臣。秦孝公+衛鞅的組合=王炸,秦孝公為衛鞅的變法掃平了道路,頂住了國內外的巨大壓力,使得衛鞅的才能得以完全施展。

2.國際環境。當時秦國的主要對手是魏國,而魏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東方,並兩次被齊國大敗,導致國力大衰,無暇遏制秦國的發展。

3.地理環境。秦地易守,且秦兵悍勇,各國亦不敢隨意進攻。

這些優勢使得秦國渡過了最關鍵的一段時期,後期即使是六國多次合縱亦不能攻破,反觀齊國幾乎被滅國。

10樓:戚繼光

因為其他六國變法幾乎都是二代而亡,像楚,燕 ,韓等等,但是秦國不同,秦至孝公商鞅變法,建立耕戰制度,建立完整的秦法體系。

繼任者秦惠王尊守法制,且徹底地將舊貴族勢力剷除,與張儀大破合縱,秦至東出開始。

為什麼《七武士》裡面戰國時期的日本人都要把中間的頭髮剃了?

馮金 日本人在不同時期髮型是不一樣的。早期的日本人比較喜歡類似中國丫鬟頭的髮型。後來變成束髮 等到日本朝廷逐漸崩潰,武士集團興起後,地中海髮型開始大流行的。個人估計是部分人雄禿比較嚴重,加上常年備戰,處於亢奮 壓抑 緊張的狀態,精神壓力過大,加重了脫髮 加上營養不良 早衰等原因,進一步加劇了脫髮,後...

為什麼戰國時期只有秦國幾代人說要把一統天下當目標?

相羽拓海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 天下惡乎定?吾對曰 定於一。孰能一之?對曰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 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為什麼以吳姓立國?

Sunflower 不是吳姓,而是姬姓吳氏 泰伯他們奔的吳應該是虞,在山西境內,這個國家和周的關係非常好。然後不斷遷徙,終於來到江南。虞的意思是獵人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吳國說自己是泰伯之後是冒認,但是春秋時期的人似乎都承認他們。論語 述而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 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