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資治通鑑》不太理解乙個現象,為什麼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關係變化那麼快

時間 2021-05-30 15:29:36

1樓:成都小律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作為人的集合,更是這樣。換成邱吉爾的話來說,就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2樓:該使用者暱稱未顯示

古今皆然。

國與國的關係從來都變化很快。

不過感覺上這段歷史變化快,還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上,通鑑記述較為簡略,中間發生的很多細節並未描述,會感覺比較突兀,自然會覺得變化很快。

客觀上,多邊博弈極其複雜,各個國家經常處於戰爭狀態,時刻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要時刻因形勢的變化而調整政策,客觀上會比較快。

3樓:盛夏的約定

因為大家在之前的歷史中都賣過盟友且被盟友賣過,所以大家也就不以賣盟友為意了。

這屬於博弈論中的長期多次博弈,只要前期沒有構築出穩定的盟友,則後期必然是互相結盟又互相出賣,大家的預期是高度一致的:只要利益足夠,我或者我的盟友就會互相出賣,所以我的最佳選擇是一旦利益出現了改變在盟友出賣我之前先出賣盟友。

與之相反,如果前期構成了穩定的盟友關係,則背叛盟友會受到懲罰,容易落到孤家寡人而亡國的地步,所以這種盟友關係會得到比較長期的維持。這是春秋時代常見的景象。

在春秋時期可以維持的關係到了戰國卻無法維持下去,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第乙個是周天子式微,在春秋時代還可以斡旋各國關係的周天子,到了戰國已經完全成了被欺凌的物件,少了這個平衡力量,各國的外交變得更加激進。

第二個則是第乙個的發展,到了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衝突變得更為尖銳,他們不再滿足於成為可以號令諸侯的霸主,而是要吞併敵國建立起唯一的帝國,這導致很多諸侯國為了救亡圖存不惜採取任何可能的對策,包括出賣盟友。

4樓:真三三無

你要了解一件事,那就是當時除了秦國之外,山東六國的想法,有其複雜性。尤其到了戰國後期,秦國日益壯大,六國不得不合縱的時候,更是如此。

六國知道自己需要合縱對抗秦國,但是,三晉、楚國跟秦國接壤,燕國、齊國仗著自己跟秦國不接壤,對合縱不是太上心,反而利用機會,背刺這四個同秦國接壤的國家。同時,六國裡面,三晉、燕國相對弱小,齊國、楚國領土廣大,三晉、燕國害怕齊國、楚國伺機吞併,所以會對齊、楚不信任,而這幾個小國,單獨打齊國、楚國肯定是吃力的,所以就會出現三晉其中的乙個或幾個,聯合作為合縱聯盟大敵的秦國,攻擊合縱的盟友齊國、楚國的離奇現象;而齊國、楚國覺得,自己大,自己流弊,秦國一時幹不掉我,我可以伺機找機會,欺負欺負六國裡面的四個相對小的。

主要原因就是,各國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產生了衝突,六個不同利益實體,產生利益衝突有其必然性。

六國的實力不均、地理位置不均,最終造成了秦國可以坐收漁利的條件。

我強調一點,秦國的絕對實力,並不是完全凌駕於六國之上的。

5樓:甌南生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著重講的是唐朝(80卷)和五代十國(29卷)《週紀》僅5卷,比重如此之低,這哪夠你看懂?真要研究戰國,沒人把《資治通鑑》拿來劃重點。

這裡補充乙個回答

大家有沒有好的有關春秋戰國的歷史書籍推薦?

喜歡看資治通鑑的男生是什麼樣的乙個人?

許操 就我的話,我還是會看看韓劇,以前比較常看日劇,偶爾也會唱歌 健身。然後現實生活裡也是沒有女友,但有一狗票女高中生的粉絲,就是我去圖書館讀書時,她們會選擇坐我附近甚至和我面對面的那面位置看著我。感謝她們的賞識,我很開心,也許在其中挑一位做我女友吧!其實我是想從政來施行我的治國理念,然而卻仍然條件...

閱讀《資治通鑑》對提公升乙個人的修養有何意義?

OP葛底斯堡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每當在社交軟體上或者論壇上看到一群人對法官判罰結果不滿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句話 Fred 用一年多囫圇吞棗似的讀完了第一遍,基本上當天讀的第二天就會忘記了,但是自己明白它已經在你的潛意識裡留下了印記,等你第二次讀的...

作為乙個不玩AD想去玩AD的人不太理解為啥改建就不配玩AD?

鼎鼎大名的浪子i 像大嘴這種鬼畜攻速的改鍵有點用,其他改鍵真的沒啥用。個人喜好罷了。能跟你槓這個問題的,就當他是國服第一AD好了。君子不爭。 肥腸芝士漢堡 一切借助第三方外掛程式的改動,均屬作弊無誤。但!所有遊戲內部的偏好設定,都是為了服務更多玩家,根據自己喜好修改無可厚非。說句很多人可能不愛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