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起的名字為什麼很奇怪

時間 2021-06-03 10:04:03

1樓:李少卿

《左傳桓公六年》:

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

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

「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古人名字有五種起法:

信/以名生:「以生日名子,或聽其聲,以律定其名。」義/以德命:

「若文王為昌,武王為發也。」「以祥瑞之字為名。」象/以類命:

「以類名為象,若孔子名丘也。」假/取於物:「假借萬物之名以名子,如宋昭公名杵臼,孔丘名其子為鯉。

」類/取於父:「莊公之生與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時還要避開國、官、山川、隱疾、畜牲、器幣之類的「大物」。

現在我們回望古人名字,會有一種怪異感,主要是因為現在「以德命」已經成了主流,另外幾種很少見了。

2樓:關毛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流行的名字而已,

春秋時期叫鞅的、叫軻的、叫杵臼、叫嬰的……(基本都是純名詞),尤其再綴上”伯仲叔季孟“的(這個只能算排行,跟張三李四差不多)。

晉朝人起名愛叫XX之、X僧X,唐朝人起名字愛叫X玄X、X道X(宗教意味濃)。

我們上一輩愛叫建國、衛東、衛紅(政治意味濃)。

我們這一輩愛叫強、博、洋(簡單粗暴標明父母希望)。

再年輕的一堆子涵、子軒、子豪一樣嘛(只能說明父母愛看瓊瑤劇)。

說春秋戰中國人名很古怪的,實際上是時間隔太久,有些名詞所指的東西現代已經沒了或不常見了或者意思變了而已。譬如杵臼是農具,現在見的人少了啊;軻是早已淘汰多年的古車誰見過啊;鞅是套馬的皮帶這玩意兒接觸的人很少啊;嬰是項鍊,現在已經沒這種含義了。倒是有許許多多春秋戰國時期人的名字,譬如齊桓公小白、始皇帝、周公、孟嘗君、平原君、孫、吳、智伯、李等等等等,貌似哪個時代都會有許多人取這種名字的。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起名字不用避諱嗎?

水潤萍 其實不止趙章,趙雍現存有記載的四個兒子全部和先人或當世臣子重名,當然,趙章是其中最讓人奇怪的例子,直接和直系祖先重名 趙何 趙世家裡有 十四年,趙何攻魏 這麼一條記載。武靈王十四年是公元前313年,吳娃在前310年被父親進獻入宮,惠文王最早應該是前309年出生。我在想,這個攻魏的臣子如果聽說...

春秋戰國時期的“城”是怎樣的?

反對高票答案中 不可能綿延幾十裡 的說法 早期鐵器時代中國各種型別的城垣聚落都有,大而無垣的,大而有垣的,小而有垣的,等等,難以一概而論 在長城和遼東沿線有非常多戰國到漢代的小型堡壘 日了個天 樂毅伐齊和田單復國,如果僅從賬面數字看會讓人很難理解,七十餘城僅剩兩個,類比明天越南突然興兵北上,中國幾乎...

問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影視劇很少?

Gaarmat 時間跨度太大了,有時候我看了很多歐洲古代電視劇不禁會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會不會也像歐洲古羅馬時期一樣,風氣開放?那可真是不忍直視。和現在的中國簡直是兩種概念 歐洲的文化傳統在中世紀的7 9世紀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思想禁錮,但13世紀以後就逐漸放開了,頂多維持了2 3個世紀,而且各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的盟會意義是什麼?

王大器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曾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即他曾經多次 實際上是十五次 與諸侯會盟,除了自身稱霸之外,更維護了周王室的地位 維護了諸侯不受當時的蠻夷的侵犯 維護了諸侯之間的和平。那麼,齊桓公組織諸侯會盟,都做出了哪些約定呢?奠定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是著名的 葵丘之盟 在這次會盟中...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的服裝有區別嗎?

兔子先生 根據中國古籍,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例如,漢代 世本 記載 黃帝的臣子 伯余作衣裳 胡曹作冕衣 易 繫辭 說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史記 五帝本紀 說黃帝之妻嫘祖養蠶制絲,以作衣裳。唐代張守節 史記正義 記載 黃帝造屋宇,製衣服 3 王逸 機賦說 認為,上古人們拿獸皮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