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城」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11 13:39:57

1樓:

反對高票答案中「不可能綿延幾十里」的說法

早期鐵器時代中國各種型別的城垣聚落都有,大而無垣的,大而有垣的,小而有垣的,等等,難以一概而論

在長城和遼東沿線有非常多戰國到漢代的小型堡壘

2樓:日了個天

樂毅伐齊和田單復國,如果僅從賬面數字看會讓人很難理解,七十餘城僅剩兩個,模擬明天越南突然興兵北上,中國幾乎全境被吞,只剩不到半個黑龍江省,然後復國,有點不可思議。

事實上,齊國很早就實行了五都制,戰時以五都為核心集結兵力。樂毅伐齊時,沒被攻下的兩城恰好都是都城,所以齊國應還保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實力(考慮到原本在其他都城集結的兵力敗退到此二都)

當然樂毅伐齊仍是該時代的壯舉和縱橫事業的頂峰。其後齊國雖復,但被迫吐出了剛吃到嘴裡的宋國。七國形勢也從戰國中期的東西互帝轉為了後期的一家獨大。

3樓:懷劍聽雨

齊國是個特例,因為商業發達,大量商業人口導致很多小城也變成了大城,也就是把鄙公升級成了都,同樣面積,縣的數量是西周時的五倍,所以齊國戰國75城,實際上只是西周25個都(因為部分田採用商制而不是井田,所以耕地面積只相當於15個都),也就是現代25個縣的面積(現代山東的縣很多是按齊制,所以比較小)

如何評價齊國的五都制?

別國只有部分肥沃的平原盆地如果處在商業要道上可以達到這個條件,比如上黨

小城只有城牆和內堡,沒有外郭,也就是只有兩層結構。大城也不一定有外郭而是類似雙子城或水密格倉。

臨淄長邊九里,短邊七里。也就是32周制裡,一周制裡不到500公尺,也就是15公里還不到,答主資料有誤,建議您買一本《青銅與黃土》看看

薛國是商代就有的國家,保留的是商制,也就是孟子說的那套不是周制而是商制,所以商朝以近400公尺為一里,28商裡就是1萬多公尺,具體見我知乎文章《從度量衡研究夏商周的井田戰車軍制》。《山海經》的《五藏山經》也是一里400公尺的商裡而不是一里250公尺的夏里,可見是被重新折算過的。

以後我會好好談談戰國那些被割讓的城具體是怎麼回事,等我乙個月後回答。

春秋戰國時期,不講忠義嗎?

是講忠義的。只不過,題主要搞清楚忠義的物件。豫讓 荊軻 聶政 專諸,都很忠義。豫讓忠義於知瑤,他四處奔波,知瑤以國士之禮對待豫讓,豫讓知恩圖報,便幾次三番刺殺趙襄子。荊軻忠義於太子丹。他在窮困落魄的時候,太子丹給他好吃好喝伺候著,於是他就去刺殺秦王政。聶政忠義於嚴仲子,在窮破的時候,嚴仲子好生對待其...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是如何進行匯兌的?

威尼斯的貓 很簡單,按成色和重量,因為當時銅是稀缺物資。實際上,即使在統一貨幣之後,貨幣的成色和重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漢代初期就有許多私鑄錢,當時的各家鑄錢水平不一,那些鑄的差的,偷工減料的錢往往購買力低,而鑄的好的購買力高,而春秋戰國就更不用說了 而金銀就更明顯了,近代以前中國的金銀從來不像電視劇集...

問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影視劇很少?

Gaarmat 時間跨度太大了,有時候我看了很多歐洲古代電視劇集不禁會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會不會也像歐洲古羅馬時期一樣,風氣開放?那可真是不忍直視。和現在的中國簡直是兩種概念 歐洲的文化傳統在中世紀的7 9世紀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思想禁錮,但13世紀以後就逐漸放開了,頂多維持了2 3個世紀,而且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