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人們起名字不用避諱嗎?

時間 2021-05-31 22:44:28

1樓:水潤萍

其實不止趙章,趙雍現存有記載的四個兒子全部和先人或當世臣子重名,當然,趙章是其中最讓人奇怪的例子,直接和直系祖先重名……

趙何:趙世家裡有「十四年,趙何攻魏」這麼一條記載。武靈王十四年是西元前313年,吳娃在前310年被父親進獻入宮,惠文王最早應該是前309年出生。

我在想,這個攻魏的臣子如果聽說新誕生的公子和自己重名,那得是什麼心情……不知他要不要改名了。

趙勝:在此之前,趙氏一脈出現過兩個名勝的,乙個是春秋時期趙穿的孫子,乙個是趙敬侯之子,與成侯爭位失利。想想章、勝兩個名字當初本是父子,到了趙雍手裡直接就給倆兒子用了,也是挺……

趙豹:趙世家記載「武靈王元年,陽文君趙豹相」。趙雍繼位時年紀還小,很多政務應該還是由相邦還有「先王貴臣」肥義等人經手的,可以確認趙雍跟肥義的關係比較近,至於這個陽文君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他把自己小兒子也起名叫豹…………

趙氏重名傳統源遠流長,也不止武靈王這乙個例子(只是主父這起名習慣實在太典型了),包括趙刻、趙括等名也都是如此,還有趙嘉,也是後世子孫(代王嘉)和先祖(趙桓子)重名……真不是很懂這個傳統。

2樓:啦啦啦啦

其實我覺得,起名字的自由或者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章法或者硬性條件的,要麼是最早的時候最早最早,要麼就是現在,現在人起名字必須按照家譜起的還有不少,但是也不是所有家庭都這樣了。我在想,在最早姓氏的定義還沒有特別健全的情況下,名字會比較沒有規律甚至很隨意,那時候很多名詞也沒有現在這麼穩定的定義,或者還沒衍生出現在的定義,比如「徐夫人」煉劍大師,那個時候,夫人也不一定就得是已婚的貴婦。比如齊桓公公子小白,稱呼也很獨特。

怎麼說呢,還沒有那麼健全的起名字的系統,後來起名字便穩定下來,姓氏,名字才那麼有來有往。也就是發展到起名字特別「規矩」的高峰期,直到現在,人們開始自由自在,起名也又可以開始相對個性化,隨意化。

當然,我說的以上是男性,女性很多都沒有名字,在古代,不是特別重要或者特殊的女性,根本沒有名字記載,甚至不夠重要的女孩子也沒有起名字,比如就直接叫家族裡面女子的排號,比如;李三娘,趙六娘,,,云云,出名的,公孫三娘,辛十三娘,,,什麼的,嫁人後也是稱呼姓氏,其實我有時候也會疑惑,如果嫁人以後一夫多妻情況下,有人姓氏也相同怎麼辦?

話說回來,避諱什麼的也是有的,一定會有,只是和我們現在站在這個時代裡面,想的一樣不一樣的問題了,而且,人再重視什麼,也有可能會有意外出現,你說的例子,畢竟全中國都是少數,五千年歷史裡在中國這種家庭文化,帝王這樣的家庭,重名的確不會常見也不一定必須杜絕。就比如王羲之和王獻之現在聽起來好像是兄弟一樣,當然了他們是父子,,

不像是國外,國外的名字是固定的,而且叫一樣的可以表示親暱,尊重,傳承等等,甚至很多民族或者信仰要用父親的名字加上自己的,組成所謂的姓名。整體上,我們從古到今都是在乎名稱的,而且稱呼繁多,名,字,號,官職,姓,氏,諡號,年號,封號都可以拿來代指乙個人,不可能都完全一樣。我們的名字都是自由組合的漢字,隨著時代變化,人們對起名字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所以,再看到過去,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3樓:jiaping wang

確實有避諱的說法的,可以參見魯莊公出生時候的一段記載,魯桓公詢問申繻起名的講究,申繻答道:「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

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可見避諱最早是對於神靈的,後來才延續到人身上,所以名字不能隨便起,免得把城池、官職、山川、畜牲、器具隨便改名或不方便使用,還舉了幾個例子,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魯桓公聽了這些,就把生下的兒子命名曰「同「,因為他們父子是同一天出生的。

春秋戰國時期,不講忠義嗎?

是講忠義的。只不過,題主要搞清楚忠義的物件。豫讓 荊軻 聶政 專諸,都很忠義。豫讓忠義於知瑤,他四處奔波,知瑤以國士之禮對待豫讓,豫讓知恩圖報,便幾次三番刺殺趙襄子。荊軻忠義於太子丹。他在窮困落魄的時候,太子丹給他好吃好喝伺候著,於是他就去刺殺秦王政。聶政忠義於嚴仲子,在窮破的時候,嚴仲子好生對待其...

春秋戰國時期起的名字為什麼很奇怪

李少卿 左傳桓公六年 公問名於申繻。對曰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

春秋戰國時期的「城」是怎樣的?

反對高票答案中 不可能綿延幾十里 的說法 早期鐵器時代中國各種型別的城垣聚落都有,大而無垣的,大而有垣的,小而有垣的,等等,難以一概而論 在長城和遼東沿線有非常多戰國到漢代的小型堡壘 日了個天 樂毅伐齊和田單復國,如果僅從賬面數字看會讓人很難理解,七十餘城僅剩兩個,模擬明天越南突然興兵北上,中國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