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主張變法以圖強,在春秋戰國時期,幾個法家的代表人物,都取得過變法的成功,但為什麼個人下場都不好?

時間 2021-05-31 18:40:51

1樓:王離離

兄弟,你聽說過什麼叫既得利益者嗎?

我舉個栗子:

如果你繼承你爸爸的遺產,算了,張三吧,如果張三繼承爸爸的遺產,他爸爸過去也是繼承他爺爺,他爺爺繼承他太爺爺……,但是,這樣的繼承讓張三不思進取

這時候,變法者李四來了,宣布張三的兒子不能繼承了,張三的遺產要給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張三高不高興?他兒子高不高興。?

肯定不高興,不高興怎麼辦?搞事情~

李四就說了,搞事情就會死,王五搞事情已經被我殺了。張三搞不搞?當然不搞。王五的兒子還活著,王五的兒子高不高興?當然不高興。

後面會怎麼樣?明著不搞事情,偷偷搞事情,潤物細無聲的搞事情,而且張三和王五的兒子會一起配合著搞事情。

變法者背後是他的法和國的王,當這兩個倚仗確了乙個,你猜王小五張三張小三之類會不會跳出來?這些年的新仇舊恨會不會一起反清倒算?嘴臉參考文革整人。

李四變法的時候,是有倚仗的,那時候他就像一柄利劍,所向披靡,人人畏懼,那麼乙個沒有倚仗的李四如何擋得住反動集團的反撲?只有那麼幾個下場,此時,他就只像塊狂風中的破布頭了。

2樓:王靖海

你弄錯了啊。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近現代史學家整理出來的東西。

裡面只有公孫鞅的結局慘點。

韓非只是遊說秦始皇,然後被政治暗殺了,這個算不上「下場」。

吳起的下場慘烈,但通常把他歸為兵家代表人物。

總之,所謂的「x家的代表人物」是近現代人為劃分的結果。

實際歷史環境下的人物,本身的第一屬性都是政治人物,在政治漩渦中誰被乾掉了都正常。

春秋戰國時期,不講忠義嗎?

是講忠義的。只不過,題主要搞清楚忠義的物件。豫讓 荊軻 聶政 專諸,都很忠義。豫讓忠義於知瑤,他四處奔波,知瑤以國士之禮對待豫讓,豫讓知恩圖報,便幾次三番刺殺趙襄子。荊軻忠義於太子丹。他在窮困落魄的時候,太子丹給他好吃好喝伺候著,於是他就去刺殺秦王政。聶政忠義於嚴仲子,在窮破的時候,嚴仲子好生對待其...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誰是周公開創的制度革新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

小錦蓮蓮 文武周公,一共是三個人。我比較好奇的是你為什麼會這麼問。法是手段,而不是政治核心。我們看到很多律師從政的例子,除了林肯外,政客很多,政治家很少。另外法家的政治理論裡是傾向於集權統治的,而不是現代法律精神,現代的法律精神反而貼近儒家。不要說現代重視法律,就覺得法家的政治理念就是自由民主博愛。...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為什麼以吳姓立國?

Sunflower 不是吳姓,而是姬姓吳氏 泰伯他們奔的吳應該是虞,在山西境內,這個國家和周的關係非常好。然後不斷遷徙,終於來到江南。虞的意思是獵人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吳國說自己是泰伯之後是冒認,但是春秋時期的人似乎都承認他們。論語 述而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 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