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經歷了魏 蜀 吳整個興衰時期的人物有哪一些?

時間 2021-05-05 19:52:32

1樓:

名氣較大人物中

第一老不死是吳國的呂岱(161-256),活了96。

也就是說從黃巾之亂184年就23了,差7年就能看到蜀國滅亡才死用呂岱對比下幾個著名人物的生年

曹操155-220,呂岱小他6歲,比他活36年。

劉備161-223,呂岱和他同年,比他多活33年。

孫權182-252,呂岱比他大21,比他多活4年。

名氣一般人物中

第一老不死是蜀國的來敏(165-261),活了97黃巾之亂大約19歲,他死後3年蜀國就滅亡了沒什麼名氣的人中

第一老不死是張臶(136-240),活了105。。。。

只是沒做過官,隱士,真是老妖怪

2樓:

司馬孚,生於漢靈帝光和三年(180年),卒於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享年九十三歲,魏晉兩朝開國功臣,經歷從漢末到晉初的整個政治變局,而且時時處在魏晉之際政治鬥爭漩渦的中心。

其人物資歷與題目最為切合。

司馬孚,字叔達,河內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179年-251年)三弟。

其歷仕三朝,以曹植文學掾起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協助曹丕篡漢稱魏帝。後一直官居曹魏要職,歷任尚書令、司空、太尉、太傅,西晉建立封安平王,任太宰,邑四萬戶(西晉第一)。

『三國演義』對此人物著墨不多,如過場人物,似是庸碌之輩,然而例舉司馬孚親歷的幾件大事: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執政),追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擔負與司馬師攻克司馬門的重任,助誅曹爽;

嘉平五年(253年)(司馬師執政),東吳諸葛恪伐魏,東關慘敗,司馬孚領軍二十萬至壽春,於新城擊敗諸葛恪;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昭執政),蜀漢姜維進擊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司馬孚坐鎮關中,穩定局勢。

可看出,司馬孚身為司馬家族中的元老,每當亡魏成晉的關鍵時刻,往往挺身而出,化解危機。無疑有大功於晉室。司馬孚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祖,其在晉初地位崇高,親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死後備極哀榮,武帝三臨其喪,賜以東園溫明秘器隨葬,此後「依安平獻王孚故事」成為晉代乃至後世禮敬宗室、大臣的最高規格。

而另一方面,高貴鄉公曹髦遇弒時,百官莫敢奔赴,司馬孚枕屍於股,哭之慟,曰「殺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又逢廢立之際,司馬孚「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不敢逼」。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奐就金墉城,司馬孚拜辭,執王手,流涕噓唏,不能自勝。

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去世之前,司馬孚更是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稕,斂以時服。

」對於司馬孚這般政治姿態,歷來爭議極大,貶之者斥之為偽,惺惺作態,雙重下注,褒之者則讚揚他能在亂世之中維持君臣大節。但需注意的是,支援司馬懿政變,結束曹爽損害他們既得利益與支援司馬氏傾覆魏朝,建立新朝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對於士人內心的挑戰,亦是完全不同。秉持與司馬孚一致的「大魏之純臣」政治姿態的,還有王祥、陳泰等人。

然而,司馬孚等人也為這樣的姿態付出了一定代價,此處略去不講。

魏晉朝堂中,長壽者並不鮮見。魏晉位居三公者中年逾七旬的便有賈詡、華歆、王朗、鍾繇、董昭、司馬懿、韓暨、高柔、王凌、司馬孚、王祥、鄧艾、荀顗、趙儼、盧毓等十多人。但像司馬孚這般長壽,又同時參與見證魏晉兩朝開國,經曆三朝風雨的人物卻絕無僅有了。

3樓:

說乙個與題目無關的。

南朝琅琊王氏有個叫王琨的貴族,生於399年,當時東晉皇室處於掌握權力的巔峰;4年後桓玄篡晉,不到半年劉裕崛起滅掉桓玄。到420年劉裕代晉時已經官居郎中高位,而被劉裕賞識。然後一直活到479年劉裕的曾孫把皇位禪讓給蕭道成,這之後又活了4年蕭道成也死了他才去世。

代換到北朝,王琨出生的時候拓跋珪草創北魏,打敗後燕,正是如日中天。到王琨死的時候是拓跋珪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在位,轟轟烈烈的孝文帝漢化即將拉開序幕~

蕭齊代宋時候他說:「別人都以長壽為樂,老臣我卻以長壽為悲,既然不能早死,卻頻頻目睹此事!」實在悲涼啊。

4樓:yuyuxiaosi

假設這個「經歷」的人以入仕為前提

如果從狹義的220年曹丕篡漢到280年東吳滅亡劃分司馬孚(180-272),220年開始輔佐曹丕劉禪(207-271),219被立為太子,開始學習治國之道如果從廣義的184年黃巾之亂到280年

王祥(184-268),此人就是二十四孝臥冰求鯉那個廖化(?189-264)

如果假設不成立

左慈(156-289)完爆

5樓:高二狗

東吳的人更替比較快,都是短命的主。

蜀國的話,趙雲((?-229年)應該差不多,但是三國後面的事情,比如鄧艾姜維那時候,基本上也沒他。

曹魏那邊,賈詡算是挺長的。但也只是到223年,曹丕是226,比趙雲死得還早。

那麼基本上也就只有司馬懿和劉禪。不過赤壁的時候劉禪還小,司馬懿真正出場的時候也挺晚的了。

沒辦法,跨度太大。

6樓:

劉禪赤壁之戰那年他一歲

曹丕稱帝 13歲

劉備稱帝 14歲

孫權稱帝 22歲

………司馬昭即位 58歲

他死那年,離西晉滅吳只差9年……

堪堪比得上廖化

7樓:

必然得提賈詡

賈詡,公元147年至223年活了77歲。前半身好像事蹟平平。

初登場時間,大概在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廢獻帝(189年)。

主要事蹟有:

1、先投董卓。當董卓身死後,說服西涼眾奔襲長安,混亂時局,又憑各人魅力彌合各實權武將間的間隙維持西涼勢力不至潰散。

2、再奔張繡。期間比較複雜,直接後果是曹操長子曹昂身故,大將典韋身故,張繡選擇曹操而不是袁紹。

3、官渡之戰。僵持階段分析指出曹操優勢所在,後來便有了奇襲烏巢,跟這番談話有沒有關係就不知道了。

4、離間馬超韓遂。平復西涼動亂。

5、挺曹丕,旁敲側擊導致曹植失勢。

以上這些事兒都對歷史造成了很大影響

8樓:

魏:其實可能是司馬昭多一點從小看到大麼,不過賈詡也不能忘了。

蜀:沒人提老傢伙廖化馬岱其實也算。

吳:吳國歷史比較長,個人感覺陸遜(孫權更合適)

所以三國應該是「魏蜀吳」還是「魏漢吳」?

白河朋也 首先,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 蜀 或 蜀漢 亦稱 劉蜀 季漢 對於劉備來說,是繼承漢朝大統,不可能自稱 蜀國 但是蜀國自始至終的統治區域就是蜀地,甚至連荊州都沒收回來,幾次北伐吃掉的部分涼州地區也都吐出來了。而對於接受禪讓代漢而立自居正統的魏來說,劉備的漢 孫權的吳都只...

魏蜀吳三國後期是否已經丟失了前期的某些理想?

應該說沒有每個國家都希望一統江山,曹魏一直都想越過長江一統天下,但敗於赤壁,曹操後來定國策,休養生息,因為自己站地盤最大,時間有利於自己,待兵精糧足,時局變化必能實現統一大業。事實也是如此 劉備一直想效仿漢高祖劉邦出川逐鹿中原,諸葛亮之所以六出岐山,他知道如果不伐魏將來必被其滅,其死後由姜維接任北伐...

為什麼三國裡面,蜀吳聯合過,魏吳聯合過,蜀魏從來沒聯合過?

袁本初 有啊,諸葛亮與司馬懿聯手做掉孟達就是一例,雖然這裡面有些糾纏不清的地方。孟達這個傢伙原本在劉璋那裡做官,後來劉備入蜀後就跟了劉備,參與攻占上庸。在上庸期間孟達沒有援助關羽,又與劉封有矛盾,想來想去害怕被問罪就投靠了魏。孟達之後與夏侯尚 徐晃共同打敗了劉封,迫使劉封回到成都並因此遇害。曹叡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