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從神經學角度解釋 為什麼健身能使人的靜態心率(resting heart rate)降低?

時間 2021-06-01 07:15:58

1樓:kmlover

首先,題主你聽到的說法:

健身能提高心臟肌肉的力量,每次壓力大,輸出更多血液量,所以在更低心率下依然能為組織特供足夠的血液和氧分。

這個說法本身是錯誤的——運動人群安靜心率的降低是心臟容量增加的結果,與「心臟肌肉的力量」沒有關係。簡單說,運動的供能性質和心臟的對應變化的關係是這樣的:

只進行足量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心臟容量擴大了(例如高水平長跑、越野滑雪、公路自行車運動員的心臟容量在1200毫公升以上,而體重相近的不鍛鍊的普通人心臟容量只有600~700毫公升),每次跳動能輸出更多的血量,而人體在單位時間(比如一分鐘)內需要的血液量是一定的,所以心跳次數就相應減少,對外表現為安靜心率大大降低,且在中低強度運動時可以先提高每搏輸出量(收縮時盡力排空,舒張時充分放鬆)而較少提高心率,讓疲勞推遲發生。但由於心臟肌肉沒有得到足夠加強,所以能承受的最大心率有限,從而能夠達到的運動最高強度也有限。

只進行足量高強度的無氧訓練——心臟肌肉增強了(心肌生理性肥厚,與高血壓等導致的病理性肥厚相區別),能夠承受更高的心率(每分鐘180次以上),但每次跳動輸出的血量基本沒變(因為心臟容量沒變,就好比乙個1公升的可樂瓶,你用再大的力氣去擠壓,也不可能擠出超過1公升的水),所以在運動強度提高時只能通過增加心率來提公升心臟輸出,從而導致疲勞更早出現。

先進行足量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再進行足量高強度的無氧訓練——我在第一次Live中提到過這是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之一:首先有氧訓練使心臟容量得到了增加,從而提高了每搏輸出量,隨後無氧訓練使心肌強度也得到了提高,可以承受更高的心率,從而既能達到更高的運動強度,又能讓疲勞出現得更晚一些。專業運動員在基礎階段的訓練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來的,只不過隨專項需求不同,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的比例有異。

先進行足量高強度的無氧訓練,再進行足量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首先進行的無氧訓練強化了心肌,束縛了心臟容量增加的發展潛力,從而限制了隨後的有氧訓練的效果。這在專業運動員的訓練中是大忌,但很多教練員在訓練少年兒童時,為了早出成績而違背了這條原則,導致少年階段成績很好的孩子在青年和成年階段無法進一步提高,過早地結束運動生涯。

至於題主提出的交感神經的影響,在「運動使安靜心率降低」這個具體問題中,主要是迷走神經均衡性的變化使心臟肌肉在舒張時放鬆更充分,從而增加了心室舒張容量和每搏輸出量。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體心臟的輸出量取決於身體需要(出了問題,身體需要,心臟給不了或不給那另說),僅僅靠「神經系統敏感性降低」是不能放慢心率的,因為心率一放慢,輸出量就減少,使身體處於缺氧狀態,而大腦對缺氧是最敏感最不能承受的。

如果有哪種生物進化出了「僅靠神經系統敏感性降低就能放慢心率」的能力,那它肯定很快就因為腦子缺氧不好使而被大自然淘汰了!

2樓:洋蔥麥子

我其實特想知道年輕人20來歲,心率很低,但是沒有任何不適,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去檢查了說是竇性心動過緩,但是都說沒有症狀就無大礙……以前打球的時候也就55下左右,現在健身之後我的心跳都穩定在45以下………最低有過38……

神經學角度來講,什麼是學習知識

Nineteen8 本人目前在圖書館遊蕩,並且在刷知乎看到了你這個問題,正好最近在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裡面的很多學說都是關於學習的,所以我也溯源一波。一開始嘗試在這本書中尋找答案沒找到,這本書實際上還是過於理論化了 後面的內容我就不拍了想看可以去圖書館借一下,神經生物學領域的巨著。真正的答案在這個書...

人的智商和情商,從生物學角度或神經學角度,其作用原理和區別是什麼?

feng 說實話並不存在情商這個概念的定義,人們往往是從與智商相對立這個角度來理解情商的,例如說有人說智商是理性思考的能力,情商是感性理解的能力云云,可以說是強行找對立 其實不止這個,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兩個不懂的概念就想當然地自己去模擬了 我能想到最好的說法大概是這樣 智商是了解真理的能力,情商是了...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他們想得到什麼?

雪山愛大海 我不相信星座,也不喜歡星座論,因為有人以星座給乙個人貼標籤,把不屬於這個人的屬性強加給這個人,我有點反感這種。我也不喜歡自己的星座,可惜星座不能改 NOTtoday 星座我覺得就是一種心理暗示。人的性格是有很多面的也會改變,星座通過大範圍的性格猜測然後給定它以後可能的走向,然後謀求心裡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