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 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 2021-05-11 23:51:12

1樓:華藏淨流

有分就是愛取執著滋潤熏習業種產生的能引發後有的大勢力。與清淨識相對。有的分類很多,有一種是欲有,色有,無色有。

即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名色。和十二緣起裡面的愛緣取,取緣有的有是同乙個,即是受愛取熏習能引發後有有大勢力但還未現起新的名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有(即中陰身)。此處是果中說因,禪定能發有分指的是如果愛取執著禪定境界不捨,可能會產生或欲貪或色貪或無色貪,新的名色就會現起,惑業苦也就無從斷了。

屬於染汙意識。

有的本質是愛煩惱會潤業種產生新的名色,但新的名色還未現起這一過程。(此皆是從十二因緣角度說的)

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一切由名言所安立的法都可說是有(不通達緣生法所產生的遍計執),有即是執著於實有的意思,與空/寂滅相對。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樓:司馬義

你貌似問錯人了。因為【有分】這詞是從四部以外的小部和論藏才有的。我本身不是修南傳的,所以不會從南傳的說法出發。

因此我的答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或意料之外的。根據南傳【有分】其實就是十二緣起的【有】。我只能從緣起法及【有】說起吧。

只有證四聖諦者才能有機會見證到緣起法。剛證四聖諦時,初證初果者,因為如實正知苦/苦諦,不曾被察覺的無明愚痴剎那被察覺到,對整個緣起造成了變異。也因為認識到真正的苦,也發現苦一直被不如理地聚集,這就是苦集諦

覺知到苦的聚集過程中是經過層層的節點,而每個節點都有其個別功能。初證時,覺知到這些節點可能不是很清晰,在閱讀相應部的因緣相應就有了共鳴,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即使沒有閱讀到因緣相應也會隨著不停地觀四念處下發現每個節點的作用。

我剛才說到無明愚痴第一次被察覺到時,會造成整個緣起出現變異。不單變異亦會對某處造成了破壞。

十二緣起:無明 > 行 > 識 > 名色 > 六入處 > 觸 > 受 > 愛 >> 有 > 生 > 老死

當中受到嚴重破壞的是【取】。【取】當中有戒與禁取、真我論取等,也就是證初果者所斷除的我見、戒禁取見,經已直接可見的緣起而對法的疑見亦斷除了。【取】出現了不健全導致【取緣有】這環節也出現了異於常人的地方,也就是未來世的去處也就是【有】讓初果不會輪迴至惡趣,只會在欲界天與人間輪迴。

因為對於自我執取的已經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所以難以犯下嚴重的貪嗔痴。

部分的【取】受到破壞,這就是苦滅諦。在整個苦集的流程運作已經不像以往毫不察覺其存在、毫無違和感、或完全無知,反而在每次的流程都被注意到是乙個又乙個的警鐘,脫離苦的警鐘。加之每次的流程都是正見的生起,也就是苦滅道諦/八支聖道。

這導致證果者必定會修習八聖道而走向解脫。所以他的輪迴次數是非常有限的。

證初果者,不單開始認識了苦,還認識苦一直不停地聚集導致不停出現輪迴,但是亦是因為某部分受到破壞,亦認識到它是可以被滅的。隨著修行八聖道,緣起集法會逐漸受到破壞及變異。破壞著沒有了我見的支撐著的五欲取、也導致對色聲味香所觸的渴愛也出現了運作不正常,因此貪嗔痴薄,而證二果。

當五種渴愛被滅,那麼五種欲取亦被滅,也就是欲貪、嗔恚被斷除而證三果阿那含。因為【取】中的欲取被滅,【取緣有】這環節出現更嚴重的破壞,也就是【有】中導致輪迴欲界的【欲有】也被滅。所以三果阿那含不再有欲界輪迴的條件。

沒有了五種渴愛的阿那含只剩下對法的渴愛。隨著繼續修八聖道,當對法的渴愛也滅,則諸取滅。諸取滅則【有】滅,他就知道: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自知不受有就是因為見證到【有】已滅盡無餘,已不可能再有生了。

SN12.19

「比丘們!為無明所蓋,為渴愛所繫,愚痴者的這個身這麼生成。佛陀在相應部的因緣相應開示說渴愛所繫,這個【有】身才這麼生成的。

當阿那含滅了渴愛所剩下的對法的渴愛、導致【取】滅,取滅導致【有】滅。到這種程度若沒有證想受滅盡的滅盡定,他只是一名慧解脫阿羅漢。一般來說如果他在慧解脫前還遠遠沒證非想非非想定,當證了慧解脫,已是無學了,他已圓滿了,所以不會有什麼刻意的,或刻意的去證還遠未及的滅盡定。

但如果他已證非想非非想定,在慧解脫時,因為諸緣起法集上的滅,已明與解脫,那麼對他來說滅盡定只是一步之遙。滅盡定只是在【行】滅,導致到【識】滅(識與心同義,識滅 = 所以才叫做心解脫,究竟心解脫),然後餘下緣起皆滅。所以心解脫只是多了乙個操作而已,但阿羅漢早在慧解脫已圓滿了。

如果說俱解脫阿羅漢有神通,很牛掰,神通只是副產品而已。慧解脫已無學,已圓滿是不會刻意去追求的。

我時常被學習南傳的賢友們問我一些有關論藏、解脫道論的問題。裡頭有很多新名詞,新學問,讓我看得出來眼花繚亂的。我只能說當見證到緣起時,相應部裡所說的一切已經非常足夠有餘去證阿羅漢了。

3樓:善見 bhikkhu

有分流在生命過程中是乙個基礎的心識流,有分流不斷地生滅,這時候如果出現乙個外在的色所緣,它在眼淨色的高峰期,同時撞擊有分和眼淨色。在撞擊的那乙個剎那,乙個有分已經生滅過去了,這個有分就叫做「過去有分」。之後有分會波動兩下,然後中斷,所以這兩個有分,乙個叫「有分波動」,乙個叫「有分斷」。

前面這三個心,我們看到乙個字「過」,乙個「波」字,乙個「斷」字。「過」指的是過去有分,「波」指的是有分波動,「斷」指的是有分斷。色所緣撞擊的就是過去有分,在撞擊的那一剎那這個有分就生滅過去了,所以叫做「過去有分」。

過去有分之後,有分就波動了兩下,然後就斷掉了。那這三個有分心是屬於離心路過程的。

4樓:剎那公子

不明緣起,不解瑜伽,不能從廣大視角、以平等之心去觀照事物現象的普遍聯絡、相應而起(不實、如幻),而是孤立、片段、僵化與靜止的看待種種因緣聚合,自囚因緣法中,以之為有,以之為實,進而分別人我自他,由此起種種愛憎取捨之心,這就叫有分心。

傳統的說法叫:您著相了。

著:執著。

相:由妄想而起顛倒——例: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前為妄想,後為顛倒。

對治及修行次第: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型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明白了嗎?

於世相如實觀照,這叫真觀清淨觀。如理思惟,這叫智慧型觀。以廣大心作平等想,則就是慈悲觀了。

金剛經同理,但後面更進一步闡述了空觀,不過這是另外層面的事了。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愛情的本質又是什麼?

王瀟宵 愛情可以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婚姻也可以只是大多數人傳宗接代的一道手續。但是,那是別人的定義,我們可以創造自己的定義。在我看來,婚姻本質上是一種契約,是一種可以與時俱進,不斷改變的契約。愛情,可以是兩個人在一起快樂的基礎上,可以一起成長歷練。 Vincent Tang 個人見解,法律婚姻事實...

生命的本質和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Entropie 從我對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理解,生命可以通過消耗外界的低熵,排出高熵,來延緩自身的熵增。比如進食排洩,剝削揮霍。與此同時,一些生命還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外界的熵,成為熵增主體。比如愚公移山,著書立說。而無生命物質只能是熵增的客體,低熵被消耗或虛耗。意識形成的微觀機制至今是乙個迷。但是...

本能的本質是什麼?

餘杭舟 一方面是遺傳因素,因為DNA調控著整個身體,另一方面就是經驗,就高中課本上提到過的馬戲團的小狗一聽到哨聲就跳舞似的,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 頤養小星 本能是由身體自覺發出且不受思想控制的一種本我行為。比如你走路撞上一根電線桿,下一次你再走到相同的位置你會不自覺的繞過這跟電線桿,這並不是傳統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