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管理和團隊協作的發展,10萬個高中有沒有可能生造出航天火箭?為什麼?

時間 2022-01-06 00:48:26

1樓:Tia

設高中生17歲。

馮布勞恩24歲主持V2飛彈研發工作,8年後部署實戰。

所以就算不給他們任何技術資料,讓這些高中生自己關起門來琢磨,也很有可能在15年內造出火箭。

說起來,你該不會以為造火箭的工程師有人是生來就會的吧,他們都是從高中學過來的。一些高中生經過合理的管理和協作,花費七八年時間準備,就可以造得出現在最先進的火箭,這個過程叫做上大學。都不用十萬人,抽一些尖子生告知目標自願報名,單獨培養,有一兩萬人就足以從採礦到造火箭了。

2樓:支浩宇

當然可以呀,你讓這些高中永遠不畢業,上高中上到40歲,直接在裡面培養航天科學人才。 那不就把高中變成科學院、工程院了嗎,但是外面還是掛高中的牌子。 按照題目要求,這仍然是高中,但實際上變成了航天研究院。

3樓:孫麒

如果是可以繼續培訓且不考慮成本問題,那肯定是做的出來的。畢竟10萬個人打底,定向培養工程師。

如果你說不培訓材料無限自己研究,那可能需要他們繁衍幾代才有機會。

4樓:FoxMulder

理論是一方面,這個甚至可以說是困難最小的一方面,10萬高中生相當於高考考生總數的1/100,按比例來說,這10萬人裡,清北水準的考生就有幾十個,加上其他幾所國防軍工院校,幾百人的腦力隊伍是可以湊出來的。

最大的困難來自於實際的生產,在圖紙變成實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根本沒考慮過或者根本預想不到的問題,需要使用工程手段去解決或抵消其影響,還有故障的排查,沒有在一線呆過,沒有經驗的積累,那是很困難的,因為有些故障的原因和解決方案是有悖直覺和邏輯的,雖然一路分析下來,仍然可以找到因果鏈,但是這條因果鏈可能會繞的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造是肯定能造出來的,就是需要很長時間去試錯積累。

5樓:cerkang

這是乙個很矛盾的問題。一邊說著資源不限,一邊說著高中生用一年時間。實在不知道該說啥。

當然了,要只說造,時間足夠,那高中學歷是可以的。然而即便是寫程式,高中生又能寫成什麼樣子呢,要不為啥bat不去招高中生呢?

6樓:USS ENTERPRISE

火箭最基礎的一些東西:流體力學,熱力學,結構力學,飛控,燃料成分

其中任何一項都離不開高數,你是覺得15.6歲的小孩可以靠著初中數學的基礎在一年內學會高數和以上任意乙個科目嗎

7樓:西羊

我認為沒有可能。

現在的高中生不是我鄙視,好多水份,學的知識是重複性的。比如你寫個文體然後讓學生們按范文本重複,當然可能是某些限制吧。少去了自我創作的能力,這樣跟老一輩的天文們沒有可比之處。

就我看我那個堂弟吧,據說是學工科的,也是高中生,我從沒看到他在家裡幹過家活,什麼修電器電線電燈之類的,與其說是名副其實的學生了。

而我那時候,能修理家用電器,能自己安裝家用,能修理家電。這差別有多大。

8樓:Gavin

可以的。

因為人本身沒有學歷這樣的屬性。或者說,人本身能力和素質不會被學歷所束縛。10萬個孩子憑藉自身的努力,我覺得各種可能都有。

說白了,我們不能對人用一套刻板的評價。現在的教育體系其實是非常落後簡單的,對人才能對培養和利用是非常粗糙的。中國高中的教育其實已經非常深入了,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

高中畢業了,理科生對現代物理化學都會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這點已經很了不起了。

9樓:

這是有可能的

我們都認為,有一天記憶是可以灌輸的,知識是可以通過植入晶元的方式交給大腦的

所以10萬高中生……數量好像還不太夠,目前發射一枚火箭需要的產業工人數量應該大於10萬

不過沒關係,未來機械化的發展是更發達的,不需要那麼多產業工人。

所以綜合算起來,應該是夠的。

但是還有乙個問題:

以當時的科技水平,只發射一枚小小的航天火箭,不是太無聊了麼?

膽子大一點,比如說……兩枚?

10樓:

現在不可能,將來或許可以。我記得當年高中的時候,老師拿了個80年代初的物理高考難題給我們做,我們發現巨簡單。這是教學水平和學習深度的進步,或許將來高中也能學到足夠的知識。

但現在絕對不可能。

11樓:火星居士

理論部分(設計)尚可做到,實際製造幾乎不可能。

現在的年輕天才太多,不舉那種特別著名的,就舉幾個我的同學和學弟。

由上可見,只要有足夠多的高水平高中生,在此基礎上進修,掌握火箭推進有關的理論知識不難。至少可以在幾年時間內把設計這一關解決。

比較難的其實是製造環節。火箭的製造需要大量的高階技工,同時需要不斷進行各種實驗。這種動手實操能力高中生普遍比較缺乏,而且培養高階技工所需的時間和精力也遠比學習大學本科基礎課要難。

需要有好師傅,需要有不斷的練習,這些對於高中生來說短時間內難以做到。

12樓:長達啊

首先要看你問的是 10萬高中生是否有造出火箭的能力還是能真正造出實物。隨著人類知識的積累與科學技術的低齡化,10萬高中生完全有可能擁有造出火箭的能力。河北初中學歷的農民大叔也靠自己的專研造出飛機勒!

現代社會資訊不是閉塞的,知識也不是封鎖的。如果10萬高中生都有像河北大叔那樣的毅力和專研精神,積累起造火箭的技術完全不是問題。

至於是否真正能造出實物,個人認為不現實。即使有了造火箭的技術積累現實中有諸多原因讓你造不出來。家庭方面:

作為高中生你跟你爸媽說我要造火箭你覺得他們會是什麼反應?脾氣好的家長估計會覺得這孩子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脾氣不好的估計就混合雙打了。經濟:

研發的經費何處來?材料和場地怎麼得?一切一切的必要資源10萬高中生難以負擔,除非這10萬高中生全是身價百億千億的富二代並且都得到了家庭支援那我無話可說。

國家和社會層面:火箭這種國之重器的研發沒有國家支援,再有錢也是想想就好。再者說中國就這麼缺人?

要高中生給國家造火箭,真當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專家團隊吃乾飯的啊!在製造火箭這件福澤後世的偉業上,我們國家付出的心血與經歷的苦難不是我們普通人能體會到的。所以別整的跟鬧著玩似的。

13樓:lei siri

我認為有可能,且並不需要這麼多人,但有乙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全是高中生,需要至少乙個統領的人,這個人不能是高中知識狀態。

而且你的題設本身也有這樣的前提條件,因為每個人只學一部分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有人預先對製造火箭所需全部知識進行分割處理,然後交給這些高中生,同時在這些高中生執行的時候提供乙個彙總聯絡的功能。

有點像分布式計算,對不對。但想要乙個結果,還是需要乙個核心的程式控制整個過程的。

14樓:小零子

這是乙個非常簡單的邏輯謬誤。就是你不能由,「目前幾千個水平不同、專業不同的科學家能夠互相協作而做出航天火箭」,就推斷出,「未來幾十萬個高中生能夠互相協作而做出航天火箭」。這裡只是看到了「互相協作」,但是沒看到「水平不同、專業不同的科學家」與高中生的差別。

或者換句話講,如果這裡的高中生,已經學習了一部分專業知識,那麼他們是高中生還是科學家哇?

15樓:

如果以後造火箭像生產線造汽車,那就可以。不過十萬人太多了,你的說法像是五十年代挖水庫,沒有機械只靠人。

不過火箭多了對環境危害極大,資源也受不了。所以除非地球不行了準備逃離,這樣的規模不可能。

16樓:英年早肥

基本不可能

牛頓和萊布尼茨幾百年前搞出來的微積分,現在還讓無數大學生頭疼

你說高中生就製造航天火箭?算了吧,乙個空氣動力學就搞不定

沒找到滿意的團隊協作和專案管理軟體?

智辦事 在乙個企業,協作是指為實現預期的目標而用來協調員工之間 工作之間以及員工與工作之間關係的一種手段。協作能創造出一種比單個戰略義務單元收益簡單加總更大的收益,即實現協同效應。協作的另一種解釋是 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充分友情的利用組織資源,依靠團隊共同的力量共同完成某一件任務。各層次之間 部門之...

團隊裡的 明星員工 對組織發展和管理有什麼影響?

阿拉比卡 我覺得有一本書可以有點啟發 鳳凰專案 明星員工優點就是能力強,好用,有時候會立竿見影。缺點是,可能會導致依賴性,從而易忽略團隊本身的建設,基礎架構建設,最後無法替代。其實從公司的角度來說,要做更多的事光依靠個別人就有瓶頸,管理層要把事情標準化 簡單化,讓非明星員工都能發揮作用,這也是很多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其他的三維軟體的發展和完善(如SW,UG等 ,是否creo的應用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UG設計愛好者 proe的市場占有率在下降是事實,以前模具還用proe,現在基本全是UG了,proe公升級為CREO也改變不了它市場下降的事實,市面上有很多軟體比它出色,像UG軟體完全能替代creo,無論是正逆向造型還是模具,在互動設計方面,UG比proe做的好很多,sw也是一款很不錯的軟體,簡單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