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卵形炮塔的坦克逐漸消失了?

時間 2021-06-02 09:58:36

1樓:Bullet Zhang

卵形炮塔的核心是較小的投影面積、較大的傾斜角度使得防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公升。同時鑄造炮塔也易於生產。然而隨著戰後金屬射流破甲彈(HEAT)的發展,均質裝甲的防禦越來越不靠譜(當時HEAT對均質裝甲的侵徹力甚至可以達到普通動能穿甲彈的數倍)。

隨後,復合裝甲橫空出世挑下了新型裝甲的大樑。而復合裝甲大多是三明治結構,把許多不同材料製成的裝甲板一層一層疊起來,而這種結構注定了卵形炮塔極大增加了加工難度。而多邊形的炮塔則能很方便地向其中塞入復合裝甲,同時外掛程式模組也很方便。

所以現在很多坦克都捨棄了卵形炮塔。

2樓:

卵形炮塔起源於斜面裝甲,由於二戰中坦克斜面裝甲的優秀防彈效能,設計師們就想,能乾脆把炮塔做成帶弧形的,這樣就能更好的利用斜面的防彈效應

卵形炮塔的大規模應用出現在50年代和60年代

這方面應用最早的是蘇聯

T3485的改進型T44坦克,車身已經有T55的影子了

T54坦克,已經使用卵形炮塔

差不多同時的T10重型坦克,也是卵形炮塔。

美國M48

美國M60

卵形炮塔的優點主要有兩個

一,由於它可以一次性由模具鑄造成形,比需要焊接的盒式炮塔省時得多

二,在那個主要靠裝甲厚度來防禦(也就是第一代主戰坦克)的時代,卵形炮塔的確節省重量又能達到最好的防禦效果。

退出歷史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正因為它是鑄造成形,裡面的砂眼,氣泡自然比焊接炮塔多,引起裝甲質量下降

二,斜面導致車內空間狹窄,成員舒適度下降,不利於後期改進時加裝一些裝置

三,可防禦HEAT的反應式裝甲和效能遠高於鋼鐵的復合裝甲的出現,以及穿深極高的APFSDS的大力發展與全面應用,使卵形炮塔靠斜面等效裝甲厚度以及跳彈效應的優勢蕩然無存。

3樓:Jin Dwight

當初用鑄造卵形炮塔的目的是抗蛋外形,然而隨著破甲彈的發展均質鋼裝甲並沒有什麼卵用。

現在的復合裝甲又造不出卵形的,你外面必然是平板。。。至於裡面是啥形狀就無所謂了

4樓:四海之內

鑄造大體積的炮塔估計只能從西伯利亞苔原荒蕪的墳墓裡把蘇聯的老技師們挖出來才行了。

——來扯一段吧。

首先,請允許我念一段先賢的教誨——

「多鉚蒸剛,炮塔至上。億萬炮塔,億萬榮光!」

原教旨坦克都是異教徒,聖·路易斯·雷諾才是神的代言人。

FT-17就是鉚接炮塔。

後來裝甲板越來越厚,鉚接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時候,教廷遭受了大危機,很多教眾選擇叛教,分別成立了焊接炮塔交、鑄造炮塔教和無炮塔教。

厚板焊接的難度使得除了德國這種異端之外的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鑄造炮塔。被你們這些新生代信眾張口能誦的——鑄造有砂眼,鑄造有氣泡,鑄造不夠剛,鑄造缺陷多這些東西,在厚板焊縫缺陷的面前全都一文不值,大家都匍匐在鑄造炮塔的腳下瑟瑟發抖。

就如同焊接技術會發展一樣,鑄造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甚至到了復合裝甲出現的時代,鑄造炮塔對復合裝甲塊的相容也毫不遜色。

直到復合裝甲塊作為主裝甲登上舞台之後,作為基甲的鑄造炮塔才顯得落寞了。嚴格地說,是為了適應填入式模組化復合裝甲塊的大尺寸複雜結構鑄造件在焊接件面前顯得太矯情了。

為什麼沒有搖擺式炮塔設計的空降坦克?

GD hao 因為並不保證輕量 如果輕量是出發點的話 上下半體之間必然有更大的重合面積,這些面積還得有防護力以空降快反為目的設計的戰車裡,自然不這樣選擇。再說三防捉急 ShJR 空降坦克總共才幾種 數來數去正式裝備的也只有這麼幾種 英國領主 滑翔機運輸 美國 M22 蟬 滑翔機運輸 美國 M551 ...

為什麼二戰時艦炮炮塔是方的,現在艦炮炮塔大多是圓的?

張子平 為啥當年萊特兄弟的飛機是方的,現在飛機大多圓頭圓腦的?為啥當年的坦克是方的,現在坦克很多帶有弧形?為啥當年的轎車是方的,現在轎車都圓頭圓腦的?無他,材料加工水平的進步爾。 繁星之下 厚重的裝甲要想加工成球型或卵型,需要整體或大塊鑄造,非常困難,因為需要很大的模具,所以戰列艦這種重裝甲炮塔傾向...

遊戲對戰平台經歷了怎樣的演變,為什麼逐漸消亡了?

巴扎黑 我想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畢竟到最後國內大多數平台都跟我有一定關係。先從誕生說起,對戰平台其實是乙個時代產物,在當年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沒有今天這麼發達 網速慢 頻寬小等問題 所以當年的遊戲哪怕是對戰類 紅警 war3 星際 遊戲早期最多支援區域網對戰 當然也有自帶戰網 以及其他聯機功能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