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這個哲學提問,如何進一步優化?

時間 2021-06-02 09:58:36

1樓:卯金刀先生

向前追索,思索當下 ,向後延展

或者回望前世,審視今世,展望來世(不要笑,此處無佛教意味,僅僅借用指代時間軸或者不同程序)

向前追索:

什麼樣的程序因素條件促成了「我」的產生和存在?

從什麼方向演化而來?

有哪些選擇?為什麼?

思索當下 :

與當前環境有那些聯絡互動及相互影響?

當下「我 」處於個體演化的什麼階段?處於人類程序的什麼階段?.....宇宙演化的什麼階段?

有哪些選擇?為什麼?

不同選擇可能產生什麼後果?導向什麼方向?

向後延展:

自然規律,緣聚緣散

個體的我終結後,我類繼續演化的可能與選擇有哪些?程序因素條件?....宇宙演化的可能與選擇有哪些?

2樓:普進峰

「我」是乙個利益共同體。

對個人而言,「我」的利益並不一定就是個人的全部利益。比如說,抽菸傷肺。所以,個人在抽菸的時候,「我」的利益並不包括肺的利益。

吸毒在這方面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不管是抽菸還是吸毒,只能讓人的部分腦細胞興奮,而且這種興奮是嚴重傷害身體為代價的。

個人都無法保證自身是個完整的利益共同體,無法保證自身均衡地享受利益,作為乙個集體,企業領導人所說的企業利益也有可能是他的個人利益。企業領導人在和他人談生意的時候,「我」方利益有可能只是這個領導人的個人利益,而不是大家理解的企業利益,此時,企業利益有可能會被出賣。

「我」只能代表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3樓:故地重遊覓蹤

如果進一步追問「我是誰?」

那麼,只能是「我不是我」。

「我」的主體性的喪失,不是現在,而是在「映象階段」就失去了。「映象」的原初隱喻是兒童「照鏡子」,鏡子中的映象使兒童第一次看到「自己」後就誤認為「我」,但是鏡子中的二維平面影象怎麼是「我」呢?當然這是個哲學隱喻,它所指涉的是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映象」,比如經濟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等,當我去「對照」的時候,就被誤認為就是另乙個「me」,我被任命為處長,我被晉公升為教授,我被選舉為市長…,這些就是我嗎?

不是的,這是「他者」賜給我或者有條件的賦予。這些「名號」是他人給我貼上的「標籤」,我只是臨時「占用」一下,說「借用」也可以,反正是以後必須要「歸還」的。

「自我」是個虛構的邏輯概念,他不是實體,雖然有乙個肉身,但我的人格早就被他者篡位了。因為我始終是自覺或不自覺從眾的,主要表現在「我」始終慾望著別人。用拉康的那個命題就是:

我的慾望就是慾望他者的慾望。我只是一盤象棋上被他者移動的棋子。這個思想不是我的發明,是後現代精神分析哲學家雅克拉康的主要學術觀點。建議您閱讀此人的著作…

4樓:夕霞夜霖

都答偏到身份概念上去了。

我是什麼(物)?這是唯物論的改進。

要懷疑論的話,「我是我?」比我是誰的提問法好多了。

要體現信念論則:「我不是我?」

最終級的提問是:「我?」(誰知道這個提問問什麼?)

5樓:咚咚貓·夏夜

除了我是青年人還能是誰?醫者、研究生……無非給予空白單位我的標準定位,除此之外我還能是誰?寵物的天使,雞鴨魚的惡魔……( ̄y▽ ̄)~*我笑,,

6樓:本我永恆自我不息

我是誰?可分為:誰在這裡?誰如何成為我?誰什麼條件下是這個我,什麼條件下是另乙個我?誰在什麼時候成為我?我在什麼時候成為誰?

7樓:黃忠

我是我?我不是我?

西方現代哲學表達了我就是我,自我擁有天然的正當性,自我,自由,人權包括民主權和財產權隨即神聖不可侵犯。

不論在學術上和意趣上,「我」對於我來講,都是應得到尊重祝福和不可干涉的。

而某些哲學表達了「我」不能是「我」,如「我」只是君主的屬民,「我」只是上帝的造物,如果異端,必可消滅,或者「我」只是某價值,如團隊價值和貨幣價值下的標的物。

上面兩種哲學其實都不足以解釋「我」。

西方疫情之下,反映了「我是我」哲學的不足,西方在近現代的表現,則反映了「我是我」的正確性。

在東方的哲學裡,「我是我?」,是一種「有我」的內涵,「我不是我」是一種「無我」的內涵。

「有我」和「無我」都是一種境界,最終的天人合一則是一種「無我」。

當乙個人,忘記自我,沉浸於某種事業當中,甚至於不知安危,反而能成就乙個鮮明的自我,這是因「無我」而得「無我」,「我不是我」之後結果卻是「我是我」。

西方疫情之中,因秉持「我是我」——自由和權利,集會和選擇口罩不可干涉,結果卻是「我不是我」,病倒和死亡一大批,現在的倫敦封城,英中國人似乎都不是英中國人了。

天人合一之後,必定是有天有我。

天人不合之後,天還是那個天,「我」就不一定是那個「我」了。

科學語言「波就是粒,粒就是波」。

東方面的哲學「有就是無,無就是色有」。(也包括色就是空,空就是色)

如果哲學語言可以趨向表達為:

「我就是我,我不是我」,那麼,哲學,可能就能打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分界。

8樓:趙榮斌

這是乙個無法成立的偽命題,我當然就是我,不是其他的什麼人,也不是其他的什麼東西。

有意識,會思考,會問問題,能與外界溝通交流,我就是我,只不過是不完整的我。

如何才是完整的我?

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未來的我,我想象的我、他人看見的我,現實的我,這些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我。

9樓:吉祥號如意

生命意義上的「我」是社會意義上的「誰」

生命意義可以分解為生物學意義和文化意義,或者靈魂意義社會意義可以換為倫理學意義,政治學意義等等前後兩個可以互換。

也可以表述為年少時,長大時,現在的,未來的,過去的「我」是誰的「誰」

總之,我是個集合名詞,集合了很多意義。需要拆解之後才能做出準確回答。

也可以根據答案提煉這個問句。如:我是萬王之王!

我是超人!我是凡人。我是學生,我是日本人,但我不想是日本人。

我是有使命的人。我是生命,我是能跑會跳,但沒有兔子敏捷,沒有老鷹的視野,但有乙個好腦子的動物。等等。

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想找到最終和最初答案,我是一團渴望,是乙個夢想,是乙個榮譽勳章。我最初是乙個人,最後可能被物化為乙個東西,我是不是東西,取決於我有沒有達到表述那個東西的標準。但達到了標準,就會得到,他是個人物,而不是說,他是個東西這種評價。

我是誰,我最初是文化意義上的「我」,是乙個cpu特別好,記憶體硬體特別好的電腦。慢慢的各種文化知識點線面都存在裡面了。但根據重要性,最初的和時間最久的對這個「我」最重要。

慢慢的,在硬體的支撐下,(人是沒有邏輯的,只是演算法快罷了)有了自主性,從而結合過去現在和推算的未來,有了自主的能動性,有了決定,行動等等一系列動作。這時候的我,就是社會學意義上的我了。等到零部件慢慢損壞,就只剩下一堆記憶體,稱之為經驗。

從這個角度講,人和ai是一樣的,也是可以互補的。

如何進一步提高韓語水平

Kpop牆頭社 首先,說韓語必須要發音準,而往往初學者的耳朵對這門全新的語言來說靈敏度是不夠的。不可能真的聽得很準,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真正聽準每個音。第二,說必須要語調準。不可能開始就知道每一句話的調要怎麼發,就算是課本上的調也不一定準,哪怕拼命去模仿,也模仿不像。原因同上,耳朵的靈敏度不夠。...

雅思該如何進一步提公升?

HenryFeng 首考7,題主的雅思基礎可以說相當不錯了。上6.5需要的是勤奮和努力,但是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努力之外就需要正確的技巧與方法了。二戰上岸學長不請自來,恰好四科都在題主的目標線上,所以來給題主分享一下我的上分經驗 雖然題主的基礎很不錯,但是也不能在單詞和語法上疏忽。記單詞以擴充自己的詞...

如何進一步了解JVM呢

LinuxStory 自己啃過一點jvm原始碼就回覺得周老師的書其實比較淺,如同是他反覆咀嚼過的的原始碼嚼爛了餵給你。我一開始也覺得hotspot太巨集大了,望而生畏,那就從簡單的入門吧,推薦你看jamvm,純c實現的jvm,有個炫技的interpreter,以及單執行緒stop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