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中經常使用外來語的詞根詞綴?

時間 2021-05-29 23:14:20

1樓:languagexplorer

英語本族語,全部都是哪些最基本、最常用的詞彙,因為英語國家最初組成時,社會較為落後,根本用不到類似於學術詞彙等的高階詞彙。

但是,那個時期英語國家周邊的比如拉丁語國家、希臘語國家、法語國家,這些國家科技文化水平快速發展,早已超越英語國家,開始向英語國家入侵。很明顯,這些先進科技文化就會被帶到英語國家。

要傳遞科技文化,就必須有相應詞彙,詞彙又由詞素構成,那麼,怎麼造詞素,又怎麼造詞?最簡單的就是直接拿來用,因為那些外來語和英語類似,都是字母組合單詞。然後這些單詞被不同程度的「英語化」了。

隨著社會發展,英語國家的實力也強大起來了,但是在詞彙這方面,人們已經熟悉、適應了這些外來詞素,已經很難改變了。也可以改(我強大了我就要有自己的體系,我不用你們的),但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時間過的太久,本土語在人的腦海裡就是不正式、極其隨意,這與學術詞詞彙的特點及其不符。舉個中文例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這麼說很正常,很正式,一看就是學術詞彙,如果用非正式語體解釋呢?「很快地上邊那條呼吸管道染上細菌了」這……能叫學術嗎…… 可能例子有點誇張,但我覺得足夠解釋在那個時間節點上直至現在,英語國家的人為什麼仍然堅持使用外來語詞根造學術詞彙。

由此就導致了,英語裡絕大多數較為高階的詞彙(比如學術詞彙)包含的詞素都是外來語。

2樓:JangHam

個人觀點:可能這也是為了學術交流的便利,畢竟這些專業領域少不了國際交流。

如果英法這些不同語族的語言都用本土詞根造詞,那肯定會造成理解方面的困難,畢竟人們學習外語時一般不會太多地涉及專業詞彙。

另外,現在中國網路上總是有人詬病英語的新詞不科學,以此誇大「常用漢字」的優越性——實際上西方語言的新詞也是有規律的,如果懂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話,完全可以像漢語那樣觸類旁通。

3樓:Sophie Horan

說下自己的淺見。我覺得科學類詞彙應該和歷史有一定關係。之前讀歐洲簡史的時候,說到現代科學和哲學應該起源於古希臘,我覺得可能和這個有關吧。

英語作為日耳曼語系裡的語言,很多詞彙其實都是借鑑或者演變而來。記得書中提到piliticis起源於希臘語的城邦一詞。

個人拙見。

4樓:沐木看世界

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discourse, 掌握自己領域的獨特術語也是學習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以把自己的圈子和別人的劃分開,體現自己的專業性。這是我的某個老師給的解釋。

人家要的就是門檻高吧。同時專業用詞都強調嚴謹性,也是為了表達準確避免歧義吧。

對於我們使用文字的人來說確實很難理解他們對於字母的認識。印度人拉美人看到很多詞,都能從自己的母語裡找到類似的部分從而理解英語單詞的意思。類似我們看日語或者看繁體的感覺。

所以這些詞對我們來說可能更難一些吧。

5樓:知足常樂

題主也指明了,學術,通常搞這些的人都是比較嚴肅、嚴謹、認真、負責的群體,那麼只要是在對待比較嚴肅的問題上,他們毫無疑問的都會正式正規,就是不隨便啦。比如身份證上的名字都會是完整的一樣,而不是平常的同事朋友或家人的稱呼,因為「姓」(根)很重要。

例如?bye和good bye ,乙個隨意乙個正式,同樣的well fine ok good都表示好,為什麼不用其他的好呢?因正式正統的再見有送別的表達需求,全世界都一樣。

而good的含義正是如此:表達走動到某一特定位置而確定的「好」,所以新生詞彙,如果有必要一定會從根源去解決。

例如superluminal,前一部分su+per(每一),前面的表示su表達分離順暢,就是說其中之一和其他每乙個產生了分離,並且由母音u的發音協助表達順暢的含義,意在表達分開的幅度程度不一般。而above beyond兩個詞雖然都有一些此意,但卻缺少per的含義,所以不是很切合詞意。其他的類似。

總結,最根本的根源在於單詞的構成,每個字母都有不同的含義,哪個更貼切就用哪個,很自然。

有哪些外來語的舊譯名現已不使用或鮮少使用?

首先想到的就是新文化運動出現的 德先生與賽先生 德先生 Democracy 德莫克拉西 音譯 意為 民主 賽先生 Science 賽因斯 音譯 意為 科學 Zhihong 莫三鼻給 美利堅合眾國 Loan words 最好不加歪曲,直接引用。原汁原味,不添油加醋。Btw,必需指出,有乙個濫竽充數的神...

為什麼漢語的音譯外來語和日語韓語比少

調皮的耿鬼 跟意識形態的關係其實不大,如果你看看台灣的國語裡,外來詞的量其實並不比我們多多少,反而有很多我們是音譯詞的單詞在台灣國語裡是本土詞彙 機車 電單車等等 先說說香蕉的問題,中國古代就有香蕉,這不是意譯,這是固有詞。A 漢語為什麼習慣意譯。1 有本事意譯 漢語的造詞能力強。這個大家都知道,不...

用片假名音譯外來語的時候少了很多英語特有的發音,是否有點不滿意?能否通過新增新的假名來區分?

黑之聖雷 這個提問有點怪 因為音譯一般而言是完全遵循目的語音系,所以勢必會造成一些因為目的語中沒有的音位而導致的問題。日語中 的出現算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情況,打破了日語原本的音系,但就現在的讀音而言,讀 v 的少之甚少,除了少部分較考究的還會讀 之外,大多直接用 b 來替代了。所以,如果就算要強制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