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好的辯論賽題目該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11 19:11:28

1樓:DEMACCA

乙個好的辯題應該是有真正交鋒點的「真問題」,而非出於某個詞的不同義項或不同語境而強行製造出的對立。

例如:「木魚是一種樂器/動物」。木魚這個詞本身就有多個義項,我們在判斷應該採用哪個義項時都是根據語境和情境來的。假設這是一道辯題,你去查詞典會得到以下答案:

(1)一種打擊樂器,原為僧尼念經、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做成,中間鏤空。

(2)鰹魚的別稱,屬鱸形總目、金槍魚亞目、金槍魚科、鰹屬。

木魚到底應該拿來吃還是應該拿來敲完全取決於你用了詞典上哪乙個義項,如果場上雙方正兒八經地爭論定義、互相交鋒、闡發價值,就會變得非常可笑:

正方說我們的立論告訴大家木頭不能吃,吃了要消化不良的,不能飢不擇食;

反方說我們的立論告訴大家不能虐待動物,沒事情老是敲鰹魚是很不人道的,人要有同情心。

大家可能會哈哈一笑,覺得正式比賽中不會遇到這麼傻的辯題,那我就舉乙個最近碰到的辯題:「青年應該/不應該對世界抱有成見」。

我們發現,成見有兩個義項,乙個是「既定的見解」,另乙個是「偏見」。而在日常語境中我們有了自己的看法後一般會說「我有乙個觀點」,而不會說「我有乙個成見」;而通常和成見搭配的是「你不要對他有成見嘛」。這個題之所以會造成看上去的矛盾,主要在於這兩個義項所依附的語境不同:

【青年應該對世界抱有成見】在日常的語境下,很大概率的意思是說「年輕人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這裡的成見是「既定見解」;

【青年不應該對世界抱有成見】在日常的語境下,很大概率的意思是說「年輕人不要太快相信片面的印象,要實事求是」,這裡的成見是「偏見」。

出題人大概地這麼想了一想,覺得雙方都有話說,於是就覺得這個辯題可以打。

倘若這是一場演講比賽,雙方就這給定的命題發揮,文采斐然,大家都會心滿意足地鼓掌;但偏偏這項活動又頂著「辯論」的名義,必須去「交鋒」。我們都知道打稻草人是一種謬誤,可偏偏這種題還只能打稻草人,別人明明不是這個義項,你還得像模像樣地指出:您方的定義不合理。

再舉一例昨晚剛評過的糟心辯題:「弱小是/不是一種罪」。

這題非但是個基於不同語境的偽問題,更是乙個極端不平衡的辯題,因為有的立場是上不了檯面的。

當我們說弱小是一種罪的時候,往往是自己作為落後的一方激勵自己,表明要發奮圖強。但如果你是強勢的一方,你一定會說弱小不是一種罪,這也是符合普遍認知的。當強勢的一方對第三方說「弱小是一種罪」時,就含有了「我們活該欺負他們」的潛台詞在,這一點無論如何都洗不白。

問題就在於,辯論場上的辯手是中立的,沒法進行特定角色的扮演。就像黑人可以自稱nigger,但你能把【勒布朗詹姆斯是/不是黑奴】出成辯題嗎?

或者換個中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說法,這題就好像讓選手辯論【賤內很賤/賤內不賤】一樣賤。

同理,弱小是不是罪這題乍看之下雙方都有話說,但其實有的話則根本不能說。這個辯題下,任何實力相差沒有到十分誇張的雙方交手,都難以改變正方被吊打的命運。我在點評時只能無奈地吐槽說:

今天有罪的不是弱小的人,而是出題的人。如果說正方各位要從這場比賽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碰到爛標題要及早申請換。

所以,很多看似乍一想覺得有矛盾的題本質上都是「偽問題」,是一種文學修辭手段的不同,是語境的不同,而非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當我們用批判性思維來證明辯論的意義時,應當鼓勵識破偽問題,而非為偽問題抬槓。這一點如果不改觀,無論怎麼辯白都難以改變普羅大眾對於「辯手等於槓精」的印象,因為這就是真的。

2樓:烏合之子但願君

有題解的,題解至少有前兩個部分,若後兩個部分也有則更好:

1、解釋辯題中的所有詞的確鑿的定義,如非單一定義,即需提供學術界盡可能主流的定義群解釋,並描述清楚它們有何不同。——出題人要求用某單一定義除外。

3、為正反雙方各提供至少2套能邏輯自洽的立論框架。

4、出題人或題解人需盡可能多地公開自己的出題手記、資料、意圖、背景和傾向,方便辯手與評委進行參考。

當然以上考慮僅限於「最主流的」(或曰「傳統」)辯論賽制。

如有類似青創賽制、狼人殺賽制、你說的都對賽制、輕哲理賽制等比賽中,上述考慮即刻失效。

在這些(以上4種或還有更多)賽制下,任何題目都是好的辯論賽題目。

3樓:回首長安遠

1、有交鋒點

2、資料對等

3、評委心證對等

4、論證義務對等

最好兩個都在地上跑或者都在天上飛,如果真要乙個天上乙個地下,至少也該建個電梯什麼的吧~

辯論中的論證接受度大多都是靠資料或是事例支撐的,純靠邏輯推理就很大程度要靠評委心證。舉例來說,最近接觸的乙個辯題,人工智慧是人類的福祉/劫難,其實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感覺會打成定義戰。正方擺事實砸資料告訴大家AI帶來了眾多實打實的好處,反方只能在承認的基礎上展開無限的想象,基本全靠情懷渲染而且這個走向毀滅的過程為了自圓其說要推好長的邏輯線…正方的事實論證已經完成,只要把定義的戰場打下來就行了,而反方就算拿下了定義自己還要推好長的論……

就這個題目而言,個人感受,上述四點要求都不具備。

4樓:

我覺得乙個好的辯題,應該能使觀眾從雙方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思考維度上都有收穫,並繼續思考下去,而不僅僅是得出乙個確定的答案

5樓:

幫正方和反方分別嚴肅認真想至少乙個論,並且真心覺得靠這個論有機會贏比賽,場上說得出口,打得出來。而不是一邊想論一邊吐槽:「臥槽,這特麼是誰想出來的辯題啊,雙方立場根本不衝突啊/資料完全一邊倒啊」

6樓:馬虎馬虎King馬虎

打過很多次的劣勢辯題,這種辯題就很不妥。

好的辯題應該符合思辨性,公正性,邏輯性的幾個方面。

思辨性,即指,辯題需要一定的思考價值,兩方的辯題都應該有一定的思考容量和思維寬度,這樣的辯題才能算得上有辯論的意義。

公正性,辯題的本身不應該在客觀上偏向任何一方,雙方五五分賬,才能算得上公平的辯題,不然其中一方在一開始便會注定處於劣勢。

邏輯性,辯論中,一方一般情況下都會提出多個論點,這種情況下,辯題又要考慮到論點邏輯推理的過程和需要完成的最終目標。

7樓:雷磊

摘自《獅城舌戰啟示錄——怎樣造就優秀的辯才》

一場辯論比賽並不是當真要辨出乙個是非,或者說,取勝的一方的立場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凡是,失敗的一方的立場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一場辯論比賽的真正意義在於知識與與智慧型的展現。

畢竟,這只是乙個比賽,或者更趨近於乙個「遊戲」——具有假設和虛擬的意味。

比如一直以來在我心中的經典辯題《人性本善/本惡》——其實,人性的善惡,是乙個永無定論的前年命題,遠非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可以涵蓋的,也不是一場辯論賽就可以辨明的。

而這,正好體現了乙個優秀辯題的特點——沒有哪一方的立場在邏輯上是圓滿的。

正:誠信主要靠自律反:誠信主要靠他律正:愛情是自私的反:愛情是無私的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並行的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不可以並行的

做乙個辯論賽的評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沙漠的眸子 自己本身水平也很low,最近被學姐強行拉去評了新生賽,那就說說評新生賽的感受吧 1.從場上新生的角度來看,鼓勵最重要 其實新生賽打完了場上的人也不太明白自己和對方到底說了些什麼,點評固然重要,但是新生賽作為大部分人辯論生涯的起點,告訴他們這一場怎麼打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鼓勵他們打得不...

資料對一場辯論賽有怎樣的意義?

桃桃桃子好吃 我並不是乙個在辯論上有很高領悟或者很強能力的人,個人覺得自己僅僅是入門水平而已。但是這個問題問的很誠懇,嘗試回答一下吧。首先我個人同樣贊同導師的觀點,資料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雙方怎樣使用。我覺得資料僅僅是用來論證自己觀點的乙個手段,只是這個手段比較客觀,相比於概念式的給人灌輸論點,...

我是學電商的 辯論賽題目是網路購物弊大於利?

AaA 這個辯題呀 那就首先拆 網路購物弊大於利 那麼能拆出 網路 以及 購物 這兩個詞 好嘞 然後開始假設物件 最簡單的物件 大學生 最合適的物件 全社會 然後讓我們來定標準 什麼情況下,網路購物才能弊大於利呢?對於社會而言,網路購物不受控制啦,摧毀經濟啦 在這些點上,就會弊大於利 對於大學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