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的裕王,明明躺著都能贏,為何還整天愁眉苦臉呢?

時間 2021-09-09 12:48:20

1樓:弗洛缺德

裕王還躺贏?要沒有徐高張分分鐘被他爹和嚴嵩玩死,他面對的可以說是有明一朝最危險最聰明的帝相組合了。

而且太子這個位置各方面是最難把握和處理的,細想一下,明朝最難受的太子就是他,後面面對類似情況的胤礽就把自己玩脫了,兩回。

2樓:樹蘅

啊,嘉靖是求長生不老的,一開始壓根沒想著還讓兒子當皇帝啊,他孫子不也一直藏在王府沒人敢給嘉靖報告嘛。只是後來敵不過自然規律才認命而已。

3樓:江湖郎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有多少政治對手想把太子弄下來換成自己人,參考明末三大案。中國歷史上太子成功登基的是極少數,廢太子的下場是很慘的。皇位離太子就半步,但是如果沒跨過這半步,身死聲滅都是正常現象。

4樓:李依

他知道自己躺著就能贏啊?

既然是歷史劇,在背景上還是比較參考正史的,正史上嘉靖因為修道修魔怔了,長時間沒立儲君,當時最有可能的除了裕王,還有景王呢。

載圳既與裕王並出邸,居處衣服無別。載圳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四十年之國德安。居四年薨。帝謂大學士徐階曰:「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

裕王的日子,雖然沒有後來的光宗那麼慘,但也沒有多舒服,搞不好正是因為有了嘉靖的先例,萬曆才有膽子爭國本拖時間。

雍正搞繼承人保密,與其說是因為有鑑於九子奪嫡,我倒覺得是因為看到永樂朱高熾朱高煦、嘉靖裕王景王、萬曆爭國本的惡果,才推出來的政策,也盡可能避免百官站隊削弱皇帝自身權力的事情發生。

5樓:

一、裕王不是躺贏,位置很不穩。

歷史上也有太多太子被廢,尤其是皇帝很厲害,太子被廢概率更大!

有名氣有能力的皇帝,大多數都廢過太子。舉例說明,1.秦始皇沒立,但一般認為是想讓扶蘇繼位(被胡亥賜死)。

2.漢武帝太子自盡,3.光武帝廢太子,4.

隋文帝廢太子,5.唐高祖太子被政變,6.唐太宗太子被廢,7.

唐高宗太子登基被廢,8.唐玄宗殺太子,9.宋太祖未立太子,10.

明太祖太子沒熬到登基,孫子被推翻了,11.清朝康熙廢太子。等等。

所以,即使當了太子都不穩當,裕王連太子名分都沒有啊!嘉靖乙個命令就沒有了位分了!未登基的太子大多數都是很危險的!

例外是獨苗!比如明弘治皇帝只有乙個老婆乙個兒子。加上身體不好才最穩當!

如果身體好,可以再生兒子的。獨苗太子幾千年也就幾個而已!

二、為什麼裕王要掙?即使太子之位穩了也要掙!

歷史上,很簡單,景王還在,嘉靖不止裕王乙個兒子。景王在嘉靖44年(2023年)才去世。嘉靖一年以後去世。歷史上在2023年裕王才是唯一的儲君,沒有其他候選人了。

劇中,沒有說景王,可以看成歷史的原因,也可以看成沒有景王。原因有很多。

第一,皇帝權謀大,父子感情薄弱。

歷史上是由於「二龍不得相見」,導致嘉靖與裕王感情非常淡薄,感情一淡薄了,儲君之位怎麼能安穩呢?

第二,嚴黨勢大。

古代,主弱臣強比比皆是,霍光廢帝!大臣強權,架空皇帝的更是如過江之鯽。嚴黨不支援裕王,那怎麼考慮裕王上位呢?

嚴黨選擇:1.不讓裕王上位,2.要不投靠裕王,或者3.勢大逼迫裕王,讓裕王耐何不了嚴黨。

2.投靠裕王,會被嘉靖打擊的,不行。

只有1.不讓裕王上位或2.勢大架空裕王。

1.不讓裕王上位,參考漢武帝時期廢太子事件,江充得罪了太子,所以使盡了手段來廢太子,使得原本就想打壓太子的漢武帝出手。太子被逼造反兵敗。

還有唐玄宗的一日殺三子,其中李林甫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殺不了裕王,還可以改詔書。嘉靖死時可是沒有詔書的,是徐階同張居正草擬詔書。試想當時要是嚴黨當政,會怎麼樣?

膽大可以讓其他藩王繼位等。膽小,讓嚴嵩成為輔政大臣,架空裕王。裕王沒有兵權,怎麼來鬥嚴黨呢?

看看嘉靖剛登基,和楊廷和等鬥了好幾年。裕王單靠自己是不行的,沒有這個能力,裕王是孱弱,不是剛強之人。所以裕王只能靠清流來和嚴黨鬥,不然會被架空的。

第三,清流勢微。

嘉靖為了撈錢,勢必重用嚴黨,而為了權衡,又要扶持清流。怎麼才能做到,讓嚴黨不壓倒性的打壓清流,又能盡力給自己撈錢呢?不能讓黨爭成為主流。

把裕王派過去,和清流一起。

這樣,嚴黨再勢大,也要考慮裕王繼位怎麼辦?所以不能趕盡殺絕。嚴黨為了以後,只能牢牢抓住嘉靖,盡力撈錢討好嘉靖。

這樣,嘉靖讓嚴黨既能盡力撈錢,又能不一家獨大威脅皇權。

所以,劇中的裕王和清流合作,不僅對裕王和清流好,也對嘉靖有好處。

對於嚴黨是有好有壞,好處是讓嘉靖放心,不會威脅皇帝,壞處是天天和清流鬥,又不能下死手,而且未來裕王上位也不好辦!

6樓:光陰似流水

動物世界有句話,有水就有希望,可有了希望,生命就變得越加瘋狂。嘉靖朝就是那麼乙個時代,大家的希望都還沒滅絕,看到一絲曙光,生命就變得越加瘋狂。而裕王正是需要面臨這個越加瘋狂的時代。

就跟為什麼咱們這個時代的內捲一樣,因為希望還沒滅絕

7樓:李不白

因為按照嘉靖那個身體狀況,裕王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活不過嘉靖,還沒上場自己就掛了豈不完犢子。比如朱標同志,操心半輩子,結果都沒熬過朱元璋,自己再有才能也沒有用

縱觀全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嘉靖和萬曆,其他到了四十歲都是個坎。

歷史也是這樣,裕王在位也就六年。也就是說,他爹滴再熬六年,他可能就白忙活了。

8樓:Xp Li

裕王只能在兩者之間選:要麼躺著當亡國之君遺臭萬年,要麼奮起一搏成中興之主。

裕王能躺著繼位這倒是沒錯,但他如果不堅決與清流一起「倒嚴」,那他只有乙個結果:等清流黨被嚴黨逐步收拾了以後,嚴黨就會把他架空變成傀儡,然後使他最終成為亡國之君。

當然,這樣就能放過那棵老歪脖樹了(串戲了)。

9樓:minstrel

說十種可能性。

1) 他爹想不開了,決定把兒子廢了給別的皇子;

2) 他爹沒啥問題,但是掛了以後被叔伯截胡了;

3) 他爹身體太好,比兒子還能活;

4) 他爹天天敗家,以至於上手的時候是個爛攤子;

5) 他身邊的人做出非分之事,以至於他受牽連;

6) 他爹身邊的壞人為了怕被清算而構陷他;

7) 內閣有意見,和他爹鬧著要換太子;

8) 他的人鎮不住局面,上去之後被架空;

9) 幫他的人少,要封賞的多,一上台就要分權分錢;

10) 關外幾處星火眼見要燎原,他爹怕麻煩沒處理;

以上十種不用看太遠,有明一朝就全!部!發!生!過!

躺贏?不存在的。

10樓:xmount

乙個人明明躺著都能考及格為什麼天天還為學習發愁,無外乎兩點,有更高的目標,想考九十分以上;或者為未來做打算,打好基礎以後不至於掉隊。

裕王也是如此,要麼想著繼位以後大展巨集圖,要麼想著以後別當了狗腳朕了。能不能繼位對他來說不是個問題。

11樓:江北陸伯言

沒當過太子吧。太子很難當的。

難就難在一,你必須表現得很有能力,這樣父皇大人才能放心把天下交給你;你又不能表現得太有能力,你要威脅父皇大人的位置,必須得在父皇大人翹辮子之後。

你必須得表現得很有思想,表示你能開創一番新的局面;你又不能表現得太有思想,至少你不能表現得改變我的思想我的政策。你一上台,就改弦更張,我這老臉沒地兒擱去。

你必須得證明你能駕馭群臣,這意味著你有馭人的手段;可你又不能表現得太有馭人手段,出神入化,徐階高拱張居正只聽你裕王的不聽我修仙父皇的,那可不行,皇帝又如何駕馭萬民,又如何奢侈無度供養上天?

你過於進取不行,過於進取,你是不是恨不得我父皇大人早死,你好上位?你不進取,混吃等死,那也不行,天下交給乙個廢物,與其將來讓別人弄死,還不如我自己弄死;

你老婆太能幹不行,李妃能人是吧,我大明祖訓,後宮不許干政;

看明白了吧?太子哪是那麼好當的。

再則,從劇中來看,裕王還是個有點想法的人,他並不想蕭規曹隨,比如派出海瑞去浙江搗亂,不管他是為了浙江百姓也好,是為了國家也好,總之,他沒有全力配合改稻為桑的國策。這表面上是與嚴黨為敵,實際上是在跟父皇大人唱反調。

本來皇帝老兒就不是很喜歡這個兒子,這下更是犯了忌諱。可裕王不得不如此,放任前皇帝的胡作非為,是為自己將來上位挖坑。

所以你說裕王他為啥整天愁眉苦臉?

要不是只有這乙個兒子,估計裕王早完蛋了。

12樓:白雲

躺贏是不可能的,他不是太子,景王就在北京城,他那個磕藥的老爹會不會抽風給景王也是說不准的,而且嚴嵩經常給他上眼藥,他鬥也得鬥,不鬥也得鬥,一方面為了生存,另一方面,也要向老爹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他真不適合幹這個,也不喜歡這個,要不是高拱護著,早出局了,要是你你也苦大仇深。

13樓:嗚嗚復嗚嗚2

並非如此,不管皇上有幾個兒子,太子總是難當的。

首先,嘉靖年紀大了說不定要抽風,比如漢武帝。

其次,萬一太子啥都不管,嚴閣老反手學一波司馬宣王。

最後,太子啥都不懂,上位直接崇禎第二。

所以,譽王參與鬥爭是理所應當的。也是嘉靖默許的,躺贏不存在。

14樓:zsppp

因為這是在向他老子示弱,天天愁眉苦臉,皇帝覺得威儀到位了,也就不咋敲打他了。反之,如果天天一副喜笑顏開,勝券在握,自信滿滿的樣子,老皇帝看了不舒服的,一代新人換舊人嘛,免不了會給他找點難堪,何苦呢。

15樓:荊楚南客

因為1566沒有寫完整!

裕王有個弟弟景王,他直到1565才去世。嚴黨是站台景王的。景王也有奪嫡之心,嚴黨就是站台景王的,求裕王的心理陰影面積。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1566中嚴黨和裕王敵對。

16樓:清風一縷浮萍遠

因為他是個好人想做乙個好皇帝,整個大明1566裡越是能夠與民同心,把人當人就越痛苦不堪。

看看胡宗憲,海瑞,潤蓮兄,高翰文和裕王,他們的難處更多來自於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責任,捫心自問一下這幾個人要是嘉靖嚴世藩一路貨色,那自然是仰天大笑出門去。

17樓:八聲甘州

你知道為啥世子出生了裕王那麼高興嗎劇裡的嘉靖是個好爸爸但是他不太喜歡裕王

開頭也演了嘉靖一直問周雲逸有沒有後台他心裡很介意裕王對他不敬

而且他要上位就要在上位之前對付嚴黨但嚴黨又是他爸要用的人嘉靖不想倒嚴的時候他就只能忍氣吞聲猥瑣發育了

18樓:靜為躁君

裕王為什麼要冒險摻合徐高張的倒嚴活動?如果想倒,熬到自己上位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對裕王來說,他每天想的,不是說苦苦思索,為何他怎麼命這麼好。而是,他在道長眼裡是什麼玩意?他在清流眼裡是什麼玩意?

他有兒子了,所以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鞏固,當然,他也有可能等不到親自登上皇位,而是以兒子昭告天下的方式成為皇帝。比如裕王他爺爺,活著的時候就沒當過皇帝,死了以後當了一把。裕王還有一位名字是兩個字的祖宗,這位祖宗死了以後,被定性為「太子」、又被自己兒子立為「皇帝」、又被自己兄弟降為「太子」,當然裕王不知道,這位祖宗後來又登基了。

出現這種情形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徐階(或某某)在御前雙手叉腰,高喊:「你這妖道!(背誦治安疏),老夫奉裕王之名,命你讓位!

」裕王就走了。陳洪去裕王府帶走馮保,裕王幾近昏厥。如果裕王身體容許,我覺得他會歇斯底里的喊:

「趕緊把他送走!!!別連累我!!!我不想死!!!

」對君父夾著尾巴,可以登上皇位,但輩分可能會降低,比如徐階說,我其實叫劉瑾;張居正說,我想改名叫魏忠賢。以裕王的能力,可能輩分降的比他兒子還低。

呂芳組織了小酒局差點迎來大結局,是,對於道長來說,這就是個誤會,如果道長激動一點送老呂先走一步,那老呂走的確實很冤,但對於道長來說,或者對於任何乙個正常人來說,當你聽到三巨頭喝小酒的訊息,你就不會腦海裡閃過乙個念頭,這萬一不是誤會呢?這如果不是誤會,那就是決定君臣四人走的先後順序的時候了,你能哈哈一笑說老道長命百歲,不礙事的,躺平?

道長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裕王苦逼兮兮如之奈何,如果電視劇集繼續拍,到了萬曆,他掌控下的朝局表現可能跟前兩輩不同,但那種不同只是個人能力區別的體現,該想的該猜的,一點都不會少。他們老朱家的歷史那麼精彩,但凡讀讀,都不可能沒心沒肺躺平。

大明王朝1566,嘉靖怎麼知道陳洪和裕王的對話

紙箱之神 嘉靖想放水赦免海瑞的,所以寫了 明月 好雨 這兩個詞張居正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不再贅述。然而陳洪回來交旨,嘉靖發現海瑞還是被判了有罪,埋怨陳洪沒有把自己的旨意傳清楚。我理解的就是這樣啊,你們不要過度解讀好不好。 楊角風發作 這段劇情從陳洪把裕王等人商議的結果匯報嘉靖帝時開始,當聽到裕王等人...

《大明王朝1566》裡的經典詩詞?

清風冷月 自己整理認為比較好的,分享給大家。1.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2.做官要三思,思危 思退 思變。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查查,其民缺缺,人執迷也,其日故久 4.吾有三德 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5.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6.孟子曰 ...

《大明王朝1566》中誰最蠢?

談天口 拋開那些底層半丑角的小人物 田有祿還有鄭泌昌何茂才手下兩個千戶 我說兩個蠢人,乙個是高學歷,高智商的蠢人 高翰文 高翰文出身比較高,被嚴嵩器重,在艱難的時局之下,他天才般的提出建議,這簡直就是當代鍵盤俠的夢想啊!發生水災要賑災,國策要改稻為桑,倒是顧哪頭?一幫政治老油條們乙個個不吱聲,他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