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區分古文中「於」和「於」的用法?

時間 2021-06-09 05:36:13

1樓:

首先,「於」和「於」,不是簡繁關係。

作姓氏,大陸「於」「於」二姓都有。

「於」作語氣詞,讀「嗚」,不簡化為「於」。

內地的用字中,仍有「淤」字,也未簡化至「汙」。

只有在介詞時,使用「於」字,和傳統漢字中常用「於」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又可以發現,古代也是有用「於」作介詞的情況的。

下圖是202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裡的內容截圖

介詞「於」和介詞「於」,是完全相通的。

從演變來說,「於」是「烏」的乙個變體。

「於」與氣息有關。在漢字中多作聲符,如「汙/汙」「誇」「芋」。

最早的卜辭都用「於」。西周早期開始也有「於」的使用,開始「於」「於」混用,不同時期、不同著作,「於」「於」的比例也不同,和書寫者、傳抄者的習慣有關。 「於」使用的比重逐漸增多,直到今天基本用「於」了。

@洪濤 於「於」的繁體字是什麼? 說:《尚書》、《詩經》、《周易》多作「於」,其他書多作「於」,左傳「於」「於」並用,其中凡「經」多用「於」,凡「傳」多用「於」。

波斯基沒有對段氏這句話作解釋,段氏所謂的「經」和「傳」即左傳中的經文和傳文,經文是春秋原文,傳文是對經文的解釋,我們所知的各種左傳故事如《曹劊論戰》,《燭之武退秦師》均為傳文,中學課本中未收錄一條左傳經文。

另外,《詩經》裡「於」有個特別的用法:「鳳凰于飛」,一般認為這個「於」無義,放置在動詞前面,不能寫成「於」。

我個人覺得,都是假借,換成「於」也沒什麼關係。

在寫《詩經》或其他經典的句子的時候,最好主動去查詢古代的抄本,書上用什麼就用什麼,是為保留原貌。

如何區分 於 和 於 ?

反二雅士杞林 文字改革以前,作介詞的於和於已可混用,不過應該注意此二字的其他義項有些不能混用,比如於還有動詞用法,表 去 取 另外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不能通用,假借情況不能混用。先秦一般用於,漢以後於就比較流行了。 我有乙個仙女棒 於 字大致等於 於 但是上古 於 於 不同音。尚書 詩經 一般用 於 ...

取之於與取自於的區別和用法?

忍無可忍,那麼多胡說八道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置之度外,等閒視之,取而代之,這些之都是代詞,這個或那個的意思。再說一遍,之是代詞! 這兩個確實都是倒裝結構,但之和自不同。不扯專業名詞,直接解釋。取之於,即,於某取之。這裡的之,有時是有實在意義的,即代詞他,有時虛化為助詞。戰國策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

古文中的專有名詞讀音和通假字應當如何辨識?

謝 烏賊國蔥省男爵 邀。自己水平不高,談點粗淺心得 積累通假字無捷徑,全靠靠先秦諸子著作 五經注疏 說文 和 爾雅 功夫 古漢語字音最便捷的課本,目前看來還是 文選 李善注 漢書 顏師古注和 通鑑 胡注裡保留的反切,裡面保留了許多上古漢語讀音 但並不全是上古漢語讀音 與 廣韻 不同。波斯基提到的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