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 於 和 於 ?

時間 2021-05-30 07:16:01

1樓:反二雅士杞林

文字改革以前,作介詞的於和於已可混用,不過應該注意此二字的其他義項有些不能混用,比如於還有動詞用法,表「去」「取」。另外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不能通用,假借情況不能混用。先秦一般用於,漢以後於就比較流行了。

2樓:我有乙個仙女棒

「於」字大致等於「於「,但是上古「於」「於」不同音。《尚書》《詩經》一般用「於」,《論語》除引《尚書》而外,通常不用「於」,《孟子》大多數用「於」,這跟時代或作者編者的方言有關。也有一些古書是「於」「於」並用的,如《左傳》。

在這些書裡,「於」「於」是有大致的分工的: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於」不用「於」;如果在被動句或描寫句裡,一般用「於」不用「於」。

——王力

3樓:

謝喵~首先要注意的是,在看這兩字的古今用法時,最好把形、音、義三者拆開來看。不同時代的用法就是它們的不同組合

「形」自然就是「於」、「於」兩形,兩形均見於古文本,各自一脈相承。

「音」的話,普通話有 yú、yū、wū 三種,但考慮古今音對應後則有四種情形(以下古音依《切韻》音系):

A. 羽俱切(雲母、虞韻),對應普通話 yú 音。

B1. 央居切(影母、魚韻),對應普通話 yū 音。

B2. 古音仍是「央居切」,但如今普通話用了 yú 音。

C. 哀都切(影母、模韻),對應普通話 wū 音。

「義」有如下幾種:

① 去、往、取,如「之子於歸」。

② 在、對、為、比、被等虛詞義。(大多數用法都是此義)

③ 嘆詞,如「於戲」(即「嗚呼」)。

④ 於姓。

⑤ 於姓。

首先,大陸目前的規範用法是這樣:

「於」形,音 yú 對應 A, B2 兩音及①②④義。

「於」形,音 yū 對應 B1 音及⑤義。

「於」形,音 wū 對應 C 音及③義。

傳統習慣用法(包括港台如今的常用方式)則是這樣:

「於」形、A 音、①④義。今音國語 yú、粵語 jyu4。

「於」形、B 音、②⑤義。今音台灣統讀 yú、粵語統讀 jyu1、大陸則仍按 B1, B2 區分:②讀 yú、⑤讀 yū。

「於」形、C 音、③義。今音國語 wū、粵語 wu1。

主要差異其實就在②這個最常用的虛詞義項歸屬上。

另外,古代一些較早的時期(尤其古文本時期),②義也多用「於」表示(實際研究中②義也要作更細緻的區分,分別對應到「於」「於」兩字上),而當時其音是 A 還是 B 還是其他的情形則有待研究。這個在讀古文時可能需要注意,但後世文章的話則無需考慮。

請問如何區分古文中「於」和「於」的用法?

首先,於 和 於 不是簡繁關係。作姓氏,大陸 於 於 二姓都有。於 作語氣詞,讀 嗚 不簡化為 於 內地的用字中,仍有 淤 字,也未簡化至 汙 只有在介詞時,使用 於 字,和傳統漢字中常用 於 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又可以發現,古代也是有用 於 作介詞的情況的。下圖是2013年 通用規範漢字表 裡的內容...

如何理解「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迷途書僮 述而篇有核心主題,篇內每章都在說演繹歸納誘導這三種邏輯推理或獲取知識的方式。述而篇這章,表面看起來是四件分立的事情,實際上,這四件事不可以單獨實施,也不可以亂了次序。這四件事,好比四時。孔子說這話,不是在教我們要怎麼做,而是在說什麼東西是怎麼樣的。非有所教,而是有所示。先讀出四象,再讀出兩...

如何理解世界統一於物質和意識統一於物質兩句話,並使其不衝突

答案是錯的,意識也統一於物質!你的老師是錯的,但是你回答問題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回答!你自己明白就可以了。意識不統一於物質,意識怎麼反映物質?除非你的老師信奉笛卡爾的二元論!不可能,意識不可能統一於物質。世界不是抽象的。或者說,抽象世界不是真的,而假的 不是有,而是無。從本原上說,真實存在的世界是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