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中為和為,於和於的區別是什麼呀

時間 2021-05-30 13:45:44

1樓:Reinhard

「為」和「為」是正字和俗字的區別,後者是俗寫(手寫體)的寫法。

台灣教育部的《國字標準字形》規定「為」為正字,而香港標準《常用字字形表》規定「為」為統一標準。(但是台灣標準嚴謹程度太高導致台灣人真正能完全落實的很少)

於和於則基本通用,但稍稍有些區別。印象中港台一般都用「於」。

《說文·於部》:「於,於也。」在虛詞的層面上,於和於基本同義。

從字源上看,於字象氣舒之形,我認為是「籲」的本字,但本義不被使用,而是假借為虛詞。

而「於」是「烏」的古字,「烏」本來也被假借為虛詞。

兩個字早在西周就已經並行使用,段玉裁認二字在當時是古今字的關係。

非要糾結用法區別的話,大抵經多用「於」,傳多用「於」。

進一步糾結的話,在一些地方「於」多接地名,其餘都是「於」(如《左傳》,或者《蘭亭序》:「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樓:夜歸人

為和為,是字形不一樣。乙個字,兩個字形。古籍整理規範要求用後乙個。

於和於,中古讀音不一樣(於,羽俱切,虞韻,喻三。於,央居切,魚韻,影。),作為介詞時候意義是相通的。

在表示至於某地時候,多用「於」,在表示甚於時、表示被動時,多用「於」。但並不嚴格。

繁體字和異體字的區別是什麼?

好破的問題,破的只能匿名答。繁簡 正異,是看待漢字的兩個視角,放在一起對比是錯誤的。漢字的演化過程是乙個不斷簡化的過程,大篆之於小篆,古隸之於今隸,傳統繁體字形之於現代簡化字,就是這樣根據使用需要做了字形調整,減省難於書寫 不影響字形認知的部件,歸併形態相近的部件,改變費時費力的書寫習慣,來達到加速...

stdev和stdevp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分母上乙個是n,乙個是n 1。乙個是樣本,乙個是總體,分不清。

許墨池 舉個例子,全國成年男性的身高是乙個總體,我們想知道身高的標準差。最準確的測量辦法就是對所有男性進行身高測量,然後求平均值,然後按照公式變換,最後除以n。但是,測量全國所有男性身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說成本太高。可我們就是想知道這個總體的標準差怎麼辦?我們可以進行抽樣,按照抽樣規則,選取合適...

日文和中文繁體字中糸部的正確寫法是?

凌朝陽 翻翻舊題 這裡是台灣人,僅就繁體而言。繁體以 糸 為偏旁者,一般印刷或正式同用多寫作 紅 這樣三點,若是 糸 不作為偏旁部首,如 絲 右側則是寫作獨體之 糸 或是 系 一類字,也是以此類推。書寫體方面則是不拘,以他人能理解的個人習慣都是可以的,書法同理。以我為例,示 部在左側應是寫 礻 我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