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曹魏後期近似於一枝獨秀,和楊修為什麼結果不一樣?

時間 2021-12-29 08:20:13

1樓:saintzeustm

楊修必被收拾,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別的不說,背景是袁家的外甥(母親是袁紹袁術的姐妹),又站隊曹植派陷入奪位之爭…你說呢?待更…

2樓:火花石頭

楊修這人有才不假,甚至高過司馬懿,但在職場經驗來看,和司馬懿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是乙個典型的先受寵,後被S的案例,前面有許攸,後面有楊修,可見有才有功之人都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並且前赴後繼。

曹老闆一開始如不看好楊修,也不會將其留在身邊做事。只是這個楊修,受了最高領導賞識,人有點飄,用現在的話說——得瑟。

這讓我想到幾個過去銷售部門同事,某個月業績不錯被表揚一番,在公司橫著走的感覺,到了其他部門也是指指點點,抱抱怨怨,就跟他是別人領導似的。

楊修就有點像這類人。只是你得瑟歸得瑟,平級同事們也不能把你怎麼樣。但大概是得瑟慣了收不住,偏偏要弄個「雞肋事件」出來。

表面上看是老闆嫉妒其才,其實不只這乙個原因。最高領導還沒有說話,你就迫不及待叫著撤軍,關鍵其他人還聽了,這是什麼行為?這是越權。軍事越權,在那個時期可不是鬧著玩的。

曹老闆何許人也,亂世梟雄,創業一輩子,東征西討最沒有安全感,本來位置得來就飽受爭議。人至黃昏,更怕交位以後出現什麼么蛾子。

你楊修之前表現都令老闆不滿意了,偏偏在這個時候還來這麼一出。曹老闆當然會想,你這是想幹什麼?

那時的官都有些宗族勢力,楊修能在最高領導身邊做事,其家族勢力肯定不弱。如此高調,對曹老闆可是乙個大威脅!那司馬懿裝了幾十年孫子,都被收拾得夠嗆,何況小楊呼?

說到現在,有才表現一下沒有什麼問題,人有點成績,興高采烈也沒有多大問題,但一定要收得住。

對身邊的同事保持基本的禮貌尊重,並不影響個人才能發揮,相反還能收穫好評。只是現實裡,偏偏有人就開始好為人師,高高在上。

退一萬步說,一般的同事你不放在眼裡,領導可不要輕易得罪。鋒芒畢露會讓別人產生危機感,領導會擔心你替代他,老闆會擔心你背叛他。

如前面所說,關鍵點就在於不要越級,不要越級,不要越級。越級就代表越權,職場大忌。

不要董事長誇了你兩句,以後部門經理你就不匯報了,有事直接找董事長去。能當董事長的人,對可以越級投訴,不能越級匯報這點管理常識還是有的。這樣做會給人留下不成熟不穩重的印象,如果以後出現了什麼差池(人不可能一輩子不出差錯),很容易會被人抓住辮子群起而攻之。

要問楊修怎麼保全自己?很簡單啊,學學司馬懿,不行學學劉備也好。但這說得容易,做起難。

3樓:虎叔高博

兩個人的格局完全不一樣。司馬懿睿智,知道操多疑,在曹操面前不露鋒芒,不參合曹操的家事,以此保全自己,以待天時。楊修小聰明,經常賣弄一番,曹操看似欣賞,實則厭惡。

楊修又參與曹家儲位之爭,故為大患,被其藉口除去。

4樓:一乘寺賢

我記得我以前在高中課本學過一片文言文,好像是戲曲原本,誰寫的不記得,說的好像就是楊修和曹操在漢中之戰的橋段。

這裡面說的是戰爭期間,楊修和曹操好幾次意見相左,但都要高於曹操,但曹操嫉賢妒能,就是不聽。最後曹操要s楊修的時候我記得諸將求情都沒用。。。

你說的那個一枝獨秀的楊修應該是這個戲曲版本的楊修,那是因為要突出曹操這個人的心胸狹窄,剛愎自用的負面形象。。

我印象中的楊修,可不是在戲曲版本裡那個在漢中戰場上提出真知灼見,顧全大局,和曹操智差三十里的那個智者。而是空有文采,但實際謀略,權謀遠遠不夠的這麼乙個人。也就是說,你讓他寫文章,考試那是個滿分選手,但是具體一件事你要拿什麼意見,我感覺是不行。。

楊修連曹丕手下的吳質都比不上,更別說司馬懿,賈詡等人了,何為一枝獨秀???而且還瘋狂暗示老闆,我能猜中你的心思哦。。。也不看曹老闆是什麼人。。

你以為你在劉備帳下???

相比之下,司馬懿無論是自保,還是謀略,都要高楊修很多很多了吧。他到五丈原,征伐遼東的時候才叫一枝獨秀。

5樓:大師兄peter lee

12月3號再加一句:

且不說是不是一枝獨秀。楊修可不是曹魏後期。他死的太早了。

分割線﹉原回答:

因為並不近似,水平差得太遠,根本不是乙個檔次。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

"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

"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公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賈詡這才是水平。

有本事的都不敢亂站隊,沒本事就更不要瞎站隊。

楊修不是死在業務水平不夠,是死在業務範圍之外了。

職場非達人,沒臉提建議。

小白想獲得領導賞識,好好做好本職工作大概是最直接的一條路了。

6樓:泰哥

楊修怎麼能和司馬懿相比?

雖然這兩個人都很優秀,但楊修是小聰明,還要在領導面前顯擺,鋒芒太露。司馬懿是大智慧型,深藏不露,忍辱不驚,以待時機。

楊修展示得都是戰術層面的小聰明,司馬懿展現的是戰略層面的大智慧型。

7樓:龍薩爾達

楊修數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得知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後頗為氣憤,而楊修又在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的漢中之戰,從暗語「雞肋」推測曹操有意撤兵,而曹操的確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五月下令放棄漢中,回師長安。最終在同年秋天,曹植與楊修醉酒擅闖司馬門並誹謗曹彰遭人舉報,於是曹操藉此機會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將楊修處決,楊修死前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想要保全自己,不要太追求名聞利養,不要太過貪嗔痴慢,和上司保持距離就行了。

簡而言之,就是中庸。

後期 北伐若無司馬懿?

三代下一人 諸葛亮主力在渭南與武功水以西,另外孟琰有五六千虎步軍在武功水東。司馬懿主力在武功水東與孟琰對峙,郭淮軍在北原死守。戰場主動權在於渭水與武功水,諸葛亮可以輕鬆渡渭水攻擊北原,雖然不容易打下,但魏軍連渡渭水都做不到。同樣武功水製水權在諸葛亮手裡,司馬懿上萬騎兵偷襲武功水東的孟琰還被諸葛亮渡水...

司馬懿亦或司馬家族在歷史上對於曹魏政權的態度是早就處心積慮 覬覦已久還是為自保家族,反戈一擊?

可樂 我只看過老版和新版三國電視劇集 是老闆三國裡乙個片段有點深刻印象,就是司馬懿當時閒賦在家,倆兒子比劍,司馬昭說的幾句反動的話,司馬懿表現的還是特別忠心曹魏。我覺得他一開始是想做個忠臣 當然忠於曹魏 後來也是朝廷形勢所迫吧。說是一開始就有心謀天下我不太贊同,後來說是保家族的話,其實以後期司馬家族...

諸葛亮作為曹魏政權和司馬懿的宿敵,在晉朝形象怎麼樣

樂為孫伯符致死 世說新語裡有乙個段子,可以管窺武侯在晉人 而且是名士 心中的地位,我就抄過來了啊。前面的答案我翻的不細,如果有答主寫過了就當我濫竽充數一次吧。郗司空 郗愔 拜北府,王黃門 王徽之 詣郗門拜雲 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驟詠之不已,郗倉謂嘉賓 郗超 曰 公今日拜,子猷言語殊不遜,深不可容!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