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的 坐忘

時間 2021-06-07 18:15:11

1樓:三清

坐忘主要是忘,用「忘」的方法去簡化自己,忘利、忘言、忘形、忘己,把常人所不能忘的東西忘個乾淨,內心沒有任何的私念,如此才有個不忘的東西存在,那不忘的東西就是人生所要追求的天地境界。雖然說忘形、忘己已算是達觀,但還不徹底,只有在生死問題上的達觀才是徹底的達觀。

2樓:玄易道人

瀉藥首先強調一下,所有忽略了全文的論說目的和論說層次而對單個概念進行的解讀都是耍流氓。

第一,在《莊子》中事實上已經對「坐忘」進行了明確的定義;

第二,在此篇《大宗師》中,莊子是在對於得道之人,即其所謂「真人」進行描述,其重點在於描述「真人」基於什麼樣的立場和境界來看待這個世界。這個視角簡單說是「天」的視角。

因此,「坐忘」在《莊子》這裡,是在重申,我們不要基於自身,無論是自身的形體還是從自身出發或者說受自身的侷限所獲得的知識,出發來看待這個世界,而是從大通的立場,亦即天或道的立場來看待世界。

至於後人為這個概念新增的內容,比如如何修煉等,恐怕應該算是附會。

3樓:邁克迅

坐,靜坐,潛心修行之人使用的方法之一,是較為常見的修身養性方法,這個要展開的話,是一本書的內容,不是可以三言兩語就打發的。

忘,忘我,物我兩忘,最終與道合一。通過靜心修行,有可能逐漸達到這個狀態。

這都是一些大詞,理論上的概念。與此同時,可能會出現諸如:存在,永恆,道。

從小處著手去理解的話,這些問題是超越了我們的世俗生活的人間煙火,離地半尺,考慮的是人對世界的終極理解,在理論上,這個世界的真正狀態是一種永恆的存在,人要去理解、靠近、感知、覺察這種終極狀態,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修行),超越頭腦、擺脫世俗生活的那種聰明,在真正靜心的狀態中,有可能領會「坐忘」的境界。

物我兩忘是一種通道,通向與道合一。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心靈中尚未與道合一的部分,使人會有乙個內在需求,就是要學習如何與道合一。這是心靈的成長會來到的乙個境地。

《莊子》中的「坐忘」或是「心齋」狀態的生理心理學基礎是什麼?

劉尊元 你的這種閉眼可見的現象我在冥想的時候沒有出現過,不過以前在做夢的實驗時曾多次看到過。當時是乙個人躺在床上,雖然閉著眼睛,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蚊帳,而且這時還是關著燈的。並且可以確定沒有睡著,因為我意識很清醒。對於 坐忘 和 心齋 的心理學,就象前面乙個朋友所說的那樣,估計現代心理學還不能給出任...

談談對《莊子 養生主》的理解?

迷途書僮 齊物說物,養生說生。古文,物與生對文,物 表示類別,生 表示個體。西遊記開篇詩說道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從善。這便是,萬物和群生對文。萬物是精神世界中的抽象概念,群生是物質世界中的具體個例。道家說性命雙修,因為物有性,生有命。性是使物 general thing 之所以為一物的那個 ...

《莊子》中這一段如何理解?

如果不能尋找到真心,以真心見道 以真心行道 那這輩子活多久,也是白活。生死於真心,何其蒼白也。而天人合一的前提,便是一顆真心。我沒有這顆真心 所以我才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一日看不破,做不到,一日不得停歇。 範九疇 這是莊子萬物齊一的觀念,一切長短大小貴賤有無都是相對的。參看 秋水 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