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科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學哲學的人自殺

時間 2021-06-06 19:15:13

1樓:葉子

還能怎麼說。題主這個問題明顯就是把人定位在學哲學這個上面。

可是乙個人學了哲學,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了?

No,人,首先是物質的,經濟社會層面的,然後才是上層建築,往上哲學學術層面的。

現在自殺的人也很多,那麼為什麼要怪罪乙個人是因為學了哲學去自殺的?。。哲學又不是吃人的學術

2樓:昂昂一千里

不太知道該怎麼去直接又準確地回答這個嚴肅又沉重的問題。

那麼先聽個故事吧。這是很多年前我的一位老師給我講的,大概意思是說,有乙個特別不好的丈夫,對他的妻子特別不好,他們的婚姻也過得很不幸福。而在這樣同乙個環境下長大的三個兒子,在成年後卻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

大兒子說:「父母的婚姻生活一點都不幸福,所以我乾脆不結婚好了。」

二兒子倒是結了婚,但他說:「我爸對我媽都不好,那我也沒必要對我的老婆好。」

三兒子說:「爸爸做的不好,那我不能做爸爸這樣的人,所以我要對我的老婆好。」

重點在於,三個兒子的態度。

這意味著,在同一件事物中,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看待問題的視角和心態,作出自己認為合理且真正舒適的選擇。

沙漠中的半杯水,

有人看到僅剩的半杯水,說:「太慘了,只剩半杯水了,不如直接等死。」

有人看到還剩下半杯水:說:「太好了,還有半杯水,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其實當我們因為一件事物產生了負面影響,而開始審視它的正當性,就會發現,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事物存在的意義,貌似都值得懷疑,都有待考量···

比如說,酒,是不是乙個好東西呢?(沒有把哲學和酒劃等號的意思)

現實就是:

有人借酒怡情

有人借酒消愁

有人借酒助眠

有人借酒傷身

很多事物本身都是中性的,

那麼怎麼用,用得對不對,其實取決於我們自身。

可以把以上我說的全部當作雞湯。

但它是不是雞湯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可以覺得它都是廢話,對你的人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

你也可以覺得它好像有點道理,從而汲取其中對你重要的東西,心轉而行轉,行轉則境轉。

我們不迷信哲學,不鼓吹和誇大哲學的作用。

但也不因為有人曾在哲學中迷失而否定了哲學也的確給過很多人精神上的指引,並讓他們因此而變得更好。

刨除那些偽知識不談,請相信,一切關於真與善的智慧型的初衷,絕不是為了使我們陷入偏激。

很多事情的意義與否,原只在於我們的一念之間。

智慧型與真理,一定是真誠且善良的,而我們在面對它們時,永遠都享有主動選擇自己思維與行為的自由。

3樓:亭雪

1.哲學是邏輯思維工具,僅僅只是現實生活的輔助,至於要不要這個輔助,取決於答題者怎麼打好擂台賽。

2.哲學是心智發展的台階,通過對具象的世界道理化、抽象化,人們能夠更多角度地看待世界。

3.……

除開人自身的性格志趣,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虛幻,包括人的成長經歷,人怎麼能太過在意這些,太過依賴這些呢?

4樓:咖普葵可

沒錯,哲學指導人們生活。但「自殺」也在指導範圍內,兩者無矛盾,所以這個問題有邏輯錯誤。

其實你的疑問是,為何哲學會讓人去死?

哲學解釋當下的生活,它是乙個對人觀念產生影響的東西,由觀念,再延伸到行動,這是乙個「指導」的過程。什麼東西都可以解釋,小到指甲蓋,大到動物園,一樣東西是一章節。

其中,關於「生」「死」的一章,一條解釋本身通向死亡,或間接地讓人嚮往死亡,影響了觀念,那麼自殺也理所當然。

死亡意願兩要素:

①聽見嚮往死亡的解釋

②當下認同這條解釋

哲學可是最能給你各種解釋的地方啊!

5樓:空之海藍

就連最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也沒有自殺,相反,每天靠著遺產有吃有喝,經常看劇,最後善終,死之前著作還終於暢銷了一陣。

尼采倒是真瘋了,但也沒有自殺。且其發瘋可能與外傷有關。

另外比較極端的有阿爾都塞,但他是殺別人而不是自殺。

此外有統計發現哲學系是壽命比較長的。

你說的到底是啥情況?

6樓:秋水

學哲學的人,自殺不自殺,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學哲學的人容易抑鬱容易發自內心的不自信。

乙個人,認識到自己弱,弱到無能,無能到否定自己活著的意義,這會使人產生自殺念頭的。對於非文化核心地域普通人來說,哲學就是這樣一門,治付出時間精力和汗水後就理所當然地想有所得,各種學習它不服氣人的,這就是哲學被喊玄學的現實根據。

學習哲學,研究哲學,從大學畢業到研究生畢業,再從事幾十年哲學研究員,從帥氣小伙,到一頭白髮的小老頭。張口就是主義、思想、理論、問題,再加幾個常用名詞和哲學名人姓名,其實心腹中卻空空蕩蕩。當他面對文化核心地域,二、三十來歲就具有深厚文化根基並擁有道氣、道骨和道魂的人中之龍時,他會怎樣發出「後生可畏」?

這時,幾十年白活了,自己的弱,弱到無能,無能到否定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殺,只出自被「虐」,被人虐,被勢事虐,學哲學自殺者就是被辛勤付出後難扣文化門徑的被文化虐。

當今世界,乙個民族乙個國家,它都有或多或少的科學知識。就哲學來說,很多人很多國家和民族,它只有成功的經驗和規範,它沒有哲學。

對於學哲學自殺的人,我的建議是:「凡事別太較真,很多人都是混日子。」科學無國界,文化分國家、民族甚至地域;非文化核心地域且不具有先天人中之龍的優勢,對於哲學不服氣不行,最終拿這哲學博士學位證書混混日子算啦,人比人氣死人,好死不如賴活著。

7樓:

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哲學涵蓋的範圍很廣,生活哲學只是其中冰山一角,這冰山一角中卻有天堂與地獄,研究天堂的人會受到感染,喜歡詩歌藝術,歌頌美好生活,研究地獄的人同樣會被感染,恐懼犯罪災難,沉浸於悲痛輪迴。

也就是說,人類自以為可以是理性的,其實人類永遠是感性的,人類自以為可以通過哲學達到彼岸,其實人類只是將自己囚禁在了文字的漩渦。

上帝已死,去超越自我吧,孩子。

8樓:

哲學不是拿來指導人們生活的,就算是,哲學也不是指導人們生活的科學,它是一種藝術。哲學可以使人活得更藝術。

但是同時,哲學也是人生的一副假藥,它並不是本真地直接地能夠解決生活的困擾,而是讓你在做哲學的時候舒緩自我。哲學是讓你開心的。

比如我,讓我不思考哲學是做不到的事情,我思考哲學問題是因為我樂意,這就是哲學對我的價值。至於提高什麼素質,或者改變世界什麼的,也只能是個人的一些小趣味,我認為是不足以講出來的。

9樓:哈啦子

很多嗎?沒有吧,只是那些自殺的人恰恰比較有名罷了。況且無論何種哲學都是蓬勃向上的,中途或有曲折終會豁然開朗,並使人更加從容地成為社會、宇宙中的人。

能問出這種問題,顯然你沒搞清楚哲學的本質,也沒全面地看到促使乙個人自殺的種種原因。難道哲學能成為壓垮乙個人的稻草?難道哲學能構成乙個人自殺的基礎?

扯犢子吧,人不是學了哲學才想自殺,也有可能是失去或後續難以獲得繼續生存在世界上的必需品,或是物質上的,或是精神上的,反觀哲學只是教人一種批判世界的思路罷了,沒那麼大能耐,何至於啊。

10樓:遠止待士

有的哲學就不是知道人怎麼生活,那些自殺的科學家,只會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會去感受這個世界,總之,西方有很多科學家是脫離現實的空想和認識,所以才會自殺。中國哲學會教你在生活中怎樣去做,而不是只告訴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11樓:

哲學不是科學,哲學不是科學,哲學不是科學。

哲學不指導人們生活,或許古典時期的哲學還會有這種傾向,像斯多葛派和儒家都比較典型,但只屬於一家之言。哲學經過漫長的時間發展,並未得出對人類生活確定性的價值判斷。

哲學像是乙個喧囂的大賣場,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觀點和理論,其中有些一脈相承而來,有些卻截然相反,有些甚至可能毫無關聯。有些哲學理論溫暖人心,有些理論則對生活和人生意義做出其毫無意義的有力闡述,但是身處這個大賣場,你可以選擇這個理論,或者選擇別的理論,也可以選擇離開這個大賣場。選擇權在人們手上,所以也有說是人們選擇了符合自身的哲學,而非哲學引導人們。

我們不要把哲學賦魅,認為學習哲學的人高出別人一等,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見解。也不要把哲學功利化,認為學習哲學就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是哲學不能承受之重。

過好我們的一生,靠學哲學那是遠遠不夠的。你問我要靠什麼,大部分要靠命運。

12樓:思緒淺薄

因為自殺不與生活衝突。只要乙個人覺得自己認識到了生命,認識到了生活,認識到了自己。那他為什麼自殺和為什麼不自殺有一樣充分明確的理由。

13樓:不惑的人生觀

如果你發現這種情況,多半應該跟這些人的個性有關,而與哲學無關。

哲學家屬於思想者,企業家屬於行動者,各有各的追求。也許哲學家過得會清貧一些,而企業家會富裕一些,這些客觀條件對一些人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但是,自殺的現象並不侷限在某個領域,個別學哲學的也許精神出了問題而自殺,個別經營企業的也會因為財務問題而自殺,問題還是要歸咎於自己,而不是所從事的行業。

14樓:空悲切

他說他可以飛起來,我說有萬有引力,然後他直接忽略掉了萬有引力的客觀因素,又來了一句「別急著反駁,你要怎麼證明我飛不起來?」 我又說因為有萬有引力,他繼續不聽,繼續說「你給個有效的方案怎麼飛不起來?」 那我只能說先讀書,再爭辯。

你這個問題我可以反著來問「為什麼自殺的人想學哲學呢?」 我可以回答說「因為想在哲學裡面找到可以活下去的理由,」 他需要乙個信仰來支撐自己。

15樓:維根斯坦丁

學哲學的自殺?no no no,哲學家極少自殺的。古今中外,死於自殺的哲學家我只知道乙個,就是法國的德留茲。他自殺還是因為忍受不了病痛。

至於你說「學哲學的」自殺,要麼是你的偏見,要麼是這人根本就不是哲學圈的。

16樓:無人機駕駛員

哲學的本意是「讓人獲取智慧型」,運用於生活中:即是,指導發展的方向——只提供籠統的指導方針,而不是具體操作。

★但不是所有的哲學都能稱之為「科學」——也就是,有好的哲學,自然也就有不好的,有科學的,自然也就有不科學的。

1、哲學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有治國科研,下達為人處世。

★因此,即使不用特意去學,我們也時常能夠接受到富有哲理的資訊。

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至於「無所眷戀,心甘情願自殺的」,我想:人活一世,不就是因為想滿足各種慾望而為此不斷奮鬥,那麼——既然我都了無牽掛了,那麼還活著幹什麼。

★能夠就這樣死去,對於某些人來說,未必不是一種幸福——畢竟,幸福本身就是主觀上的東西。

★★而且,又有誰能夠保證自己能夠了無牽掛地死去——即便是所謂的世界首富,還是為了能夠將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集於一身,而拼死拼活。

所以,能夠選擇「了無牽掛地死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3、至於哲學的好壞,那依舊得交由個人來判斷——對你發展有利,即為好;不利,即為壞。

★所以,這種充滿主觀性的東西,只要自己怡然自得,又何必去在意別人的目光、尋求他人的理解和認同。

有哪些心理學的理論能指導人們生活?

工藤新一 很多都可以 如果要指導生活的話,比如說行為主義可以了解一下強化作用 這個在課堂上使用較多,比如提前設定好規則 回答問題正確可以得到獎勵學生們會爭著回答問題 還有,如果乙個人屢次做讓你不爽的事,你要想一想 他得到了哪些強化?這個邏輯是 只要他爽了,他就會一直重複,才不管你爽不爽比如有的孩子通...

馬克思哲學為什麼是「科學」的?科學的哲學真的只有馬克思哲學嗎?

劉哲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並在此前提下,對無限世界作出判斷。所以,哲學永遠是一種判斷,不可能完整地證明之,因為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世界卻是無限,以有限去判斷無限這就是哲學。科學是要實證的,哲學得不到完全的實證,所以與科學不同,所以任何哲學都永遠在不斷的證明中,而非科學! 魯刃頰 ...

哲學不能被實證,為什麼說哲學是科學的,為什麼說哲學超越科學 哲學統領科學呢?

SeinundZeit 其他的說法不提,但就哲學研究能不能被實證這一點,我想說的是哲學家也是會做實驗研究的,題主可以了解一下Experimental Philosophy。 哲學不能被實證嗎?哲是智慧型。哲學就是認識智慧型 教你用腦子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學科!沒有哲學的量子力學還能走遠嗎?解釋到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