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科學家哲學家用冰冷的科學描述愛與生活,可它們明明是溫柔溫暖的

時間 2021-05-13 06:23:22

1樓:旋律

溫柔和溫暖這種日常語言更多的是因為其模糊性讓人將思考的慾望得以發洩,而哲學、科學這些都是建立在反思和邏輯上的,她們更加精確和嚴格。所以與其說你認為的「世界」是可愛的,不如說是模糊性對你來說是可愛的,而這個認識和世界沒有關係。

因為,日常語言和人工語言都是都臨摹世界的,無所謂哪個溫暖哪個冰冷的。

2樓:橘後皇

當解釋不清楚又不得不解釋的時候就會弄成這幅樣子,當我們無法理解「愛與生活」的真義又不得不解釋「愛與生活」的存在,我們就會量化它抑或定下標準來描摹它,儘管很細心地觀測和研究人還是會提出很多「啼笑皆非」的觀點(例子,亞里斯多德的鰻魚),因為人對「愛與生活」的解釋是概念化,而非是對「愛與生活」的本身存在的具現。

當人無法解發布純粹的「愛與生活」(實),人在解釋的是「愛與生活」的命題(名),前者於人的體驗上是有「生氣」的,而後者則是「死物」,另外人的觀察與總結往往是微觀式地解構與組合,會忽略由整體構成的本質的特質,如果「愛與生活」的「溫柔與溫暖」是出於整體的效果,那麼被解剖式分析的「愛與生活」肯定是無法「活靈活現」的了。

此外,人類世界的觀念的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冷冰冰」的詮釋是在有限的知識範疇下做出的推斷,這些錯誤或殘缺的論斷是在認識萬物的起點或半程中,完全符合人的感知的「愛與生活」的「溫柔與溫暖」是釋疑道路終點上的「桂冠」,只有足夠完善的知識與經驗才能夠還原「愛與生活」的真義和契合「愛與生活」的本貌。

3樓:

哲學家們只是指認了這些現象背後更本質的「東西」。

這些「東西」可能是一種模式,一種傾向,一種互動框架,一種(經濟的)關係,「愛與生活」不過是這些更為深遠本質的「東西」運動的結果。

哲學家大多喜歡把自己的感性內容揉碎了混進這些所謂的「冰冷」裡面,客觀嚴密的自然語言論證背後是他們對人類精神危機、存在危機的深刻關切。

引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它。

這些人正是如此。

4樓:emmmmm

因為溫柔溫暖是個關係於形式的概念

「對你好」 何為好 「說溫暖的話」不代表「傳遞真實」

正因為一堆人互相討好刻意營造出「溫柔溫暖」的表象所以所謂現實是骯髒的而不討好的人們因為顯得不「溫柔溫暖」 而被社會排擠。 哲學家科學家的前提便是真實而不是討好

而真實當然不是「溫柔溫暖」的

倒不如說溫柔溫暖的某種意義上成不了哲學家. 因為真實裡或許沒有「溫柔溫暖」這些概念(除去唯物哲學家等)

順帶一提哲學家用科學描述....嗎

為什麼許多的哲學家科學家都認為神真的存在?

因為他們未能成為新的先知,未能開創新的建立共同體的道統。自然就承認既有共同體道統的保證者。哲學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很不幸,是宗教先知。而一門體系完備的宗教,要包含創造 法律體系,立法邏輯,詩歌等等還需要乙個話語權強大的身份團體。這些並不是乙個哲學家,乙個科學家能做到的。哲學家,科學家本身也不構成乙個...

哲學家與科學家哪個對人類的進步更重要

悲酥清風 個人認為哲學更重要吧,動物植物沒有科學的概念 或者ta們本身就是科學 但有時依然可以傳達哲學意味。當然這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上說的,或許ta們也有屬於ta們的哲學和科學。 wm650 個人認為人類完全可以不發展科技。凡事都有雙面性,科技也一樣。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

科學家和哲學家哪個對人類的貢獻更大,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芳洲 貢獻都很大,乙個是精神層面,乙個是物質層面。但是沒有精神上的大爆發,物質就很難前進。哲學家都是有大智慧型的人,他們每天思考的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如果成功了,就能引領人類走向未知的巔峰。至於科學,科學是看得到摸得到的,相比而言有實感,而且人類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會推進科學。那麼科學靠什麼開推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