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沉思錄》裡的這段話

時間 2021-06-04 13:50:42

1樓:

「乙個人如果不去逃離自己的罪惡,那實在是荒謬的」這是指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罪惡,因為罪惡的醜陋和汙穢而放去放棄,而「這也是可能不去逃離的」,指的是乙個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罪惡,一句俗語說的好,「旁觀者清」,還有一句話說「你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有良木呢?」就是在人被私慾引誘的時候看不清自己的罪惡離了,他的理智服從與自己的私慾,以至於他不能看不清自己的罪惡,這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人的罪惡都是出於無知」,其實還有一些人知道自己的罪惡,卻仍舊作惡,這叫做頑梗。「而乙個人不可能逃避他人的罪惡」,是指人都具備一樣的劣性,既然他人會在乙個地方跌倒,那麼你也一定會跌倒,而你之所以沒有跌倒是因為試探的強烈程度不同,或者是說你雖然表面看上去沒做,但是你心裡想做,卻懼怕罪惡的後果而沒有去做。

僅指個人觀點

2樓:世界創造家

作者說:「乙個人做了惡事之後,心裡不覺得應該遠離(逃離可能指改正錯誤也可能指掩蓋錯誤)這件惡事是很荒謬的,但確實有可能不會逃離(這可能是因為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可能是意識到了但不願改變);」。也就是說作者認為人類對於自身具有「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本能,但並不總會這樣做。

作者接著說:「但是乙個人想要主動遠離別人所作的惡事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毫無疑問,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以這惡事必然不是施加在作者所說的人本身上的,也就是說此時的情況是A得知了B對和自己無關的C做了惡事,作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A並不會因此產生不適,也不會因此而責備或遠離B。

作者的意思也可能是:「人應該並且能夠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但無法完全阻止別人做出的惡事。」

3樓:來去無意

乙個人為什麼要學習知識和文化,因為他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乙個人學習了知識和文化之後呢?

他不會再認為自己無知。

知識永遠應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知識所用。前者即我們進步的台價,後者即擋住我們的牆。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被擋在知識和思想的這堵牆之內,無從逃避。

乙個人若不能超越自己的認知去思考,這依然是無知,而且是更可怕的無知。

所有的知識也是這個世界的陷阱。你會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但你絕不會認識到知識有可能也是無知。

乙個從沒反思過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乙個完整的人。

乙個從沒反對過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乙個偉大的人。

如果認知捆住了你的手腳,束縛了你的意識,要知識何用。今天你的手腳在退化嗎?意識在固化嗎?知識創造了財富,財富在退化我們的身體,文化創造了思想,思想在固化我們的意識。

籠中之鳥、杯中之水與思想中人都在同乙個世界。

怎麼理解這段話?

我覺得這段想說的是 智慧型是使你更高效更少犯錯的達到目的,為你的利益服務,而面對愛情 生死的意義這類崇高的問題 也就是更大的奧秘 的時候,你的目的 得失 利益,其實並不重要,也就不需要有個智慧型幫你達到什麼目的。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是比如愛情,這麼純潔的東西不應該摻有大智慧型什麼的,必須怎麼怎麼做就能避...

這段話裡的 recognise 要怎麼理解?

Linkzero Tsang 應當是 意識到 之意。在這裡若是 承認 應該會用 admit.Recognise 的 承認 更像是 acknowledge 之意。 sapereaude 就如同您在使用普通話,碰上有些字詞可能是多義字詞,或具有引申義的字詞,而難以掌握句意時,會求救於辭典一樣,請查辭典,...

如何理解王陽明《傳習錄》中這段話

漆園吏 這句話應該理解成構建意義的觀點 物的存在如果沒有被你認知到,就不會在你處構建意義 也就是心外之物 沒有認知到的事物 道理等 對你沒有意義。特別對於認知來說。 中二人 關於這個解讀,我覺得用先生自己的話作答最官方了解讀如下 先生曰 你看這個天地中間,什麼是天地的心?對曰 嘗聞人是天地的心。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