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表示「到」的意思的有哪些

時間 2021-06-03 17:45:17

1樓:

至:現在常用。

詣:秦漢簡文習見。

格:金文習見,如「王各大室」。

造:文獻有見,如《尚書.盤庚》「其有眾鹹造」。

其餘關於行動的詞語:往、之、於/於、德。

2樓:一頁天書

之;舉例: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詩·衛風·伯兮》

至;舉例:灑掃穹窒,我徵聿至。——《詩·豳風·東山》

往;舉例: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易·鹹》

適;舉例:盤庚遷於殷,民不適攸居。——《書·盤庚》

如;舉例: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涉江》

詣;舉例:王孫苦疾,僕迫從上祠雍,未得詣前。--《漢書》

及;舉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逮;舉例:逮於袁婁而與之盟。——《公羊傳·成公二年》

徂;舉例: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徵。--《書. 胤徵》

臻;舉例:遄臻於衛,不瑕有害。——《國風·邶風·泉水》

格;舉例:光被四表,格於上下。——《書·堯典》

赴;舉例: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孟子·梁惠王上》

逝;舉例:毋逝我梁,毋發我笱。——《詩·邶風·谷風》

迄;舉例:庶無罪悔,以迄於今。——《詩·大雅·生民》

造;舉例:其有眾鹹造,勿褻在王庭。——《書·盤庚》

上古漢語早期到晚期發生了哪些音變?

何必者者居 語言一直在不停變化之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早期和晚期的問題。只要我們稍微留心一下,這種變化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演變的。我是個八十多歲的人了,我們現在的許多語言中的語音 語義和我童年時已經完全不同了。這種情況在各地都是如此。所以,用拼音文字作為語言的記錄手段是非常不科學的,並不能準確表達和傳遞...

釋義為 剩下來的,多餘的 古漢語單字有哪些?

楊文山 若欲 多餘了,無用 而有帶著貶義的語氣 這是重點 那我認為 贅 和 冗 為佳。漢揚雄 太玄瑩 譬諸身,增則贅而割則虧。宋陸游 寓嘆 詩 達士共知生是贅,古人嘗謂死為歸。宋蘇軾 論冗官札子 近日言者以吏部員多闕少,欲清入仕之源,救官冗之弊。 一頁天書 餘。這個是最最常見的 子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

如何評價 polyhedron 的中古漢語拼音方案?

Sliark 最明顯的嚴重問題,大概是polyhedron不知道怎麼的之後把整個蟹攝寫得一塌糊塗。先看看poly拼音是怎麼寫的 一等 泰韻開ad,合uad 咍韻開ai,灰韻合uai 二等 夬韻開rad,合ruad 皆韻開rai,合ruai 佳韵開re,合rue 三等 廢韻開iad,合yad 祭韻A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