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裡「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6-01 23:51:41

1樓:折花入酒

說實話,我一開始覺得自己懂,你問了出來以後我盯著這句話看了許久,原來我可能還不是太懂。

我想了很多以後,腦子裡面又好像水分蒸發似乎霧氣騰漫。我突然覺得這句話好突兀,在整個段落裡,接著在讀後面的若亦是,則已矣。

哦,原來Mustang也好,塵埃也好,是我們。我們才息相吹。大鵬飛走了。

在大鵬眼裡我們恢詭譎怪,在大鵬之上道通唯一。我們吹萬不同卻無法明白方生之說,大鵬好像是個分割線。我們相刃相糜,我們不亡待盡。

掙扎又捨不得拋下負重,負重前行又感覺不堪重負。

是不是?

2樓:霖雨十日

原文:《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Mustang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齊諧》是古書名,是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就跟今天我們常常說到的《山海經》類似,但究竟有沒有存在過這本書,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就只當它存在罷了。摶(tuán)是動詞,往上飛的意思。扶搖,大家看到這兩個字是不是就聯想到了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集啊?

扶搖是一種飆風的名字,也是從下往上急速旋鑽,所以借助扶搖才能上得了九萬里的高空啊!息即氣息,與「生物之以息相吹」的息一樣,是指氣息。歷代學者不乏有將「六月息」的息解釋為止息、停息的意思,「六月」解釋為半年的時間,但這樣理解從全文的整體上總有些彆扭。

借扶搖之勢上九萬里,若要飛半年,那真的能逍遙嗎?

Mustang,指田間的遊氣。塵埃,我們今天還在使用其本義,就不再多說。息,氣息,人以一呼一吸為一息。蒼蒼,形容天是蒼白灰茫茫的一片。

這段說的是,咱大周朝有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古書,名叫《齊諧》,裡面有記載,「大鵬鳥飛至南海,海浪要激起三千里,藉著飆風扶搖旋飛而上至九萬里的高空,憑靠六月的海氣直抵南海。」Mustang、塵埃這樣的遊氣、遊塵,多麼地自由自在,大自然中的生物就是這樣以各自的氣息與他物互動著,各得其所,自由自在。仰望頭頂的天空,蒼白且灰茫茫一片,那是它本來的顏色嗎?

它又是非常地遙遠而達不到它的邊際嗎?從天上往下看,也應該和從地下往上看一樣的情況罷了。

3樓:黃肥腿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Mustang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這段話顯示了莊子的超凡絕世大胸襟大視野。

Mustang指空中浮盪的遊氣。

在遠而無所至極的蒼空下視,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大鵬,也不過有若平常視角下生物以息相吹的遊氣塵埃而已。

認真來說,這視野胸襟,只有心經所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以一比。

《逍遙遊》裡,鯤是怎樣的存在?

faceless 你要是翼展也幾千公里,你逆著地球自轉飛都沒人管你。大就完事了。赤道長度約為4w公里,這個翼展,扇一下十萬八千里不是夢。估計這個就不叫蝴蝶效應了,這個扇一下真起大範圍颱風。基多拉見了都得叫爺爺。大小差太多了,估計基多拉也就是爪子刨一下的事。 已登出 鵬是大知的象徵。莊子一書從始至終都...

如何正確的理解逍遙遊?

一股清泉 正好在背逍遙遊 說一下我的淺見,正篇文章通讀下來,其實是表達莊子對無所憑藉的這樣一種境界的追求,莊子羨慕鯤鵬,但又不完全羨慕,因為鯤鵬也需要去以六月息者也,借助風來遷徙至南冥,並不是莊子所認為的那種無所憑藉的至高境界,但莊子也羨慕鯤鵬,可是就連鯤鵬也沒有到達自己所嚮往的境界,隨後用至人無己...

《逍遙遊》教會了我們什麼

霖雨十日 厚積薄發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然後才能有一定的遠見。我們在人生中也應該像大鵬一樣有遠大的目標,不斷積累達到一定的境界,最終獲得成功之舉。人的境界,有大有小,小境界的人就和這知了和斑鳩一樣,不知道積厚而為大,積蓄力量而走得更遠,他們就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還嘲笑那些奮發努力 辛苦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