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基礎語言是普通話的人對方言的偏見怎麼消除?

時間 2021-06-01 01:10:25

1樓:jerry

問一句,學英語厭煩嗎?別人對你說英語厭煩嗎?看到兩個英中國人一起說英語厭煩嗎?

方言不是一樣的嗎?沒影響你理解,你幹嘛要自找沒趣呢?是不是你骨子裡覺得普通話高方言一等,而跟英語是平起平坐的?

2樓:

沒必要批判題主,這個社會太多人都是這樣的了。其實就是成長環境和社會經歷使得題主潛意識裡歧視,但是理智知道不應該歧視。

就好比大家都知道不能以貌取人,但是行為上常常下意識地受外貌左右。

建議:多了解方言的美好之處,比如方言朗誦、讀詩之類。多沉浸在方言環境,同時告訴自己方言和普通話本質沒有區別,只是環境因素使自己的審美帶上了有色眼鏡。

時間久了,就能將方言和普通話一視同仁了。

3樓:愛吃堅果的松鼠

偏個題正在上大學,同學很多講方言的。首先。方言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話一樣是平等的。不能歧視(儘管聽得很難受)。

但是,我身邊的一些說方言的一些人在和說普通話的人交流的時候,依然自顧自的說方言,即使他們會說一點普通話。普通話作為一種最官方的語言在方言者與乙個非方言的人做交流的時候依然是最合適的載體,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使用別人聽不懂的方言實在是欠妥,以及對他人的不尊重。所幸我身邊的大多數方言者還是能做到尊重別人的。

所以我希望方言者在平時的與普通人交流的時候還是用普通話比較好,當然作為一名普通話使用者更要理解說方言的人。畢竟都是中中國人嘛~

4樓:水無月空

你歧視說方言的有問題,但是下面那些方言優越黨你河北一文不值黨也可以歇歇菜洗洗睡了。

當你的方言成為標準語的時候,你會比提問者更加歧視說其他方言的人,而且不會像提問者那樣知道反思反思。

5樓:

很多處境喜劇都帶方言的口音,《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之類的。

老白的東北口音和老邢的山東口音,「人要fei鬥,要進取啊」,「親娘嘞」,完全自帶笑點啊。

佟掌櫃的陝西普通話,又軟又媚多有風情啊。

包大仁的雲南腔,「麻煩你出客」,「正午地huo水」,多逗。

小六唱的天津快板,還有說河南話的賽貂蟬,南京話(?)的扈十娘,「伯公子啊」,還有個說四川話的小丫頭,「不dei行」,範大娘「ou上面有人」,柳星雨,「嘴鍋」,等等等等。中國的方言是門學問啊。

我大概猜的出來題主是哪的,我也是從小沒聽過方言,上了大學才第一次知道原來不是每個人普通話都講的很標準的。

但是帶一點口音也是自己的標誌嘛,有特色有魅力啊。我總覺得不會說方言,跟少學了一門外語似的,虧大了。

6樓:切爾西西里琪

說個普通話還能說出優越感來了??那你可能不知道,你看不起的四川話以前是西南官話,官話即古代所謂的「普通話」。

不是整齊劃一合乎標準才叫好,更何況所謂的「標準」都是人為制定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也越是國家的。生活方式的多樣、語言種類的繁複,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有趣。

更何況,有些地區普通話推廣並沒有所想象的那麼廣泛。限制於教育經歷和家庭背景,說一口地方話是完全能夠被理解,也是應該被尊重的。

7樓:

本人基礎語音也屬於普通話,對方言的感覺是好奇!!!舉乙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是學另外一種語音,這個很有趣啊。四川話是一種特色,西安話是另外一種特色,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特色,不是很好玩嗎?

抱著一種學語言的心來聽方言,就有趣多了。還有,發現每種方言的美感……

8樓:花徑深

怎麼消除?我覺得會自己講英語之後都比很多中國人要高等了!落後方言地區的人不提公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永遠是要被發達方言地區的人踩在腳下的!

9樓:行行

我覺得這就是聽別人說不好自己的語言的時候的一種正常反應,因為經常會耽誤理解,所以聽別人有方言口音會不舒服。

對我而言,我的母語是普通話,所以如果我感受到別人盡量在用標準的普通話和我交流,我就會覺得很欣慰。但如果別人故意帶方言腔,我會有點生氣,因為這不尊重聽者的感受,不利於聽者理解。

10樓:沈友

承德話也是方言。

自從小時候意識到:中華文化是由各地地方文化組成的。

一方水土承載一方人文,一方語言傳承一方文化。

此後,年幼無知的我便消除了狹隘的語言偏見。

看來題主的認知比當年的我還低呢。

11樓:二茶

很是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方言本身沒有錯,你討厭的並不是方言本身,而是說方言的人,你討厭他們說和你說不一樣的話,你覺得只有你說的才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動聽的語言

然而,當你走過了很多地方,見過了很多不同國籍,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說不同語言的人以後,你會發現,世界是那麼大,文化是那麼的豐富,你的語言只是他們之中很渺小的一員

更何況,你的普通話,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的標準

12樓:承塵

你說你普通話說得標準,水平是什麼?普通話一級甲等過了嗎?

我有乙個同事,江浙人,80前半生人,普通話水平一級甲等,攝影水平非常好,985的工科研究生,高階工程師,年薪20萬。

另乙個同事,湖北人,80後半生人,普通話連平舌翹舌都分不清,NL不分,劍橋博士,英語說得也都是土裡土氣的,做海外業務,年薪60萬。

嗯,你看,普通話說得好,其實不怎麼值錢呀。

在說怎麼消除之前偏見,不如先談談這種偏見是怎麼來的?

我認為,是因為你之前生活得太狹窄。

去的地方太少,見的人太少,接觸的層面太少,見過的世面太少,從而認為人只能說一種語言,只能過一種生活,這才是正統的,唯一的,至上的。想一想,這種狹隘封閉的態度是不是特別像一輩子待在村里的農婦。

上海話是一種強勢方言。作為生長在上海的人,有時候能看到便利店阿姨、牛奶店阿姨對使用普通話的人態度很生硬。辦事視窗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對說上海話的要耐心一些,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

我認為,歧視外地方言的背後是歧視外地人,包括對不遵守規則的氣憤、對資源被搶奪的痛恨,歸根結底其實是帶著一種覺得自己應該過得比外地人好,現實卻不是這樣的嫉妒和失落。越是底層的上海人,越能感受到外地人爭搶資源的同感,對外地方言和外地人的歧視越嚴重。你去看看,做生意做得好、在外企工作、拿著高薪的上海人,有幾個歧視外地人、歧視方言的,都在一起愉快得玩耍呢!

從你「考上大學離開家鄉「這句話,我覺得你應該不是北京人,河北人的可能性比較大。你現在對方言的偏見,是不是也帶著一種我來自天子腳下不遠的地方,我以為我生活得比較好,沒想到你們這些蠻荒之地的人也過得這麼好,有點融入不進去的妒忌呢。抑或者帶著一種從高中的佼佼者,進大學發現自己只是泛泛無名之輩的失落呢。

這就對了。你會發現,你的偏見,根本不重要,不能影響別人一絲一毫,只會影響你自己的心態和為人,別人該開心還是開心。

你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口音、出身、成績,都會變得慢慢不重要。別人只需乙個有力的爹就能秒殺你一輩子的優勢和努力,氣憤嗎?這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規則呀。

好了,放下那些無謂的情緒,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做吧,從現在開始確立你要成為怎樣的職場人,並一點一滴地努力吧,語言說到底是用來交流的,能交流就行了。

我的孩子6歲,他說話會夾雜著上海話/普通話/英語/日語,譬如「要西,我又made a mistake, ご免」(要死,我又犯錯了,對不起)因為這些對他來說都是日常說話、上課接觸的語言,沒有誰規定他一定要說某種語言,或者說哪種語言是對的,所以他就這麼混著用。他的小女朋友從小生活在澳洲,說口音很重的澳洲英語/廣東話/普通話,看這兩個娃在一起嘰哩哇啦,說不明白就比劃,再不明白就畫畫,再不明白乾脆就親親抱抱,簡直太好笑。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鄙視他們嗎?

多去一些地方,多接觸一些人,多看不同層面的生活方式,你自然而然就會改變這種想法。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用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閃光點,這樣紛繁燦爛的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13樓:NoIf

其實說"你就是歧視不用辯解,你應該敞開胸懷接受這個世界"這些政治正確的話沒多少用處,題主自己也知道"應該"要怎麼做,只是不知道怎麼做。

我也沒辦法教題主怎麼改,但是我想跟題主說,要解決問題,必須先找出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自己是因為哪點而討厭方言,而不是只停留在模糊的"莫名的彆扭"的認知上。知道你真實的感受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能幫到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我覺得暫時最有參考價值的回答是洋蔥騎士不太冷的回答,但卻被摺疊了。接納自己的感受,分析出原因,才能知道究竟是自己的誤解造成的歧視,還是有客觀原因,怎樣去避免。

14樓:萌萌噠的變裝S

你說著不是歧視,但是你聽到四川話的時候還是覺得鄙視,所以這就是赤裸裸的歧視,都是語言,何必分那麼清楚,出國了還不是稱為漢語。

15樓:袁毅峰

專業的部分已經有答主回答過了,在下倒想提提一些措施,看看能不能嘗試幫到你。

你在外讀書,想必有不少非常要好的本地操方言的朋友,你試著去跟他們學幾句利用率高的方言,並加以運用,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增進感情,另一方面也許可以慢慢減少你對方言的厭惡感。

希望題主早日擺正心態,和各地朋友愉快地玩耍

16樓:貪狼之瞳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你生活的地方以普通話為母語,而非你的家庭以普通話為母語。

你的文化自信完全來自「普通話是現在的法定官方語言」,而非你家鄉自身的生產力(經濟)和文化影響力。

很可惜,現在不是完全以行政命令為唯一的時代,你的文化自信不值錢啊……

為什麼其他地方的人能說一口完全不比你差的普通話的時候還要故意說帶口音的普通話甚至方言?別人比你更有自信。

灤平是作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出名,但也僅此而已了。說穿了,很多人眼裡灤平就是窮山惡水,事實而已。沒有這個支撐,灤平什麼都不是。

17樓:FERNANDO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很普遍存在,例如:

不同語言之中,有些人說某種語言瞧不起別的語言;

同種語言中,標準語瞧不起方言;

不同宗教,互相瞧不起;

經濟水平而言,發達國家瞧不起發展中國家;

某些國家裡,白人會瞧不起黑人和亞洲人;

涉及到性別方面,男性瞧不起女性,異性戀瞧不起LGBT;

城鄉方面,城裡人瞧不起農村人;

階級方面,富人屌絲互相瞧不起;

……這樣的情況很多,理性還有普世價值告訴我們這些都是錯誤的,但人性就是這樣,人性中有一部分是惡的,無可避免的讓人露出醜陋的一面。

18樓:

就比如北京人,單字音系跟普通話差不多是一樣了,卻跟很多地方的人一樣:總還是有不少善人不會像題主說的有些人那麼牴觸別人方言的。題主慢慢來就好,比如從不把自己當特殊人群看做起。

一些回答說得不好要批評。

反對說不能把法定普通話看成方言。這種說法經得起正經語言本體研究特別是語言比較的推敲嗎?說啥普通話美感更好,都動員公權把各方言教書育人辦工進嚴肅場合的機會奪了,美感反響如果還差豈不是太不正常?

至於愚痿對普通話的朝令夕改,光審音就看得出來不能叫優化了。

同乙個地方的人說普通話,不說方言是錯誤嗎?

我是小二不信邪 談不上對錯,普通話畢竟比較正式,官方語言,全國通用 只是同乙個地方的人若還是打 官腔 拿捏,會有一些距離感,若同乙個地方的人都恢復方言鄉音,那種老鄉見老鄉心裡淚汪汪的感覺必然油然而生。所以都是老鄉在場,最好見面還 俗 給人一種不忘本的踏實。 遇禪 本人南方人 在本縣讀高中 和同學聊天...

同乙個地方的情侶相處是說普通話還是方言

玄月小五 平時說普通話,插科打諢,調情逗趣說家鄉話。要不然,都讀過書受過教育的人聊起天來滿口土味家鄉話,以後和同事朋友聊天都要受鄙視,還得考慮後代教育問題啊。家鄉話可以適合無聊逗個悶子。我和我老公互相模仿對方家鄉話總能戳中笑點。 當然是雙語。母胎solo的答主當然是基於觀察得出的。PS.情話怎麼說,...

生活在古代的人說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還是文言文呢?

林中貓 0 文言文如其名,是一種文體,不是用於說的,要讀的話,甚至不一定用漢語讀 你可以用日語 琉球語 北韓語 越南語 京語 讀。1 古代沒有普通話,接近普通話的是官話和讀書音,他們是存在的。除了出遠門的人,如官僚 士人和商人,沒有必要熟練掌握官話 2 古代人說的是古代的方言,古代方言是現代方言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