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代的人說的是普通話還是方言還是文言文呢?

時間 2021-05-08 17:27:21

1樓:林中貓

0、文言文如其名,是一種文體,不是用於說的,要讀的話,甚至不一定用漢語讀——你可以用日語、琉球語、北韓語、越南語(京語)讀。

1、古代沒有普通話,接近普通話的是官話和讀書音,他們是存在的。除了出遠門的人,如官僚、士人和商人,沒有必要熟練掌握官話;

2、古代人說的是古代的方言,古代方言是現代方言的祖先。

以上回答不需要專業的語言學知識,有常識和邏輯即可。

2樓:南安夷猶

首先,文言文是一種書面形式,對應的是口語。一般認為,漢朝以前人的口語和書面語差距不大。漢朝特別是魏晉以後,白話逐漸產生,這也是所謂的「古白話」,書面語和口語漸漸分離開來(其實漢朝也有體現白話的書面文獻,例如《神烏賦》,但宋代以前的文人還是習慣於文言文的書面形式)。

其次,普通話和方言是另乙個層次的問題,它們都是口語的形式。要糾正乙個概念,古人說「普通話」不叫「普通話」,我們稱之為「共同語」更合適:先秦人有「雅言」(《論語》:

「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這裡的「雅言」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共同語」,大致相當於當時的陝西方言(週共王開始,周朝首都就一直在陝西,直到鎬京陷落,平王東遷)。到了漢朝,首都也是在陝西,揚雄《方言》稱當時的官方話為「天下通語」,並且記載了一些「方言」詞彙,將「共同語」和「方言」明確分開。

漢以後,洛陽正音逐漸取代了原本陝西方言的地位,直到宋朝,主流的「共同語」都是洛陽正音。至於元朝,從《中原音韻》看,北方音系已經經歷了乙個大的變革。北京語音取得了共同語的地位。

其實,「共同語」也是方言的一種,是將某種方言作為官方通行的語言。古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應該不會使用共同語。

3樓:刃心山人

古之通語曰雅言,歷朝多以雒陽時音正,若今之普通話。古無聲像諸器,雅言幾難推傳,故人眾唯話以方言耳,惟四方讀書人畧通之,肰偏逺者亦未必正。

至於文言,槪周秦口語同,漢後漸語白話,文言獨為文矣。

古代詩人不說普通話,為何寫出的詩用普通話念出來還那麼順暢?

胡明威 首先,有一部分音是變化了的,而且距今時間越久,差異越大。但是從中古到現代,大部分音還是沒有變化的。其次,有部分韻母在變化時,所有此韻的字都變成另乙個韻,而不是每個字分別變化。比如 m集體變成了 n。第三,聲調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在詩歌用韻上也體現的很明顯。下面舉幾個不太押韻,而大家又耳熟...

明明普通話不好卻硬核說普通話是種什麼體驗?

llll 哈哈哈哈,英語考試有一道匹配題,是原題,我英語不好,準備直接背答案。匹配題就是一篇文章,每個段中心思想凝鍊成一句話,將他們匹配,就有很多l,n 為了記住他們,我編了順口溜,但是考試的時候,我記得是慢慢來應該是mmn,卻變成了mml,nk的用輸入法打出了是離開,結果正確答案是lk 哼,輸入法...

生活在方言語境裡的人,會不會對普通話感到彆扭?

溫康子 我是山西人,方言屬於晉語區幷州片,在大學聽過一點點語言方面的課。我在二十歲之前主要生活在老家,生活環境是全方言的,即使學校會要求普通話教學,下課也幾乎不會有人說普通話,有上了年紀的老師也會用方言講課 這樣的老師越到初高中越多 但是因為電視電腦的逐漸普及,普通話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從小聽到大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