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兩種語言(普通話和一種方言)?

時間 2021-05-31 14:23:51

1樓:CielothyL

本人廣東人,會三種方言。親試覺得語言環境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同學、家裡人講什麼話。歲數感覺只要是在高中以前都不難學。

1.從我出生到小學為止,在家父母鄰居和在學校同學都講A方言,所以我從小就會說A方言;

2.幼兒園到小學因為是在廣東地區看TVB長大,暑假在深圳過,堂/表兄弟姐妹多講粵語白話,所以自然而然會說白話;

3.初中到高中在別市讀寄宿制學校,同學大多數人講B方言,開始聽得懂但不會說,但在宿舍和課間接近12小時女人八卦聽說訓練下也學會了。這個時候已經有【我在學語言】的意識了,會有意識的聽別人某個詞應該怎麼發音然後記下來,也會矯正自己發音,不像以前那麼自然而然的會說。

現在熟練操作三種方言,見不同同學說不同的話,切換自如。

唯一梭不標zǔn的就寺學了sí八年的普通話...因為我的老司們也嗦不標zǔn....

總結是平時生活需要【使用】到的語言,即必須雙向聽說交流才能好好活下去(感覺不太對?)的語言,我就能慢慢學會。年紀小過程會輕鬆一點,但是高強度語言訓練環境下就算十幾歲也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建議題主和小孩交流強制使用粵語,週末帶著她看看tvb或者粵語配音動畫片(推薦tvb配音的迪士尼系列和宮崎駿系列),等小孩級別練夠了就去打怪....不對,就過年過節放暑假帶回粵語地區跟親戚朋友練練口語,應該沒問題。

不過如果我媽一直和我說粵語,突然有一天開始強行用普通話交流,我會覺得:媽,有事嗎?

2樓:billy Lee

說說我吧,家裡說河南話,生長在西安,所以同學間說陝西話,上課老師說普通話,所以我會說河南話,陝西話,普通話。沒有刻意學習,自然而然就會了。

3樓:加賀谷

說我自己吧。我來自吳語區,爺爺輩生活的區域講虞西話(常熟話的一種分支),父母生活的區域講蘇州話。小時候在兩地交替生活,兩種話都會說。

而且能清晰區分其中的差別(儘管是同語種的兩種相似的方言)。

我的體會是:因為那時候接觸到的人絕大多數都和我說吳語(虞西話或蘇州話,取決於我在父母家還是爺爺家),我才能會說而且熟練地說吳語。

我的個人經歷使我在高中以前都以為不會說當地話是非常荒謬的,直到高中發現好多從小在蘇州生活的同學都不懂吳語。還有些同學能聽懂,會說一點,但許多字明顯說成了普通話,或者說成普通話同音但吳語不同音的字在吳語中的讀音。

這些同學的明顯特點就是:從小身邊大多數人說普通話,使他們不需要掌握吳語來達到溝通的目的。

如果我小時候沒有只靠吳語才能溝通的環境,估計我就不會吳語,或者說尖團、清濁混淆嚴重的普通話式吳語,現在多半也不會變成語言愛好者吧……(有點扯遠了)

總之:要學會某語言,構造只有該語言才能溝通的環境!

4樓:茶茶的耳朵

根本不會有這種問題,小孩自動會選擇適當的語種的

我和老公講普通話,娘家講粵語,我小孩現在3歲半,沒出現過樓主擔心的這個事情。而且她還很好玩,有個預熱過程,小點的時候回我媽家,她第一天大家跟她說粵語她是用普通話回答的,比如最後我們呆了乙個星期,最後她就變成全粵語頻道

5樓:hyacinth

小孩子有語言環境自然就懂了。想想自己的「經驗」,從小就說白話、客家話兩種方言,父母長輩鄰居等都這麼說話,也不用太刻意教就會說啊。後來上幼兒園學說普通話,上初中開始學英語。

6樓:懷錶

就我自己來講,我會潮汕人,可是我們那裡大部分都會閩南話和粵語和普通。我覺得功勞應該可以TVB。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拼音,小學就學普通話,一直在學校都是學普通話,在校園裡,生活中,我們都是說潮汕話。

基本我們小孩時候都愛看電視,當時因為就TVB挺好看的。所以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看TVB戲長大的。TVB講的是粵語,所以就這樣看到大了,也沒有刻意去學,就能聽懂粵語了。

當然我現在在想,當時我還小,加上一天有四五個小時看那個臺,自然而然就會了,不是刻意學的。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也應該給小孩從小培養起呢?

7樓:Lynn

完全沒問題。我們這邊人都是雙語,普通話和閩南話。孩子還小,接受能力強,我自己長大的環境是在家講閩南話,在學校講普通話。不用刻意,多和小朋友講,她就學會了。

8樓:余天公升

經常說,自然就會了。我在南寧長大,這裡很多人講粵語,但是父母都不是本地人,在家都不講,學校裡面也不講,所以我粵語也不是很會,聽說一些簡單的還行,真要跟真人講話就不行了。

我也有同學不會講粵語,去香港或者廣東讀了幾年書,跟同學講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會了。

教語言或者方言的話,最好是父母會的,可以跟小孩交流,這樣子當然學得快。

9樓:Richard

以我學習英語和普通話的經歷來說,聽力和辨音能力是最重要的,俺是湖南人,都知道南方方言是很重的,但是我講英語和普通話還好,臉紅一下,其實語言就是模仿,所以你只要能聽明白,能聽出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來,那麼說好方言和普通話都不是問題,再就是這個問題不用看得那麼重,小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分得清什麼時間講什麼話了。

10樓:

1.雖然我自己沒有過孩子,所以沒有直觀的經驗。但是我的班裡確實有多語家庭,比如有乙個典型家庭是爸爸媽媽講粵語,奶奶講英語,保姆講普通話。

現在那個寶寶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她再不用別人指導的情況下,見到老外就會直接講簡單的英語。在香港上幼兒園所以粵語也沒有問題。

2.按說寶寶如果需要接觸多一門語言,三歲以下是最好的時機。因為三歲前人的大腦結構,是可以接受最多五種語言同時作為母語來接受的,並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和方法,是和三歲以上的孩子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在三歲以前完全不用如何去教孩子說什麼語言,只要給他足夠的環境和足夠的刺激,他就可以自己完成語言的輸入(聽)和輸出(說)。

3.三歲以後學習新的語言,就開始變得一點兒困難了。我的早教知識止步於三歲的孩子所以,我只能嘗試性給出下面的建議:

爸爸媽媽盡量多的創造粵語的語言環境,比如在家完全講粵語,電視看粵語臺,講粵語的故事,唱粵語的兒歌等等。讓這個語言對於寶Bora說變得有趣,吸引她。爸爸媽媽創造的環境,和家庭外部的語言環境不一樣,爸爸媽媽更親密,所以家裡的粵語環境能更讓寶寶舒服得接受。

四歲已經是在「學習」語言了,也就是說,不是走「母語」路線而是走「培訓」路線多一點了。所以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要細心注意寶寶粵語和普通話混淆的狀況,比如語境混淆,發音混淆等等。切記一定要耐心幫寶寶糾正。

這個階段必須慢慢來,不要急,不要訓斥。不然一旦寶寶產生對某種語言的厭惡情緒就很難糾正啦。

如果粵語和普通話是平等的兩種方言,為什麼所有普通話的句子都能用在粵語裡而粵語句子用在普通話中卻不通?

菠蘿 因為那不叫 普通話句子 而叫 書面語 書面語所有漢語都通用,只是普通話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相比粵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小很多而已。不只是粵語,閩南語同樣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例如 口語 有一下昏,姨母踮桐姊兜做薄餅請阮。廈門的薄餅,佇我捌看過的冊合菜譜裡,攏毋捌看著儂好好仔呵咾伊。佇廈門,無甚乜物件...

如果說普通話是一種不自然,本來不存在的語言,那標準美音,標準英音不也是這樣嗎?

鎮海王威 普通話屬於標準語,是經過標準化的漢民族共同語,而現代的漢民族共同語是近代以來在北京話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因此普通話不但不是捏造的,由於其作為漢民族共同語所具有的代表性,在如漢語音韻學等的學術研究中還常常作為現代漢語語音的代表。英語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作為一種多中心語言,英語沒有統一的標準語。英...

孩子從小聽(學)兩種語言,他會更喜歡說其中某一種嗎?

同意女神 Chris Xia 的回答。我就說我們鄉土的結果 電視裡說什麼,孩子們就愛說什麼 城裡人說什麼,孩子們就愛說什麼 有錢人說什麼,青年人就愛說什麼 工作時說什麼,青年人就愛說什麼。而且,在家說民族語,上學學普通話,出門說西南官話的人,大多形成了雙母語。 我爸母語粵語,我媽普通話。廣州人。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