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老人說的方言更難聽懂,是這樣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5-07 03:22:18

1樓:洪福齊天

老人保留更多詞彙。而且同系方言之間的老人互通率更高。推普以前撫州人吉安人到梅州直接開方言交流(同為贛客語系),有個網友說他爸是泉州的也可以和海南的同學直接方言交流

2樓:鐘巖

很多方言代表了以前的文化生活的東西,以至於我真正去鄉下見朋友才學到那些,並且一些老人說的話現在也都很少提那些詞了,到了我們這代說的更少了,其實我都懂什麼意思,但一般說話不會想起來那些詞。

3樓:笑看江水哭看海

我南京長大的,可以說標準南京話。

但是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山東來的南下幹部。所以我們家裡是說山東話的。我山東話也很標準。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的山東話是可以冒充山東土著的。。

事實上也的確別人會直接把我當山東人,包括我所認識的山東人。但是有一次我見到乙個我老家的人,我自信滿滿的和他彪起山東話。。

她和我聊了一會,很詫異的說了句。。你用詞怎麼那麼像老年人。。幾十年前的人才會說的。。

4樓:尋聲老師

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首先呢,人上了年紀,發音器官、呼吸器官、發音所需要的肌肉等都有所退化,可能相同的字音和聲調,老人發出來和年輕人發出來就有音高上的差別、氣息長短的差別,所謂的「說話氣兒不夠」,也可能因為身體的老化帶來更多發音時的「吞字兒」的現象、「口齒不清」,給人的聽感上就有區別,就會覺得更難懂。另外呢,語言都是口耳之學,聽和說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年紀大了聽力退化,說的能力也會退化,更難判別自己的發音正確與否,也會造成溝通困難。

其次,很多方言的一些詞彙俗語是老人們的祖輩口口流傳下來的,有著具體的應用場景,和相應的風俗、習慣有關,隨著時代發展,這些風俗習慣慢慢演變成了新的事物,原本的載體對學普通話長大的年輕人來說接觸不到了,也就更難理解這些話的意義。

5樓:Northwest Wolf

先上三幅圖

有乙個趣事發生在圖三左下角紅圈所示的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有一次遇到乙個醉漢,被巡邏的民警發現後和警察蜀黍做了一番交談,民警要求他從哪兒來的趕快打車回哪去(當天正好降溫且事發時已屆黃昏),這名醉漢說了一句土話後直接被警察蜀黍乙個反手扭送到了警車上帶走。當時現場只有我和乙個綏德縣口音的賣紅薯大爺,當圍觀的群眾聚攏來的時候大爺和我都一臉懵

那句髒話我現在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者說是因為無法識別那句話的內容所以記不住,與日常大家用的普化的方言很不同。

在這裡還要批評一下磚家,靖邊縣在方言地圖里成了被大包片和志延片包圍的孤島,但實際情況是靖邊方言與周邊的橫山區、內蒙古烏審旗幾乎一模一樣,後者都是大包片。鄂爾多斯市的東勝區、康巴什區和伊金霍洛旗和榆林市的神府地區口音十分接近,與包頭、榆林(榆陽區)的口音差距較大但卻被劃入大包片,令人費解。

6樓:天涯之夏

老年人那一輩大部分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上過中學就算學歷高的了,所以對一些事物的學名沒有認知,只知道其俗名,所以有一些詞語是你聽不明白的。

7樓:雲淡風清

對的呢,因為老人說的方言,詞彙方面一般都是用的以前方言裡面的詞彙,而年輕人一般都是用普通話裡面的詞彙代替一些方言詞彙。比如說河南話中的明天,河南話一般說「明個兒」,老人還是說「明個兒」,年輕人一般說「明天」。

8樓: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年輕人接觸過普通話,會講普通話,或者在外地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他講的方言可能會受到新語言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老年人如果有過類似的經歷也會產生類似的變化,比如建國初期遠離家鄉到其他地方工作、在工作地退休的老人,他講的方言就會發生變化,一些不常用的土語可能會忘掉,因為他力求適應工作、生活地的語言環境,他就會做出改變,但如果老年人從小沒有離開過生活的地區,一直處在比較純正的方言環境中,那麼他講的方言受普通話或者其他方言的影響小,與普通話的相似之處更少,土語更多,有可能更難聽懂。

會說方言的人們說普通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呢?有掌握一門外語的感覺嗎?

還真有,以日語的拗音為例子 nya在客家話表 你的 mya我想不到用處,我只在人名見過。gya表 他的 最近正好在學日語,發現很多人說某某音比較難,我卻覺得很容易,究其原因,是因為客家話和粵語中都有一樣或者類似的音節,而說難的朋友無一例外都是只會普通話的。 先說小時候,小時候其實家裡教普通話的,我會...

你家的方言 吃飯 怎麼說?

HongTangyk 食飯 ia53 puong422 吃早飯 食晝 ia53 lau211 吃午飯 食暝 ia44 mang44 吃晚飯 食三頓 ia53 ang35 tong211 一日三餐 食點心 ia53 tieng21 ning53 吃夜宵 再言 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慈溪話 一般就說 吃 t...

你會教你的孩子說方言嗎?

咋說呢,能交流固然不錯,但是有些地域還是要注意,我們家從某地出來,從小聽父母說,但是自己就是能聽懂不很會說。大學在省會讀,舍友有我老家來的,明顯說普通話和我的父母很像,帶有特別濃的地域特色。以至於普通話說的不是特別好,很多字詞不分,我的專業是要求普通話等級的,她這種,很堪憂。 歐g哥 會。在加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