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的「雜」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5 17:08:44

1樓:

在巴利語這部經對應的是相應部,從容看確實是佛給各種人,天等講佛法,由於講解物件不同導致結構看起來雜七雜八,翻譯成雜也很貼切

2樓:

漢譯《雜阿含》應該更正為《相應阿含》,玄奘在《瑜伽師地論》中曾經糾正過。

真正應該稱為《雜阿含》的是《雜藏》,但是《雜藏》沒有完整漢譯,南傳保留了《雜藏》現在漢譯叫做《小部》。

3樓:王五

早先的記載裡認為是內容駁雜,所以叫雜阿含

四分律五胡十六國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彼即集一切長經,為《長阿含》。一切中經,為《中阿含》。從一事至十事、從十事至十一事,為《增一》。

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諸天,雜帝釋、雜魔、雜梵王,集為《雜阿含》。如是生經、本經、善因緣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婆提舍經、句義經、法句經、波羅延經、雜難經、聖偈經,如是集為《雜藏》。

五分律南北朝宋佛陀什竺道生譯

此是長經,今集為一部,名長阿含;此是不長、不短,今集為一部,名為中阿含;此是雜說,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子、天女說,今集為一部,名雜阿含;此是從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為一部,名增一阿含;自余雜說,今集為一部,名為雜藏,合名為修多羅藏。

摩訶僧祇律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

尊者阿難誦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長者集為《長阿含》;文句中者集為《中阿含》;文句雜者集為《雜阿含》,所謂根雜、力雜、覺雜、道雜,如是比等名為雜;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隨其數類相從,集為《增一阿含》;《雜藏》者,所謂闢支佛、阿羅漢自說本行因緣,如是等比諸偈誦,是名《雜藏》。

但也不是所有早期翻譯經典都譯為雜的,比如

大智度論龍樹造五胡十六國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迦葉語阿難:「從《轉氵去輪經》至《大般涅槃》,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相應阿含》。是名修妬路法藏。」

唐朝時玄奘親自從當時的印度取經歸來,認定雜是「相應」的誤譯,而經藏裡真正叫「雜」的,則是四分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等都提到過的「雜藏」,玄奘之後另乙個跑到古印度去取經的僧人義淨也贊同玄奘的意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唐義淨譯

若經與伽他相應者,此即名為『相應阿笈摩』。若經長長說者,此即名為『長阿笈摩』。若經中中說者,此即名為『中阿笈摩』。

若經說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此即名為『增一阿笈摩』。

與北傳的雜阿含經所對應的南傳版本,也叫做「相應部經典」

所以現在多認為,雜確實是相應的誤譯。

4樓:齊天大聖

雜是指雜亂無章的意思,雜阿含經是四部阿含經之首,眾多學者普遍認為這是第一次集結的佛經,因此記載了佛陀四十多年的布道過往,因為在布道過程中都是因材施教所以並沒有固定的章法,所以把這些沒有章法的教學匯集在一起就是雜阿含的含義,可是這個翻譯容易讓大家忽略掉佛陀因材施教的作為,所以玄奘法師把雜翻譯為相應,突出了佛陀對應不同的根基,不同場合,因材施教的特點。

學了長阿含經和雜阿含經,對社會更有厭離感,如果乙個人要離開貪嗔痴,是不是就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鶴君 有乙個例子 如果有一位僧人,只喜歡自己在深山修行,他看不上那些紅塵中浮浮沉沉的俗子,覺得他們看不穿這些假象。但另外乙個人,他就是乙個普通的上班族,他也喝酒吃肉插科打諢,但會在別人遇到危難時果斷出手,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赤子之心,活的恣意瀟灑,你認為哪乙個人更有可能獲得正等正覺呢?其實後乙個人更容...

《雜阿含經 六 九》四念處集 四念處沒

膈肌 前鋸肌作為非隨意肌也是主要呼吸肌 也受迷走和脊神經支配調控。經過神經易化作用其實呼吸的整個模式也是可以調整的 這屬於我所在的physical therapy 範疇 雲帆 端腦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腦,是意識產生的地方 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延髓不受意識控制 呼吸中樞裡包括呼氣神經元與吸氣神經元,相互交替釋...

巴利三藏相應部和雜阿含經為什麼一點也不一樣

別去看它怎麼說的,就看它傳達的義理是否符合法印。能契合三法印就是真聲聞經,符合實相印就是大乘經。還是那句話,依義不依語,依了義法不依不了義法。 香嚴 漢譯 雜阿含經 50卷,收經1359部,其中883部經可與巴利語 相應部 勘同,約佔三分之二。學術界一般認為此譯本的底本屬於說一切有部。2 3的比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