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國演義》,差不多也看完了各種人物的一生,你從中看出了哪些現實生活中的道理?

時間 2021-05-06 09:58:34

1樓:同風

李儒,《三國演義》裡面乙個出場次數不多的人。

出身於涼州寒門,投於董卓,是董卓的女婿。獻計董卓以清君側,誅十常侍為名入主洛陽,殺少帝,焚洛陽,遷都長安,一舉瓦解了十八路諸侯聯盟,也洩掉了大漢朝的最後乙個氣。

在《三國演義》裡面,李儒是乙個落魄的寒門子弟,從小掙扎在溫飽線上,費勁千辛萬苦才得以讀書識字,學有所成後報國無門,涼州被關隴世家把持,寒門子弟想要出頭無比艱難。

這種背景下使得李儒的內心極度的扭曲。頗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覺,所以他投靠了董卓,獻計殺少帝,只為博得出頭的機會。在《三國演義》裡面,可謂是李儒親手結束了大漢四百年傳承。

李儒的一生和現在許多人是極其的相似,他是為了名,而現在的人是為了錢。

現在大多數人內心都可以說是極度扭曲的,向錢看,向厚賺。為了錢可以出賣一切。

這不是乙個人的悲哀,而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2樓:

太多了是非成敗轉頭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論站隊的重要性,比較下荀彧和沮授。

郭嘉總結的比較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郭嘉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論抱團取暖的重要性。劉關張。

防人之心不可無。

蒙乃密陳計策曰:「(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矇對曰:

「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論內豐財施的重要性。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最近看完三國演義後,覺得關羽也沒那麼厲害,你有沒有同感?

我已經長生不老了 害正常。本身關羽就菜,跟徐晃乙個水平。關羽的戰績都是運氣好,在不都是撿漏。殺華雄是華雄在汜水關前連戰數人,內心膨脹後趁機撿漏,殺顏良是劉備之前跟顏良說關羽來投降。顏良相信後方欲問時,關羽趁其不備殺的。不能證明武力如何。殺文醜全憑馬快,文醜跟張遼徐晃鬥後。關羽摘桃子,沒赤兔文醜依舊能...

究竟是三國時代成就了《三國演義》,還是《三國演義》成就了三國時代?

夏悠 是季漢成就了 三國演義 而 三國演義 成就了三國時代,知道劉徹劉寄奴等武帝的人是明顯少於曹操的,知道歷代吳國帝 王的人明顯少於孫權 皇帝 宦官 農民軍 外戚 士人 邊將 開篇的人群官吏 將帥 皇族 教主 土匪老闆的身份 庶族 財閥 門閥 軍閥 外族奮鬥的階層 合縱連橫 天子 玉璽 屯田激鬥的策...

如何評價《反三國演義》?

Holy Wood 我覺得看著挺爽的,關雲長有徐庶而沒有失荊州,張飛有龐統也沒有做什麼蠢事,魏延出兵子午谷取勝也沒有造反,馬超 黃忠 白虎文等北伐大放光彩,很多三國演義的遺憾都在這裡被填補,不過畢竟比不上原版,有悲歡離合更能反覆品味,還有幾個問題就是 第一,沒有寫時間,多少多少年的,看著看著突然來個...